‘北京咳’yd15503

image002.jpg

image004.jpg

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近日遭遇的持续数天的雾天气,让一个在外国人中间流传若干年的略带玩笑叫法——“北京咳”。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何权瀛非常激动地对记者说,“在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之前,不能说什么‘北京咳’。这词儿是对北京的极度侮辱!

  (《经济参考报》121日报道)

 

image006.jpg

连日的雾天气,让半个中国都陷入了严重的污染当中,而作为首都,北京获得的关注度自然更高,大家纷纷出言调侃北京的雾,例如:京城已经改名非城,因为非城“雾”扰:我在路边等你,等着等着,天就黑了,我在帝都等你,等着等着,脸就黑了……除此之外。网友们还填了《沁园春·雾》,改了《北京北京》的歌词,甚至就连《人民日报》都不甘寂寞.刊出了“厚德裁雾,自强不吸”的标题——而在此期间.“北京咳”这个名词也不胫而走。

    大家的调侃。让我们笑着、气着、叹着,在其中,除了那一些黑色幽默之外.我们更多的只是对污染现状的无奈和对环境治理的一种期盼.这显然不是针对北京的“极度侮辱”.而只是说明了北京在很多人心中的地位.这个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国的现状——同样.我们的医学专家也不必对“北京咳”这个词汇耿耿于怀.只能说北京这个地方在很多外国人的心目中.就可以代表中国。

    如果我们的医学专家还解气.那么你们可以想想另一个用地名命名的疾病:香港脚。香港脚其实就是一种脚癣.它绝不仅仅是香港才有的疾病.而是因为殖民地时期,英军从高纬度的欧洲来到了低纬度的香港.因为不适应这里的湿热环境.而纷纷患上脚癣,不明就里之下.才给这种脚癣起名叫做“香港脚”.并约定俗成。对此.我们并没有见到香港人认为这个词汇是对香港的“极度侮辱”.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见到诸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巴黎综合征”、“地中海贫血”、“江户病”等很多以地名命名的疾病.这些地方的人们也都同样过得心安理得,没听说他们哪一个站出来义愤填膺地认为这是对他们的“极度侮辱”。

其实.我们对于“北京咳”这个词汇.并不应该执着于“北京”上,而应该执着于“咳”上.应该执着于造成这种“咳”的罪魁“污染”上。我们没必要矫情于这个词汇是否侮辱了北京.而真的应该学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改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真正地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才能早日让北京、让中国“去咳化”

青岛早报2013/1/22/4  赵亚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