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养老yd15221
|
|
记者探访发现医疗养老更加有利于病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这种养老方式越来越被市民认可 |
|
新闻提示 进入养老院养老对于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个好去处,但是对于患病的老年人,如何能够得到更好的帮扶呢?记者近日探访发现.我市试点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式,这不仅可以让老年人晚年得到很好的照料,还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给治疗病患,一举两得的方式越来越得到市民的认可。“住在医院的专护病房,我感觉很踏实,有个小病小灾,大夫都能够及时治疗。”住在五医专护病房的85岁的赵大爷说出了心声,这也是医养结合养老方式被推崇的缘由。 |
|
|
|
护理员照顾老人起居
“医疗养老”是怎样的模式呢?昨天,记者来到第五人民医院医疗专护病房探访。护理员陈月香正在忙着照顾住院的老人。“这位是董阿姨,今年已经82岁了,因为出现脑卒中,在我们这里住院疗养。”陈月香告诉记者,她每天的工作是照顾住院老人的饮食起居。以董大妈为例.她每天要给老人喂饭4次,早晨是大米饭和鸡蛋.其他餐则是蛋白粉和饼干。
每一项任务完成后,陈月香都要在自己的工作记录上打上一个对号。该院医疗专护病房主任尹笃钦表示,在他们这里住院的老人,都得到好的护理,每名护理人员都要按照指定的流程护理老人,每天都要填写流程记录.其中包括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和个人卫生等。正是因为这些流程的分解.使得每位住院的老人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照料。
尹笃钦告诉记者,“医疗养老”最大的优点是,住院的老人可以得到医疗护理。记者在医院内采访时.恰好遇到76岁的刘子良老人.他的老伴因为糖尿病等疾病住进了五医的专护病房。 |
|
护理费最高报销96%
记者在医疗专护病房采访时遇到了市民陈女士,她的爸爸已经住进病房一个多月,总共只花销了2400元,其中包括2200元的护理费,剩下的是医疗费用。对于这笔开销, 该院医疗专护病房主任尹笃钦告诉记者,按照规定,在定点服务机构接受医疗护理、医疗专护或居家接受医疗、护理照料的参保人,发生符合规定的医疗护理费等相关费用,可以纳入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参保人享受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待遇期间,不能重复享受住院、门诊大病、普通门诊等应由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相关待遇。入住定点服务机构接受医疗护理,居家接受医疗护理照料的参保人,发生的医疗护理费,由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基金支付96%:在定点医院接受医疗专护发生的医疗护理费,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基金暂定支付90%,这也就是说个人只需要负担1O%的费用。 |
|
定点医院承担医护
记者了解到,全市共确定了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圣德脑血管病医院等9家医疗机构为第一批承担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医疗专护业务定点医院。五医香港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门路大尧等139家医疗机构承担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居家医疗护理照料业务。
社保经办机构对定点服务机构的结算标准是:对入住定点护理机构或居家接受医疗护理照料的参保人,每床日定额包干费用为60元;在二级医院接受医疗专护的参保人,每床日总费用定额包干费为170元;在三级医院接受医疗专护的参保人,每床日总费用定额包干费为200元,试行期间社保经办机构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入住机构接受护理的人员状况及包干标准进行适度调整。
圣德脑血管病医院(圣德老年护理院)是我市目前规模最大的医养结合型二级专科医院,先后收治500多位医养结合型的老人,7月份被市医保确定为长期医疗(专护)试点单位,至今已为200多位长期卧床需要医疗、符合医保条件的老人办理了专护。
今年69岁的孙先生住进来一个月了,从最初的昏迷到如今的意识清醒, 能够与家人交流,得益于良好的医疗护理。
孙先生刚来的时候,一病情危重,只能靠插管维持生命。对此,护理院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护理员每天都给予孙先生基本的饮食起居照顾,医护人员每天也给孙先生实施针灸和热疗等。
“我们的医护人员每天查房的时候,都要对孙先生进行语言训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最初问孙先生很简单的问题,比如年龄多大、有几个孩子等。刚开始,孙先生对于医护人员的提问没有丝毫的反应,经过半个月语言训练后,孙先生与医护人员有了眼神的交流,如今孙先生已经能够与医护人员简单对话。估计再有两个月,孙先生就可以转入到普通护理区域。 |
|
|
|
一名老人给给的老伴喂饭说话 |
护理员拉着老人的手和老人聊天 |
|
|
圣德老年护理院的工作人员在喂老人吃饭 |
护理员陈大姐在给老人做流食 |
生命在这里得到延续
今年85岁的王大爷患有呼吸衰竭、脑梗塞,曾在一家医院ICU病房住了多日,病情一直没见好转。为了节省开销,子女把老人送到圣德护理院时,只是抱着“让老人在最后这段时间别太遭罪”的想法,却不曾想,经过一系列针灸、康复等治疗后,老人的病情奇迹般地好转。护理员告诉记者,王大爷如今不仅能正常进食,肢体活动也逐渐好转。
圣德护理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9年12月以来,护理院先后接收了多名危重病老人。“普通养老公寓不具备医疗条件无法接收的老人,经过我们专业治疗和护理,每个老人的生命在这里得到了延伸。”
这名负责人表示,如果说普通养老机构对生活自理的老人而言是“锦上添花”,那么医养结合的护理院对许多半自理、不能自理的危重老人来说,则无疑是“雪中送炭”。随着不能自理的老人越来越多,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提供日常养老服务,又具备医疗保障的养老机构。
进入护理院后,有的老人明显不适应,甚至想回家,由此心理出现了问题。对此护理院成立了专门的社工部,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社工部主任孙建英告诉记者,每名进入护理院的老人,他们都会及时沟通,通过聊天得知他们的心理状况。“我们曾经接过一名老人,她的两个女儿都在国外,考虑妈妈年龄太大,而且有慢性疾病.因此把她送进了护理院。"孙建美说,刚进入护理院后,老人的心情很差,觉得女儿不孝敬她,感觉很失落,甚至在半夜经常哭泣。护理院发现这个情况后,立即安排专门的医护人员和老人沟通,了解老人的心理动向,及时疏导。经过一个多月的耐心开导,老人已经完全适应了护理院的生活,还认识了不少朋友。 在护理院内,记者看到有的老人病情非常危重,意识已经不清晰。对于老年人的临终关怀,护理院的工作人员也很关注。“我们在聊天过程中,发现有的老人对于死亡非常恐惧,由此而惶惶不可终日,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孙建美告诉记者,对此他们及时与老人交流,讲述‘死亡和衰老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这都是不可怕的,慢慢地让老人开始懂得享受生活。 |
|
医疗养老得到认可 |
|
人物 护理员·姜美凤 24小时她都在岗
姜美凤今年50岁。老家在海阳.是圣德护理院危重专护区一名护理员.她的工作是照顾9名老人的饮食起居。“我每天工作24小时,然后休息一天。”姜美凤告诉记者.她把自己照顾的每名老人都当成亲人。
姜美风是名农村妇女,原本根本不懂医疗知识.为了干好护理工作.她不仅学习相关护理知识。还学会了看心脏监测仪。“有一次,我晚上值班看到一名86岁老太太的监测仪报警。赶紧找来医护人员,经过检查,老太太因为卧床肺部感染,痰多导致呼吸困难。”姜美凤说,她立即帮助医护人员给老太太捶背,半个小
照顾9位病重老人非常不容易。姜美凤从早晨9点开始就要依次给老人喂饭.帮助他们清洁个人卫生。考虑到老人卧床时间太长。姜美凤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给老人们翻翻身,光这一项工作就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很喜欢自己的工作.能够照顾老人是我的福分。”姜美凤说.她最不愿意看到的是,自己照顾的老人离开人世.每当这个时候,她就躲到一个角落大哭一场。 |
|
反映 在第五人民医院采访时,记者遇到了市民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不能自理老人的照料问题将是个大问题,在医养结合方面,青岛市发展的速度还比较慢,今后还应该大力发展这种养老模式.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
|
现状
25万老人需要照料
从我市人口构成来看,截至2011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有132.7万。占总人口的17.32%.大大高于全国13.26%的比率。目前8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已达21.5万,占老年人口的16.71%,失能失智老年人数也在快速增加。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日渐突出。老龄化带来的慢病管理。失能人员的医疗护理需求很大,但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据推算我市目前需要照料的老年人约有25万人.完全失能的有8万多人。尽快建立起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以应对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已经非常紧迫。 |
|
新闻链接 哪些人可享长期医疗护理
参保人必须参加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正常享受统筹支付待遇.下列具体情况可以享受长期医疗护理待遇: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人身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常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临床医疗护理的参保人可以申请在定点护理机构接受长期医疗护理.以及病情发生变化.需要医护人员上门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
有以下情况可以申请在有关医院接受医疗专护:因病情需长期保留胃管、气管套管、胆道外引流管、造瘘管、深静脉置换管等各种管道的;需要长期依靠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维持生命体征的;因各种原因导致昏迷。短期住院治疗不能好转的:患各种严重慢性病且全身瘫痪、偏瘫、截瘫并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其他术后仍需长期住院维持支持治疗的:经社保经办机构认定的其他符合享受医疗专护的情况。 |
|
青岛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