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好习惯yd15121

image002.jpg

image004.jpg

■小学将培养好习惯

作为一年级必修课

■专家提醒家长可用

六个步骤帮助孩子

“少年有天性,习惯成自然”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重视孩子从小习惯的养成,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也认为“习惯决定命运”,可见孩子从小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而小学阶殷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记者采访发现,岛城各个小学都将培养习惯作为一年级的必修课,而且特续时间很长。

[新闻背景]  开学一周不学知识先养好习惯

今年一年级开学第一课老师们首先教的不是知识,而是各种习惯,教孩子如何坐、如何排队,回答问题要举手、上课下课要收拾课桌等等。这些常识是帮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记者在太平路小学看到,老师们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更为重视,不仅开学第一节课学习惯,开学第一周里老师没有急着教知识,而是不断强化孩子的习惯。“习惯养成课是学校今年改革的重点。”太平路小学校长于庆丽告诉记者,刚开学这段时间,一年级小学生的课程安排不太一样,“我们把七成的时间放在了学生的习掼养成,只有三成是给孩子教知识的。”于庆丽认为,尽管学知识的时间少了,但好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

根据孙云晓“孩子需要养成的6个好习惯”,太平路小学将孩子习惯拆解成了无数个小习惯:上课聆听、发言、读写姿势、坐姿,课间活动、游戏、排队、洗手、喝水,整理文具盒、记作业、给家长转达作业等等,详细分解后可以帮助每个孩子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记者体验]  习惯融入每节课中

“一个手指点点,两个手指剪剪,三个手指喵喵,四个手指挠挠,五个手指拍拍。”太平路小学一年级3班的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进入开学第二周后,大部分老师都将精力放在了教知识上了.但太平路小学的课堂上依然贯穿着习惯的养成,记者看到,老师一喊“小眼睛”,学生们立即回答“看老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拼音的声调,学生立即伸出手指一边比划一边念。

太平路小学教导处主任孙敏告诉记者,为让孩子记住这些好习惯,老师把习掼要求都变成了儿歌的形式,比如在培养孩子上课坐姿方面,老师只要喊出“头正”,孩子们立即跟着“头正、身直、肩平、足安”,记者在课堂上看到,念完这几句之后,大部分孩子的姿势马上端正多了。为避免孩子丢三落四的习掼.一年级3班班主任王蒂想出了一个在铅笔上编号的方法,“家长每天会给孩子准备10支铅笔,以前基本上一上午,孩子就能把10支铅笔都用完,有了编号后,老师会要求孩子先用1号铅笔,然后再用2号。”王蒂说,实行这个方法后,孩子们的铅笔够用了、孩子丢铅笔的毛病也少了,“以前每天都能在地上捡一把铅笔,现在开学快两周了我只捡到1支铅笔。”

习惯决定 孩子命运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孙云晓认为,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儿童教育方法就是培养良妤的行为习惯。孙云晓说,现在父母和老师们都开始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但效果不明显,原因在于很多父母和老师把习惯培养当成了说教的内容,而忽略了习惯培养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

太平路小学校长于庆丽认为,好习惯不仅需要老师来培养,更需要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们的培养。孙云晓提醒家长们习惯培养有六大步骤,第一步是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第二步是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第三步是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第四步是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戍某个良好习惯;第五步是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地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第六步是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青岛26中的刘迪非,妈妈是一名老师,从小注重培养他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让他受益匪浅。“从上小学开始,妈妈就要求我写作业要认真,作业写完之后要自己检查,然后对着作业本一个个打对勾。”刘迪非的妈妈李老师也认为,正是自己从小对孩子要求严,儿子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丢三落四的习惯,从来不会忘写作业,从小学的时候,他就记得每天上学前带齐当天要用的课本,“我跟他说过,如果忘写作业、忘带课本被老师批评,他需要自己承担,我不会给他去送。”

青岛早报2012/9/19/T1本版撰稿 臧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