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号火星成功着陆yd15110
美国“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着陆 |
||||
|
工作人员在“好奇”号火星火星成功着陆火星后拍手相庆 |
|||
|
||||
经过8个多月飞行,美国“好奇”号火星车6日成功登陆火星,开始对这个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展开科学探索。“好奇”号不是人类第一个登上火星的探测器,但与“前辈”相比,它的能力更强大,研究任务更复杂。 专家表示,对于全人类来说,“好奇”号登陆火星意义重大,它将帮助人类拓展登月之后登陆另一星球的能力,是未来载人火星计划的垫脚石。 |
|
|||
轻落火星 “天空起重机”进行投放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说,“好奇”号火星车美国太平洋夏令时5日22时32分(北京时间6日13时32分)左右在火星盖尔陨坑着陆。 “好奇”号去年11月26日发射升空,调查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有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它长大约2.8米,质量大约900公斤,分别是2004年在火星着陆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的两倍和5倍。 “好奇”号进入火星大气层至着陆,需要在大约7分钟内把速度从每小时2.1万公里减至零。控制人员把这段时间称为“恐怖7分钟”。 依照程序,距火星表面11公里时,“好奇”号打开减速伞;距火星表面大约1.6公里时,“天空起重机”从外壳脱离。 “好奇”号质量大,不能像先前火星车那样采用借助气囊着陆。“天空起重机”接近火星表面时,启动反冲发动机,悬停在大约20米高度,用尼龙绳索把“好奇”号吊放到火星上,继而切断绳索,飞离一段距离后着陆。 装备精良 携带10种“科学武器” 携带10种“科学武器”的“好奇”号相当于一个标准的野外地质学家,其能力足以令此前的任何火星着陆器相形见绌。以核燃料钚提供动力的“好奇”号在火星表面的连续行驶能力和机动能力都更强。 在“好奇”号之前,所有火星着陆器都没有安装可提取岩石内部样本的工具,“好奇”号一改这种状况——它可以利用机械臂末端的钻头钻入岩石内部取样。此外,“好奇”号的任务也更复杂,它将测量火星岩石和泥土中不同化学元素的丰度,评估火星表面的辐射环境及其对未来登陆火星宇航员的危害,探索火星是否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寻找行星变化的线索。 “好奇”号项目总投资达25亿美元,是迄今最昂贵的火星探测项目,也是美国航天局的“旗舰项目”,重要性与哈勃太空望远镜相当。根据奥巴马政府公布的新太空战略,美国将以火星为太空探索的新目的地。美国航天局计划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将宇航员运送至火星轨道。 |
||||
解读 着陆过程复杂 被称“恐怖7分钟” 在“好奇”号登陆火星的过程中,最惊险的历程当属进入火星大气层、下降然后着陆。在短短7分钟内,“好奇”号时速将由约2万公里下降至零,由于难度高、风险大,美国航天局称之为“恐怖7分钟”。 切入:“好奇”号进入火星大气层的切入点距着陆点高度约为131公里,切入时速度约为每秒59公里。进入火星大气层之前,飞行器隔热罩上安装的小型发动机点火,调整飞行器姿态,将隔热罩正对前方。 下降:切入大气层后,飞行器通过抛掉两块钨质载荷的方式错开原有重心位置,帮助飞行器与火星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时获得升力。降落伞打开之前,隔热罩再次抛掉一组物质负荷,为降落伞顺利打开做好准备。降落伞在飞船距火星表面约11公里时启动名为“天空起重机”的助降设备及“好奇”号降速后,逐步与隔热罩、降落伞分离,“天空起重机”上安装的8台反冲推进发动机同时启动,进入有动力的缓慢下降阶段。 着陆:当反冲推进发动机将“天空起重机”和“好奇”号组合体的速度降至大约每秒0.75米之后,几根缆绳伸出,将“好奇”号从“天空起重机”中吊出,悬挂在下方。此时,“天空起重机”和“好奇”号组合体距火星表面已经很近。随着组合体的进一步下降,缆绳不断被拉长,“好奇”号火星车的轮子和抗震系统在触地时立刻启动,缆绳被立即自动切断,“天空起重机”随后在既离“好奇”号一定安全距离范围内着陆。 早期火星登陆器均包裹在气囊内“砸”在火星表面。这种着陆方式对“勇气”号和“机遇”号等个头较小、重量较轻的探测器来说还行得通。不过,“好奇”号重近1吨,是“勇气”号和“机遇”号的5倍多,老方法已不适用。 因此,科学家只能另寻他途。火星大气层比较稀薄,如果没有外力相助,单靠火星大气的摩擦阻力最多只能使“好奇”号时速由约2万公里降至约1600公里。选择可以制动降落的“天空起重机”无疑可以解决降速问题。 对人类发射的着陆器来说,火星历来不是个好去处,事实上,人类发射的半数以上火星探测器以失败告终。尽管美国有过成功先例,但这并不能为“好奇”号着陆成功“打包票”。即便整个复杂的着陆过程已经过精心设计,火星表面的反常沙尘暴、突然的大风或其他问题都可能使着陆失败。等到24亿公里外的科学家接到信号时,“好奇”号要么已经着陆,要么已经功败垂成。 |
||||
动态“好奇”号传回快照 “好奇”号着陆后,经围绕火星飞行“奥德赛”号探测器中继,向地球传回信号。“好奇”号发回数张低分辨率黑白照片,其中一张显示火星车车轮接触火星表面。另一张显示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的投影。 美国航天局说,预计火星车上的高分辨率相机本周晚些时侯将传回尺寸更大的彩色照片。 在航天局设在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指挥中心,工程师艾伦・陈说:“确认着陆。我们安全着陆火星。”“看上去我们在一块很平整的地点降落”,着陆项目首席工程师亚当・斯特茨内尔说,“真漂亮,的确漂亮。”项目人员欢呼、握手、击掌、拥抱。着陆前,他们按照传统,分享花生,企盼成功。 这是美国航天器第七次着陆火星。“我们再次着陆火星,”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说,“这的确难以置信,没什么比这更棒。”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祝贺并感谢航天局取得这项“杰出成就”。 |
|
|||
“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 着陆后传回的图像 |
||||
观察为载人登火星打前站 美国“好奇”号火星车6日成功登陆火星。美国航天局“好奇”号项目飞行主管托斯滕・左恩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全人类来说,“好奇”号登陆火星意义重大,它将帮助人类拓展登月之后登陆另一星球的能力,是未来载人火星计划的垫脚石。左恩说,借助“好奇”号,“我们将了解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前火星表面和大气成分的变化,还可以知道这个行星环境的历史变迁”。 左恩说,“好奇”号将为人类实现未来载人火星任务铺设道路。“目前,不少美国人表示志愿前往火星,就连我也想去,不过,科学家需要确保这是一个往返旅行,往返比单程的技术要求更高。” “好奇”号重约900公斤,是2004年登陆火星的“机遇”号和“勇气”号火星车的5倍多,长度约为它们的两倍。“好奇”号性能比先前的火星探测器更为强大,并携带了更多、更先进的探测设备。 在谈到与以往火星探测任务的不同时,左恩介绍说,此次“好奇”号在火星的着陆点面积比之前小很多;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它配备了降落成像仪,可以捕捉到整个下降过程,这也是以前任务中没有的,这“非常酷”;此外,尽管悬吊着陆并非新想法,但这是首次将这种理念应用在飞行器上。 左恩说,尽管对于航天器来说,核动力并不新鲜,但这一技术已比上世纪先进许多,以核燃料钚提供动力的“好奇”号在火星表面具有更强的续航能力。 |
||||
关注“好奇”任务有“青岛力量” 册资早报讯 记者了解到,祖籍青岛的王阿莲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名华裔科学家,她参与了从“勇气”号到“好奇”号一系列美国火星探测计划,她不仅证明了火星存在过液态水体,还用中国名字命名火星地标。 祖籍青岛毕业于北大 王阿莲是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资深研究科学家,光谱物理学家。火星车着陆后,会陆续传回火星照片及光谱,使科学家可对火星的岩石矿物进行分析研究。王阿莲就是这项任务中的主力成员。祖籍山东青岛的王阿莲在1979年进入北京大学,1985年前往法国里尔大学继续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她接受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的华盛顿大学的聘请,到该校的地球和行星科学系工作。 曾证明火星上面有水 2004年初,美国火星探测车“勇气”号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为了这次火星之旅,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分成几班人马,24小时对火星探测车发回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每天,要对传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确定下一步探测车要开到哪儿,到现在我都看了几万张图片了。”王阿莲说这的确有点像开着车在火星上找水,可这“车”开得很慢,600米的路走了两个多月,终于“找到”了一种被风化的石头,在里面发现了只有水才能沉淀产生的成分。在这之前,人类只在火星两极发现过水,而这次,在火星的赤道附近,不但发现了水曾存在过,而且是大量存在。 用“女娲”命名火星地标 另外,“勇气”号在它曾经走过的270米的路段,一口气“镌刻”下了女娲、泰山、尧、愚公、盘古、罗布泊等3O个有关中国神话人物和地域的中文名词,“鉴于中国悠久历史和多彩的文化对世界文明的深远影响,我和团队中另外一个华人科学家李荣兴博士共同申请在2006年为登陆点的地标冠以中国名字并获批准。”王阿莲说,在远景里,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几十米长的沙岭。那里现在叫“泰山区”,近处弯曲的沙梁形似“黄河”,另外几块形状各异的岩石,被分别命名为“尧`“舜`“大禹”和“愚公”。 (记者徐栋) 华裔女生为火星车命名 链接 美国“好奇”号火星车6日在火星表面着陆,探索这颗红色星球过去及现在是否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这是人类迄今向其他星球“派出”的最精密的移动科学实验室,以下是有关“好奇”号的知识问答。 问:“好奇”号如何得名? 答:“好奇”号是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项目的着陆器,美国航天局2008年为其举行征名活动,最终来自堪萨斯州的一名华裔6年级女生提出的“好奇”号被选中。 问:“好奇”号有几个轮子? 答:“好奇”号有6个轮子,每个均拥有独立的驱动马达,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还配有独立的转向马达。这一系统可以使“好奇”号在火星表面原地360度转圈。“好奇”号轮子直径是“勇气”号和“机遇”号的两倍,足以使其克服75厘米高的障碍物。 问:“好奇”号有何动力来源?答:“好奇”号的动力由一台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提供,其本质上是一块核电池。该系统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个装填钚-238二氧化物的热源和一组固体热电偶,可以将钚-238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力。这一系统设计使用寿命为14年。 |
||||
|
|
|||
火星被称“航天器的墓地” 火星历来被认为是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也被称作为“地球的一面镜子”,可以让人类了解地球的过去和未来。1962年,11月,前苏联发射“火星1号”探测器,人类开始了对火星的探索。此后,前苏联、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欧洲总共向火星发射了约40颗探测器。可是,其中有超过60%以失败告终。也正因如此,火星被称为“航天器的墓地”。 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4颗行星,又称“红色星球”。半径约为地球的1/2,质量约为地球的1/9,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1/2.5。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地表日夜温差很大,某些地区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 大气成分为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气,1.6%氩气,以及很少的氧气、水气。 火星自转1周约24.65小时,绕行太阳公转1周约668.59天。 |
||||
青岛早报2012/8/7/10-11 本版文图据新华社等媒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