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房大修yd15020

image002.gif

记者探访一些危旧老房发现尽管有的已达高危房标准但受制于资金等问题目前只能大修

核心提示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在考验岛城道路交通与市政管网的同时,也考验了岛城一些危旧老房的承受能力。自74日晚开始,早报热线82888O00接连接刭老楼居民来电,称自家的房屋出现严重的漏雨问题。

探访中记者发现尽有些房屋已经达到D级高危住房的标准,但受制于资全等问题,老楼拆迁工作一直无力进行,而逐级大修成为现在解决危房问题比较快速可行的办法。

■求助

倾盆大雨 浇进俺家

75,记者接到无棣一路居民于女士来电,长时间的“抗洪”工作已让年过半百的她感到心力交瘁。“真是快要累死了,我这把老骨头都快散架了。”于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74日晚上开始,她所居住的房屋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开始断断续续地漏雨,起初只是雨水不住地“滴答”,慢慢地随着降水时间的持续,水流也从一开始的“滴答”变成了“流淌”。于女士和丈夫紧急动员,一个负责找盆接水,另一个则不停地往外泼水,尽管这样还是抵挡不住房屋内多点漏水,无奈两人只能把孩子都叫回家帮忙,这才将漏雨的情况稳定住。

“每次下雨我们都很遭罪,这样的日子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如何改变现状,于女士没了主意。

■说法

危旧老楼 逐级大修

如何保证危旧房屋内居民的居住安全?辽宁路街道办事处程科长表示,在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商讨后,大家认为,在暂时没有办法拆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整体大修的办法。由专家对辖区内危旧房屋按照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估,随后从D级高危住房开始进行整修,将居民暂时迁出,等楼体内外全部整修完毕后再入住:目前热河路71号附近的部分楼座已经开始进行整体大修,辖区内其它危旧住房也将按照等级逐级进行大修。

image004.jpg

■地点⒈高苑路居民区

老太一脚踩穿楼板

按照市民打来的热线电话,75日开始记者兵分多路,对反映问题集中的3个区域进行实地探访。探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个个烦恼的故事中,如何改善现有居住环境,成为老楼居民们最关心的焦点。

走进高苑路3号居民大院内,对于记者的到来,居民们并不感到奇怪,对于这里的下水管道堵塞问题,本报曾多次报道。“上次多亏了你们,现在我们院的管道好很多了。”居民李女士对记者说。提起这里的居住环境,居民表示这已经不是某一户人家的问题,而是整个居民大院的住房都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上个星期,2楼的刘大妈在楼上一脚踩空,差点摔伤了。”李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刘大妈在家里溜达时,一不留神居然把地板踩出了一个大洞,一条腿径直陷入1楼的住户家中,差点吓得老人犯了心脏病。说到原因,李女士表示是因为时间太长,老楼的地板和顶棚都已不堪重负。

“上我们家来看看吧,这墙皮天天掉,真是愁死人了。”临沂来青打工的徐先生招呼记者进屋。记者刚一开门便有一块直径20厘米的白色墙皮掉在地上,随后记者立刻被一团白色的粉尘包围,多处墙壁已经没有了白色的墙皮,露出里面的水泥。徐先生说,这种情况从他两年前住进来便一直持续着。

记者观察到,即使不做饭徐先生家中的炊具也不会敞开,而是-直封闭着。“要不是这么天天封着,恐怕我顿顿都得吃炒墙皮喽。”徐先生打趣地说,以前在他做饭的时侯,经常会有墙皮和泥灰从顶上掉下来落进锅里,原本即将做好的饭无奈只能倒掉重做。

■地点2:无棣一路15号居民区

墙壁漏风用布来挡

来到无棣一路15,记者发现这里的墙壁大片被侵蚀,已经掉渣的红砖实在是谈不上美观。走进居民家中,记者发现楼内的许多墙壁都已经开裂,有的裂缝甚至能一眼望到外面,在一些居民家中像这样的贯穿性裂缝也并不少见。“现在还好受些了,夏天天气比较热,到了冬天冻得我们真是连个躲藏的地方都没有啊。”2楼的一位租户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去年11月份租了这处房子,正好赶上天冷的时候,本来楼内的取暧设施就不完善,每天还有刺骨的寒风透过裂缝不断吹进屋内,屋里变得简直和冰窖一般。

为了抵挡寒风,刘女士在附近市场上买了几块桌布钉在墙上抵挡寒风,但效果非常差。

来到另一户居民于女士家中,在卧室和卫生间里记者仍能看到“抗洪”留下的痕迹,顶棚墙皮已经不复存在,露出了里面的木板条。“雨水就是从这个地方浇下来的,水流可大了,我和老伴根本忙不迭接水。”于女士告诉记者。“我今年53,可这房子的年龄比我都大,能不出问题吗?我们不求别的,就希望别再遭这份罪了。”于女士表示。

■地点3:热河路71-77号居民区

头顶悬着“定时炸弹”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热河路71号居民楼建于上世纪3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已经被鉴定为D级危楼。走进居民楼中,记者看到楼顶不少地方已经塌陷,瓦片凌乱,许多瓦片随时都有可能坠落。“我们吃这些瓦片的亏不是次两次了,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掉下一块来,简直是防不胜防啊。”居民李先生指着一处已经塌陷的屋顶告诉记者。

记者跟随李先生前往塌陷的屋顶:通道是一段木质的楼梯,尽管李先生不止一次地提醒小心脚下,但记者还是差一点踩空。回头看着踩空的地方,记者发现这里的木头已经变得非常“酥”,稍傲用力就能将木头踩断。“这都是修过的了,以前这里的情况更糟糕。”李先生表示,楼梯和楼内的部分结构都是木质的,由于长期暴露在户外,受雨水和虫蚁的侵蚀,许多木头已经变朽,一旦用力过猛很容易折断。由于老楼居住环境较差,许多居民搬走,还住在此的居民都养成了轻手轻脚的习惯,能轻踩就绝对不会重踏。尽管小心谨慎,李先生和邻居们还是担心这座老楼某一天会出事。

■难题1

老楼维修金多已用完

“如果暂时没办法拆迁,那能不能给我们修修呢?起码让我们住得不再提心吊胆。”采访中,许多老楼居民不止一次地向记者表达自己的心愿,但记者了解得知即使是维修,也存在着诸多困难。“老楼和新建的商品房不同,辖区内的许多老房子由于年头太久,已经没有房屋维修基全,即使有也只是很小一部分资全:想用这点钱来整修老楼几乎是不可能的。”辽宁路街道办事处城管科程科长告诉记者,辽宁路辖区有大片的危旧房屋,为了居民的居住安全,市北区政府每年都会拨出很大一部分专项资全用于老楼的整修。

“我们也想过可否先由居民共同承担房屋维修金,但这显然不现实。”程科长告诉记者,目前居住在老楼的居民,只有不到⒛%是原先的居民,其余80%都是新市民,因此面向居民募集维修金显然难庋太大。

■难题2

资金掣肘 拆迁难进行

除了对老楼进行整修外,拆迁被居民们认为是一次性改善住房环境的好办法。记者从市北区开发建设局了解到,截至2011年底,市北区累计竣工交付16个旧城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0万平方米,配租配售政策性房源1717,人均住房面积已由2006年的21.81平方米达到2010年的25.41平方米。对老楼的居民来说,房屋拆迁资金源的征集存在巨大难度。市北区开发建设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曾考虑过开发改造问题并积极招商,但目前危旧房屋占地面积小,住户数多,因此在招商的时候,开发商考虑到投入产出比的问题,至今没有愿意接手的。没有资金的注入,拆迁工作也就难以进行。

青岛早报2012/7/7/6  本版撰稿记者王晓先 摄影记者于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