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粒子”yd14924

image007.jpg

科学家发现新型粒子符合“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特性

欧洲核研究组织(原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位于日内瓦的总部内,按法新社记者4日的描述,有人击掌相庆,有人称历史时刻到来,有些自发的老者喜极而泣。

追寻将近半个世纪后,欧洲核研究组织4日说,找到一种新亚原子粒子,这种粒子与据信构成质子的“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的特征“一致”。由此,万物质量来源之谜或可解开,粒子物理学中缺失的重要一环或可填补。

image008.jpg

 

由欧洲核研究组织发布的质子对撞后形成的运动轨迹效果图

image009.jpg

两种粒子特性相一致

欧洲核研究组织4日发布声明,用一句话震撼粒子物理学界:“新发现的粒子与长期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一致。”

之所以用“相一致”这样的表述,是因为科学严谨性要求科学家更加精确地证明他们所发现粒子的特征和特性。在把误差缩小至既定范围后,“相一致”才能换成“就是”。

“在对自然的理解之路上,我们抵达一座里程碑”,欧洲核研究组织主任罗尔矢霍伊尔在日内瓦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作为一个外行人,我会说我们已经发现它(希格斯玻色子),但作为一名科学家我不得不问一句,‘我们发现的是什么’所以,我只能宣布,我们发现一种玻色子,现在我们正在确认它是怎样的一种玻色子。”

(左图:欧洲核研究组织主任罗尔夫霍伊尔)

解释物质质量之谜

在长期研究和探索中,科学家们建立起称作“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它把构成物质的亚原子结构分成3大类:夸克、轻子与玻色子。但是,这个模型在把各种拉子归类与统合的同时,存在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无法解释物质质量的来源,以及为何有些粒子有质量、而有些粒子没有质量。

为了修补粒子物理学理论缺陷,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1964年提出“希格斯场”的存在,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希格斯假设,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其他拉子在希格斯场中游弋并产生惯性,进而形成质量,构筑成大千世界。

希格斯认为,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过程中,形成一种无形却到处存在的场,希格斯玻色子就存在于这个场内。当有些粒子在与希格斯玻色子遭遇时,它们会降低速度,获得质量,而另一些粒子则会不受阻碍地继续前进。

“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其中61种粒子巳获实验证实,而希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拉子,也是解释物质质量之谜的最重要粒子。

尚有⒍00006%的误差

欧洲核研究组织在4日声明中说,两座各自独立的实验室都发现了这种亚原子粒子,质量范围在125126吉电子伏特之间。两家实验室都宣布,数据结果的统计确定性为5西格玛,5标准差。.

5西格玛,换算成统计误差率,大约为0.00006%

在粒子物理学界,若要证实某一发现,数据统计确定性需要达到5标准差;若要作为证据,统计确定性必须达到3标准差。

“虽然是初步结果,5标准差和125吉电子伏特的结果让我们确信,这是一个新粒子,”实验室发言人乔因坎代拉说,“我们确认,它必须是一种玻色子,而且是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的玻色子。这一发现意义重大……我们必须极其努力地继续研究与反复核校。”欧洲核研究组织发布这一消息后,不少科学家表示喜悦和观望。

澳大利亚阿德菜德大学物理学家安东尼托马斯说:“在过去40多年里,人们一直在寻找希格斯玻色子。如果不是它,全世界所有理论学家都得绝望地退回到原点。”

链接

上帝粒子害霍金赌输100美元

2008,霍全曾在一次采访中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位于法国和瑞士边界的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进行的实硷,没发现它一直想确认的“上帝粒子”话,会“更令人兴奋”。他说:“实验将证明有些东西搞错的,我们都必须重新思考。”霍全甚至下100美元赌注,打赌“希格斯玻色子”并不存在。但他继续争辩说,大型强子对撞机将产生比发现“希格斯玻色子”更加有意义的结果。

青岛早报2012/7/5/48  本组文图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