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赚钱yd14917

湖北→浙江→苏南→青岛→苏北→两广……

image002.gif

核心提示

“睡醒了吗?吉师傅。611,在胶南市张家楼镇小泥沟头村路边,天刚亮,一位村民就叫喊着还在睡梦中的“麦客”吉文奇。“醒了、醒了,马上起来……”听到有人喊,吉文奇揉了揉惺忪的睡眼,随后从车上的铁盒子里爬了起来,妻子王蕾赶紧给他递过衣服。“不好意思,睡过了,昨晚一直割到10点半,11点多才睡觉。"吉文奇披上衣服,看了看表,450分。

王蕾从一边摸出一块面包、两根火腿和一个鸡蛋递给他,“这鸡蛋还是昨晚剩下的,快吃了吧。”麦收期间,看到丈夫开着收割机拼命赚钱,王蕾很是心疼。“趁着早上凉快,抓紧走。”放下还没啃完的火腿,吉文奇一边招呼着来人,―边和妻子以及雇工打开车斗,将停在上面的收割机开了下来,直奔不远处的麦田…

image010.jpg

吉文奇

开着收

割机割

麦子

下岗后借钱买了收割机

32岁的吉文奇曾经是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公司的一名员工,7年前他的第一个儿子降生不久,他就下岗了。“那时孩子还在喝奶呢,我又下岗了,压力太大。为了给孩子挣奶粉钱,我就借钱买了这台收割机,一直到现在。”吉文奇说,刚开始,他和雇工两个人走南闯北地干,后来发现两个男人在外面真不方便,衣服没人洗,吃饭也是饱一顿饿一顿,一个月下来,他就瘦了十几斤。王蕾看着心疼,就把俩孩子让公公婆婆照顾,跟丈夫一起出去闯荡。“现在,我和雇工管收割、买油,她负责丈量麦田、收钱、洗衣服、买饭等杂活,我们算是夫妻‘麦客’。”吉文奇说。

满脸是汗也顾不上去擦王蕾收拾好床铺,洗好换下的衣服,紧跟着也到了麦田。早上,麦子上有露水,太潮了,容易噎机子,吉文奇不敢跑得太快,因为一旦出现塞机,必须下车掏麦秸,不但费时费力,关键是耽误干活。收割机“突、突、突”前行,将麦穗齐刷刷吞进锋利的“铁嘴巴”,瞬间吐出金灿灿的麦粒,装进早己放在下面的袋子里。收割、装袋…吉文奇和雇工无数次地重复着这些活儿。

记者注意到,在作业的时侯,略有些发胖的吉文奇汗珠子顺着脸庞往下淌,但他根本腾不出手来擦。只有在将一家麦农的麦子全部割完后,他才得以停下机器喘口气,王蕾赶紧跑过来,递上一块湿毛巾和半瓶矿泉水。“咕嘟、咕嘟”,吉文奇一饮而尽,感觉还不解渴,又来了半瓶,然后用毛巾擦着汗。

生活没规律易得“三炎”

“天这么热,你咋还穿着长袖衣服呢”记者不解地问。“没办法,一收割,尘土就往身上钻,穿长衣长裤还能挡一挡。今天还不错,要是赶上风大,我还得戴着墨镜,要不眼睛很快就被迷了。”吉文奇说。才3O岁出头的吉文奇面色黝黑,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一些。“干我们这一行的,就没有个白的,个个都黑,都是被灰尘呛的。”吉文奇笑着说,一到忙活的时侯,鼻子和嘴里都会呛进很多灰尘,因此他们这样的“麦客”很容易得鼻炎、咽炎这样的病;另外,这活一天得干16个小时,吃饭没有规律,也吃不好,还容易得胃炎。“我在买回收割机第二年就得了胃病,一直没好。”吉文奇说。

晚上有时要忙到半夜

“我们这活基本上能忙活半年,剩下的半年,我就啥也不干了,休养一下,跟伙计打打牌、周未跟老婆孩子到县城里逛逛什么的,那段时光是最快乐的。”吉文奇说。

“吉师傅啊,我都等了大半天了,你去给忙活忙活吧!”吉文奇刚想抽支烟,一个麦农又喊了起来。“好的,咱这就走。”拍拍身上的灰尘,吉文奇又上了车。

“你们这么折腾,受得了吗?记者问刚给收割机加完水的王蕾。“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受不了也得受啊。收割麦子太苦了,吃不好,睡不好,晚上有时要忙到半夜。应该有4个人,两人一组,一个开机器的,一个接麦子的,轮换着干。可多雇两个人,每天就得多花600块钱,俺家还有4万多的贷款要还,能省一分是一分,孩他爸就这样咬着牙拼命地干。”王蕾说。

农户虚报亩数最心烦

临近中午,天气越来越热,站在机器上的吉文奇汗流浃背,喘不过气来。“坏了,机器出问题了。”王蕾看见收割机在麦田里停了下来,立刻朝收割机方向跑去。原来,麦茬割得太低,刀片碰到了麦田里的石头发生了变形。王蕾一路小跑,返回地头的备用箱里,找了几个刀片换上,收割机这才得以正常运转。

“机器坏了是常事儿,虽然也让人烦心,但一般不会是大毛病,一会儿就修好了,出门在外,最让我们心烦的是,有的农户为了少给钱,虚报小麦亩数。一户少说二分地,积少成多,一天下来就四五亩,三四百块钱呢。”王蕾说,没办法,她特地买了个测量仪,根据土地的长度,当时就能计算出面积,农户就无法隐瞒了。

image006.jpg

image004.gif

吉文奇的妻子王蕾在跟麦农讨价还价

收入

“在外面忙活一天,收入怎么样?”记者问。吉文奇嘿嘿一笑:“我们这样的履带收割机专门到那些路窄、路不平的地方作业,收割效率相对低一些,一般每天能割30多亩,平均每亩收费90元,毛收入3O00多元,可是成本也高呀!

收割机每天要加150升柴油,得花

1000多元,雇工日工资3O0,再除去中介费(机器折旧费等,每天能收人1500元。”吉文奇说。

机器买来家就不能闲着,每年吉文奇夫妇都要转战南北。吉文奇的收割机跟一般机器不同,是履带的,可以深入到一般收割机去不了的地方作业,但因为跑不了远路,为此,吉文奇专门买了一辆中型货车,拉着收割机四处闯荡。

“像我们这样的人,都是在农村干活,住宿太不方便了,后来我就在货车头的后面做了一个长16米、宽13米的大铁盒子。分两层,上面是我们睡觉的地方,下面可以放衣服和杂物。”吉文奇说。

“今年515日我们就出发了,先到湖北,在那呆了10,又去浙江、苏南等地呆了半月,然后才来到青岛,目前至少跑了一万里路了。”吉文奇说,再过几天,他还要去苏北,顺便回家看看老人孩子。等到6月底,他就去广东广西一带割稻子。“在两广一带待得时间会很长,至少1个月。”吉文奇说,等今年秋天,他还会再来青岛,帮着农户收割苞米。

讲述

三顿并成两顿吃  为孩子再苦也值

“现在收割机太多了,麦收就集中在那几天,你不割,人家就会抢着割,为了多收一块地,多赚几块钱,我们往往饥一顿饱一顿,三顿饭并成两顿吃。”吉文奇说。实在饿得撑不下去了,昨天下午两点多,夫妻俩和雇工蹲在地头的树荫下,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馒头、火腿肠、喝看矿泉水,简单地打发了一下。

吃完饭,夫妻俩给老家打了个电话,跟父母和孩子聊了一会儿,听见儿子在手机里喊爸爸,吉文奇赶紧答应着,他的眼角湿润了。“出来快一个月了,真想孩子啊,每天都会打个电话,听到他们喊声爸爸,就是我干活最大的动力,为了孩子,再苦再累咱也值了。”吉文奇说完这句话,靠着树,不一会便能听到轻轻的鼾声了。睡了不到10分钟,便听到有人招呼,吉文奇使劲睁了睁眼睛,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一抬腿又上了车……

链接

400万亩小麦  已经丰收在望

据青岛市农机局相关负贵人介绍,今年三夏生产已经开始,全市400万亩的小麦丰收在望,全市各级农机部门正全力调度机械,为农民搞好服务,做到小麦成热一块,抢收一块,颗粒归仓。据介绍,为了确保小麦机收顺利进行,市农机部门还组织了360个技术服务队,进村入户检修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各类农业机械22万多台,并且组织人员对农机手进行机械保养维修、操作技能、安全生产等知识培训,目前还成立了30多个小麦机收应急服务队,落实作业机具1000多台。

青岛早报2012/6/12/8 撰稿摄影 记者 赵玉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