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款机(ATM)发生故障yd14835

image002.jpg

image004.jpg

近日,英国一台ATM机发生故障,在顾客取款时会吐出双倍数额的现金,此消息不胫而走之后很多人赶来提款。事后,汇丰银行表示, 他们不会追讨多支付钓钱,因为出错的是银行,顾客不必为此负责。(《大河报》521日报道)

看了这则新闻,很多人本能地想起了仍在狱中的许霆,并由此感叹巨大的中英反差,进而再次质疑国内法律制度在这方面的惩戒瑕疵。实际上,仅作这种表象的笼统对比,得出的结论也许并不客观理性。

从现实看,对这类“许霆案”如何处置,主要取决于法律和银行两个方面,而从法律的层面讲,中英差别其实并不大。在英国的这起事件中,警方曾表示“如果顾客在取现时已经发现ATM机发生故障并且继续取钱的话,那么银行方面可能会以欺诈罪追究顾客责任”。也就是说,真正的“中英差别”体现在银行方面。相对于步步紧逼的中国银行,英国银行选择了主动“担责”,并为顾客“卸责”这才形成了令人唏嘘的巨大反差。

那么,英国银行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多。首先,从事件本身看,银行失误在先,首先想到为自己的失误负责,这是一个负责任企业必须要做的;其次,从企业发展看,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由此进一步改善服务;最后,倘若眼光再放远一些,这种大度的善意豁免,等于为企业做了一次完美的公关广告,树立了良好形象。

有人也许困惑,以上这些,国内银行就想不到吗?其实不是想不到,而是不愿做到。国外银行的如此做法,最根本上是拜市场所赐:英国有大大小小的商业银行近千家,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足够的责任意识、进取精神和良好形象,如何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而这一切,从未经历过残酷的市场生死搏杀,仍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银行,又如何能有深刻体会?

青岛早报2012/5/22/4 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