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女孩学西河大鼓yd14829
|
|
说唱艺术讲究口传心授,否则可唱不出那个味道来。 |
|
|
|
史天翊在班里唱西河大鼓《黑大嫂》,同学们听得入神。 |
|
|
|
“说了个大嫂/她长得黑/她怎么那么黑/真叫黑/生了个孩子赛黑煤/这一天/她抱着孩子/在当院里玩耍/怎么那么巧/在当院有一个黑煤堆/没留神/把孩子掉在煤堆上/得/这下子可坏了/分不出哪是孩子哪是煤……” 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大鼓《黑大嫂》的唱词,出自青岛福州路小学7岁女孩史天翊的演绎,她是从自己的二姨姥姥、“刘派"西河大鼓传承人刘书琴那里学来的。当她在学校课间休息时唱给同学们听时,那明快俏皮的曲调,鲜明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平日被流行歌曲包围的小学生们听得入了神,听到有趣处更是笑得前仰后合,老师们在一旁听了也是忍俊不禁。 说起西河大鼓,如今在全国已没有几个人能唱了。今年73岁的刘书琴原是青岛市曲艺团的著名演员,她出身于曲艺世家,父亲刘泰清是“刘派”西河大鼓的创始人。“眼看‘刘派’西河大鼓在家族内就要无人传承了,没想到小天翊能从内心喜欢这门子艺术,而且很有灵性,那我就一招一式地教给她。”刘书琴说。“吐字要清晰,表情更要传神。”说唱艺术讲究口传心授。刘书琴耐心地教着小天翊,而小天翊除了有天分也格外刻苦,她总是把二姨姥姥唱的西河大鼓选段录下来,反复听,有时候走在路上都唱,用心琢磨,经过三四个月的苦练,一小段《黑大嫂》终于让她声情并茂地演绎出来了。“这是西河大鼓最简洁的选段,若是章回大书,每天说三小时,要说上一年零两个月那才能说完。”刘书琴说,学西河大鼓,小天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
青岛早报2012/5/7/17 文/图记者于小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