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附近赤潮yd14827
|
|
4日卫星监测结果显示赤潮分布面积约为780平方公里 |
|
|
左图红色区域 为赤潮发生海域 |
新华社青岛5月5日电 记者5日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山东日照附近海域近日发现大面积赤潮,4日的卫星监测结果显示赤潮分布面积约为780平方公里。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4日晚发布的今年北海区第一期赤潮通报显示,5月3日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卫星遥感发现山东日照以东黄海海域水色异常(119°30′E-119°56′E,35°1′N-35°20′N),面积约600平方公里,距岸最近14公里,疑似赤潮。 据介绍,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立刻派出监测人员乘“中国海监27”船赶往水色异常海域进行现场监视监测。5月4日,监测船舶自疑似赤潮海域北部边缘119°52.986′E、35°20.193′N处向西南方向航行23.6公里.监视海域范围大于3O0平方公里,发现视野范围内均有疑似赤潮分布,水体呈条带状、片状或鳞状分布,为砖红色。当日晚,监测人员通过对现场采集的5个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均鉴定为夜光藻赤潮,无毒,平均密度约为2.46×105个/L。 5月4日的卫星遥感监视显示:赤潮分布面积约为780平方公里。当日,中国海监飞机由于空中管制未能进行应急监视飞行。 据了解,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已通报相关地方政府部门,及时做好责任海域赤潮妁跟踪监视监测,及时发布信息帮助相关养殖业户做好赤潮防范。同时,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将继续利用卫星、海监飞机和船舶等,对赤潮发生海域进行立体监视监测,并及时发布有关信息。 |
|
相关链接 赤潮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植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共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它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
|
青岛早报2012/5/6/20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