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yd14813

image005.gif

image004.jpg

“我知道死亡有一万多道门,让人们各自退场离去。”得知父亲身患恶性肿瘤晚期的陈作兵,把父亲送回了浙江诸暨老家。他是浙医一院毒理专家、医学博士,他没有选择放疗化疗,而是让父亲安享最后的人生,还向母亲交代,万一父亲出现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如果可能,就适当作镇静催眠让父亲安详地离开人世。

 (520日《燕赵都市报》)

    这似乎有悖我们中国人传统孝道的伦理,在常理看来,老人患上重病,即使明知医治无望,也要千方百计为其医治,但通常的结果都是,子女搭上大量的精力、财力不说,老人也被各种治疗手段折腾得“死去活来”,虽然表面上看是延长了生命,但实际上这种延长对于老人来说不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相反却是在极度的痛苦中捱到生命终点,而就从眼下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样在医院里痛苦到死的老人确实不在少数。

    报道中的老人享受“公费医疗”,没有医疗费的担忧,几个子女有时间并且经济充裕,不用担心无人近前侍奉,有一个儿子不仅孝顺,还是医学博士,更无虑得不到良好的治疗,78岁高龄的老人患上现代科技根本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晚期,如果采用医学上常用的化疗放疗,可以适当延长生命,但这会给老人最后的岁月带来极大痛苦,医学博士将所有这些治疗可能出现的痛苦如实告知父亲,父亲经过深思熟虑毅然放弃这种治疗,转而用一种乐观的态度回到老家的田园生活之中,真正过起了一段舒心的日子,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用博士儿子的话说“几乎每样想做的事父亲都做了”。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而真正无疾而终的老人总归是少数,人老了以后,难免会患上各种疾病,很多疾病能够治愈,在忍受一定痛苦后能够安度晚年,做子女的无论如何也要奋力一搏,这也体现出我们传统孝道的本质,但有些疾病是现代科技所无能为力的,即使治疗能适度延长生命也会给老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折磨,有些老人由于不堪病痛和治疗折磨甚至选择自杀,笔者更不乏看到有些老人被治疗得瘦骨嶙峋,到去世时早已是“面目全非”,就连有些做子女的对父母这样离世都不由得感叹:死了,罪算是受完了,但是说是说,摊到谁家子女身上,能做的依然还是“永不放弃”。

陈作兵之所以能够遵从父亲意愿,决定让患病父亲安静离世,主要原因有两点:一则作为一名职业医生,对生命与病理有著非常科学理性的认识,清醒知道什么是“无力回天”;二则他是医学博士,又有国外进修经历,见多识广,耳闻目睹国外“活得有质量、死得有尊严”鲜活案例,思想比较开明。

青岛早报2012/5/21/4  大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