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罪法官遭刑讯yd14807

image002.gif

河南省法官刘德山公开被调查、逮捕、起诉以及无罪释放的经历获释后感叹老百姓更难

原河南省平舆县法院院长刘德出曾经处理过一起减刑案件。被减刑的犯人出狱五年后被指控为黑社会老大,领导批示要查保护伞,也就查到了他的身上。他先是经历了8天程序不明的调查。之后是21天的监视居住。其间,因为担心肋骨断了,刘德山曾被送往医院照X光。看守所里叉呆了15个月,方被准许取保候审。法院一审历经两次开庭后,拖了将近1年才宣判。幸运的是,他被宣告无罪。19个月的司法体验让他感慨良多。他说,他曾自认为,对刑事法律规定和原则还算熟悉,但却难以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可想老百姓有多难”!

image004.jpg

法律人有证据意识,用硬纸片记下其被体罚的情节

第一站:专案组

没有窗的屋一关8

刘德山卷入的这场风暴,发端于毗邻驻马店的河南南阳。他曾经给予减刑的当事人白玉岗出狱5年后,被指控为黑社会组织头目,上级“高度重视”领导批示查保护伞,于是当年的减刑也列入复查。

日后检方起诉时认为,时任刑庭法官刘德山违反了河南省政法系统的一份内部文件——豫高法[2004]214号中“一般在执行一年半以上方可减刑”的规定,属于玩忽职守。一审和二审法院,均认为法官无罪,但判决书还是留了个“尾巴”——认为他虽不构成犯罪,但“有所疏忽”且存在“滥用职权”。

刘德山和当年的另一位合议庭成员、驻马店市监狱有关人员、南阳市检察院的一位检察官,均被调查。

201054,驻马店市中级法院的纪检组长通知他去颐和山庄宾馆,说需要问你个事情,他心里很坦然地去了。一个人让他把在驻马店中院办案的有关问题回想回想,然后就走了。最终,他们啥也没有宣布,他就在这个没有窗的屋里面,关了8天。

第二站:监视居住

先整服气了再走过场

51日下午4点多,刘德山被带出来拉到浚县检祭院,办案的人让他面壁站着,离墙30厘米。第二天,刘穗山又被带到浚县迎宾馆,宣布对他监视居住。给他一个应当遵守的条款,说起来坐下都要报告,他没按规定报告,一个姓陈的,上来就打了他两耳光。

据刘德山回忆,“一直打到515,我的肋骨疼得很。16日上午,把我送去浚县中医院照片。虽然照X光没有问题,但后来肋骨疼了整整4个月,有经验的人都说,肯定是肋骨打断了。”

刘德山称,在这里的21个昼夜,他被困在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彻底失去自由,不准上床睡觉,并遭到了严重的刑讯逼供。

保护当事人权益的制度设计并不缺位,比如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要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但刘德山亲身经历后认为,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形同虚设:“全是演戏”,“先把我整服气了,让我说‘是的’他们再开设备走一道场子。”

531日晚,办案人员宣布对刘刑事拘留,并于凌晨1点多将其押往看守所。

第三站:看守所

“挂起来、弓起来、撩起来”

刘德山称,“看守所里面是精神恐怖,让你处在饥饿之中,让家里送钱再加价卖给你东西,然后就是强迫劳动,然后就是打骂、虐待。违法使用脚镣手铐,土话叫“撩住”,体罚叫“撩起来”,把脚镣手铐全部铐在一起。我知道“撩起来”是违法的,我工作二十多年办刑案,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刑罚。还有一种叫“挂起来”,把手铐铐起之后,挂在号房的门梁上。我见过两个人,被挂起来12个小时,我跟他们在一个号里面。“弓起来”,就是对着墙壁躬着腰撅着屁股罚站。还有拉出来到审讯室坐“老虎凳”是一种专门做的椅子,手脚全部铐住,一坐24个小时。“三稀”也是一种严管措施,每天只发三碗稀饭,不给发馍。

他经历过两次“撩起来”,一次时间短,撩起来半天,第二次撩起来33,去掉之后,还被戴脚镣手铐17,实行17天“三稀”。

刘德山在看守所关了整整15个月。201010,刘德山终于来到了他最热悉的地方——刑事审判法庭。

笫四站:法庭

法官要我配合

据刘德山回忆,“一审开庭是20101019日。法官叫我配合,说检察院相当慎重,检察院多次向上汇报了也来法院沟通了,相当慎重,隐含的意思就是:让我明智一点,和法院配合。我平常就很讨厌“配合”这个字眼,有罪的话你就判决嘛,所谓的“配合”就是要你咋弄你就咋弄,要你咬谁就咬谁。

第一次开庭,持续了整整一天。法庭上,前法院院长刘德山为自己作了详细的辩解,对于公诉人提出的每一份证据,他都发表了质证意见,并重点谈到了自己被刑讯逼供的经历。但第二次开庭后,判决结果迟迟未出。捱到2011年春天,最高法院关于刘德山一案的批复终于下来了。同年93,刘德山获准取保侯审,走出看守所。10月份,浚县法院一审判决他无罪,浚县检察院提起抗诉。12月份,鹤壁中级法院终审裁定,刘德山无罪。

第五站:悬赏鸣冤

“被告人实在太弱势”

最后的判决仍然留了“尾巴”,认为刘德山不构成犯罪,但是疏忽、滥用职权。在刘德山看来,这仍是一份“有瑕疵的无罪终审判决":判决书认为他不构成犯罪,但仍认为他“有所疏忽”且存在“滥用职权”,这个结果让他非常不满。他没有申诉。作为多年的老法官,他深知,经过层层请示过的案件,申诉成功的希望微乎其微。刘德山说,如果将来还有机会做法官,对被告人的权利,他会更加重视,对办案中程序的审查,会更严格,对案件最终的判决,会更加慎重。因为,这次司法体验已告诉他,“很多法律规定被架空,而当事人、被告人,实在是太弱势了" 

青岛早报2012/5/12/37本版文图据《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