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事业yd14804

image002.jpg

我市落实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首次提出评估指标体系

早报讯 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会上,市残联副理事长张志关表示,《规划》首次提出了评估指标体系、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将根据这一评估指标休系对各部门实施”十二五”规划情况开展考核、绩效评估和信息公开,以确保好政策落到实处。

全市残疾人奔小康

《规划》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残疾人事业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权利得到充分的法制保障。残疾人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残疾人事业的专业化、信息化程度明显提升。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深入人心,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规划》对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救助与服务、特殊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文化体育等方面提出具体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我市将为全市70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目前困难残疾人家庭可到各级残联申请改造。

0   20条目标打造美好生活

《规划》首次提出了评估指标体系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3个方面,提出了20条具体的监测目标,并划分出权重,予以量化,便于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开展年度监测评估和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将在“十二五”中期和期未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绩效评估和信息公开。“这些具体的目标实现了,“十二五”提出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也会基本完成。”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十二五”期间残疾人享好政策

1、社会保障: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殊残疾人困难家庭将给子临时救助。

2、康复救助与服务:9万名残疾人享受康复救助与服务;0-9周岁残疾儿童得到免费抢救性康复;免费供应各类辅助器具5万件,实现有需求的残疾人“人人享有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3、特殊教育: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学前2-3年康复教育;各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适龄视力、听力、轻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全市健全儿童少年入学率水平;符合国家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100%进入普通高、中等院校学习。

4、就业:城镇新增就业残疾人5000;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100%

5、扶贫:1万名农村残疾人获得实用技术培训;1000名农村残疾人自主创业获得资助,50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增加收入获得扶持;1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6、托养:1万名残疾人得到托养服务。

7、无障碍设施:70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青岛早报2012/5/5/2记者刘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