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欧设双重标准yd14713

image002.gif

“立顿”被检出17种农药残留 涉嫌在中欧设双重标准给国人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新闻提示】

近日,一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全球销量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在中国销售的红茶、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被检出17种农药残留。报告显示,农药残留量虽然符合中国国标,但其中7种未被欧盟批准使用,1种超过欧盟限值,立顿涉嫌在中欧设双重标准。

记者调查发现,“立顿”超标不仅有“前科”,还曾涉嫌“瞒报”长达三个月之久。“立顿”农药残留符合国标却远超欧盟标准,更提醒中国国标应与时俱进,扎紧制度和监管的篱笆,让中国消费者放心。

农药残留令人吃惊 联合利华辩解避责

在这份名为《2012年“立顿”茶叶农药调查报告》中,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样本中均含有至少九种农药残留,其中绿茶和铁观音样本中农药残留多达13种。

报告同时指出,作为跨国公司的联合利华,既然有着眼全球的发展战略就应该有全球一致的更高更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和追溯体系,但不符合欧盟安全标准的“立顿”产品却在中国被卖给无数不知情的消费者,显示出“立顿”对其数量庞大的中国消费者健康和权益的漠视甚至不平等对待。

然而,对此联合利华方面随后回应称:“我们生产的立顿茶系列饮品完全符合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农药残留的规定,是安全和合格的产品。”对此,舆论纷纷表示,“立顿”在农药残留方面搞双重标准,给中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也辜负了消费者对跨国公司品牌的信任。

“立顿”超标有“前科” “国际名茶”实为“大路茶”

尽管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表声明称,经过严格对照国家标准GB2613O-2010《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标准后发现,此次发布的报告中检测的“立顿”茶样品全部符合国家标准。然而,声称自己“一贯坚持高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顿”真的就是乖孩子?

201185,国家质检总局下发通知称,“立顿”铁观音袋泡茶产品稀土含量超标,产品不合格,然而,联合利华却将检测结果隐瞒三个月之久,直到当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再次发布公告后,联合利华才发布相关声明,回应“已于当月全部回收了该批次产品并已全部销毁”。盛产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名茶的皖南,是“立顿”的原茶供应地之一。然而,与在春季采摘鲜叶芽头制作而成的名茶不一样的是,当地茶企销售给联合利华的粗制茶叶,俗称为“大路茶”,即夏、秋季采制的茶叶。

“联合利华收购价格偏低,每公斤仅20元左右。”一家仍在向联合利华供货的茶企的总经理告诉记者,“图的是量比较大。”

记者调查发现,用这样“大路茶”制成袋泡茶,控制农药残留有“先天性的难度”。夏、秋是茶叶虫害主要发生期,也是施药防治的重点时期。尽管日前大力推广低毒生物农药,但由于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是破坏害虫的消化道和中抠神经使之慢性中毒死亡,施药后数天才能见效,所以,当虫害高峰期时,不少茶农还是不得不选用强效农药杀虫。

中欧国标“打架” 国人就该吃“哑巴亏”?

多位专家认为,“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残留”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残留到何种水平才是问题的关键。然而,让联合利华反驳得“底气十足”的重要原因是这一报告对照的标准并非我国现行国标,而是欧盟标准。中欧国标“打架”,中国消费者就该吃“哑巴亏”?

舆论认为,中国国标的宽松,为“立顿”的农药残留提供了“理所应当”的借口,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企业“不求上进”与“固步自封”的保护伞。国家应从茶叶的种植到制作、包装储存等环节,建立严格的质量规程予以规范保障,不可让不法企业钻了空子。

image004.jpg

记者从山西省质监局了解到,针对媒体披露的“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含氯软化水混入部分批次饮料产品”问题,山西省质监局认定媒体报道情况属实。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该公司存在个别生产条件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山西省质监局28日对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做出了停产整改的行政处罚。

上图: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饮料。 新华杜发

青岛早报2012/4/30/22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