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yd14425

image002.gif

凭观赏性和技术含量风行半个世纪,现因找不到传承人陷保护困局

“正月里来赏花灯"131,记者走访岛城市场发现,南方花灯已经牢牢地占领了膏岛市场,曾经在上世纪风行半个世纪的青岛花灯已经绝迹。据专家和“老青岛”回亿,青岛花灯的名气曾经比胶州大秧歌高得多,铁架子花灯更是在全国独此一家,技术含量、观赏价值都远高于南方花灯。市人大前年曾提过对青岛花灯的保护议案,却因找不到传承人而难有实质性动作。

image004.jpg

在富地商城里,

一位市民正在挑选花灯。

岛城市场尽是市方花灯

131,位于即墨路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富地商城两家大型批发市场节后正式开业。市场里,卖花灯的商铺有十几家。

商家告诉记者,青岛市场上销售的花灯基本上都是从南方的义乌、广东等地进货。今年的花灯卖价也和去年基本保持一致。塑纸灯笼、普通圆灯售价大都在十几元一个,而通电类的花灯则根据样式不同,每个价位在50多元到100多元不等。

商户王先生介绍说,虽然今年品种多,但还是传统的大红灯笼卖得最好,元宵节之前还会迎来花灯销售的高潮。

青岛花灯凤行半个世纪

“现在市场上卖的花灯,一点都没有咱青岛的味道,还是曾经的青岛花灯好看啊。”在即墨路小商品批发市场,53岁的“老青岛”赵志国直摇头。

在青岛市民俗学会会长田清来的记忆中,青岛花灯曾是岛城一景,在上个世纪风行岛城达半个世纪之久。田清来说,他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位于高密路、博山路附近的原青岛舞台用具厂制作的花灯,非常具有观赏性,技术含量也特别高。

鑫金鼓舞台道具有限公司的专豕张进,对青岛花灯进行过专门的研究。“青岛花灯风行岛城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在那段时期,青岛花灯的名气比胶州大秧歌高得多。”张进说。

铁架花灯全国独此一家

“青岛开埠以后,全国各地的艺人都来到了青岛,带来了各地的民间艺术,青岛花灯就是各地民间艺术融合的产物。”张进说,青岛花灯的发展经过了四个时期,上世纪四十年代,青岛花灯一出现就在全国业界打响了名气,因为全国只有青岛花灯是铁架子的,南方、北京等其他地方的花灯都是竹子的。

那时的花灯样式已经非常多了,高档些的用绸子制作,普通的都是用纸糊的。后来,原青岛舞台用具厂的三四十名老艺人,把舞台上的艺术元素融合到了花灯上,青岛花灯上面就有了绘景、美人等图案,观赏性大幅提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青岛花灯达到了风行最高潮,无论是技术含量还是观赏价值都达到了顶峰。那时候,青岛的大工厂,都由工会来牵头组织工人扎花灯。

半岛都市报2012/2/2/A6  /图 本报记者 连茂明 实习生李雯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