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雕塑园yd14417

image002.gif

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昨日成立青岛中国雕塑园雕塑馆开启

重新修缮的雕塑园继续向市民免费开放24组雕塑整容后回家

雕塑已成城市风景

青岛百佘年来的城市发展始终保留着雕塑文化的文脉

“作为一座东西文化融合的城市,青岛雕塑文化深厚。”提到青岛的雕塑文化,我市本土雕塑家徐立忠说,如果把崂山道教文化中的石刻、雕塑考虑进来的话,青岛的雕塑文化根源可谓是源远流长。

“雕塑是西方建筑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解放前,青岛的城市雕塑主要体现城市建筑上。”徐立忠说,青岛百余年来的城市发展始终保留着雕塑文化的文脉,其中还有几次发展高潮。上世纪八十年代召开的全国第三次雕塑会议上,青岛被确定为全国十个城市雕塑重点发展城市之一。在上世纪9O年代中后期,以打造东海路雕塑一条街为契机,青岛城市雕塑文化迎来一波发展高潮。

如今,在青岛市区雎塑随处可见,已经成了城市的一道风景。市内单以园命名的雕塑群,便有10处以上,如文化名人雕塑园、海涛园、海趣园、海风园、海韵园。此外还有音乐广场的软体雕塑“奥之帆”、五四广场上的巨型雕塑“五月的风”。

这其中,文化名人雕塑园是青岛较早开发的园林式雕塑公园。园内有康有为、闻一多、老舍、沈从文、洪深、童第周、华岗、王统照等20位已故青岛籍或客居青岛的文化名人雕像。

而东海路则是名副其实的雕塑一条街。其中海涛园的主体雕塑“天地间`高达12,材料是青铜。造型为人的四肢托起地球,立意深刻,外形宏伟,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12根花岗岩石柱组成一条气势非凡的“世纪长廊”。每根石柱高8.6,上面都有不同的故事,包括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尧舜禅让、文成公主入藏等。

89件雕塑精品 免费邀市民欣赏

“青铜之声”庆祝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成立作品邀请展开幕

为庆祝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成立和青岛中国雕塑馆雕塑园开馆开园,“青铜之声”庆祝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成立作品遨请展同时开幕。此次展览汇聚了众多雕塑大师的艺术精品,是当代中国雕塑艺术的一次集中展现,参展各类青铜雕塑作品共计98,作品集中展现了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30年较优秀的雕塑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其中著名雕塑艺术家刘开渠先生以及与他同时代雕塑家的数十件作品参展。

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89件展品全部在雕塑园展览馆内,这些出自雕塑艺术大家之手的雕塑,件件都是艺术精品。写实的作品有伟人、名人雕像,有毛泽东、周恩来的全身坐像,有曹雪芹、霍金等名人像。

在这些写实作品中,刘开渠的圆雕〈毛泽东胸像》是名气最大的作品之一。在中国雕塑历史上,有“北刘南张”之说,分别是指刘开渠、张充仁,两人是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先驱和奠基人。而其他写实作品,无论是展现人物容貌,还是表现人物性格,均栩栩如生。其中一尊霍金雕像,将这位物理学家躺在轮椅上的状态惟妙惟肖地展示出来。

写意作品意味深远

展览上还有一批写意作品。其中一件《子在川上曰》的雕塑作品,虽然只是一件小型雕塑作品,但将孔子身形与脚下之水,形成动与静的完美结合,有力反映了“逝者如斯夫”的永恒时空的大主题。

展览上,有两件黑色大理石作品,曾让走进展览馆的普通观众一度认为是两台废旧家电。因为这两件用黑大理石完成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完全写实,逼真地雕塑了一台老式电视机和一台电脑小模型。但主题却非常写意,电视机的作品名称为〈数字时代-天和》,电脑摸型的作品名称为〈数字时代-天聚》。为了在视觉上追求逼真效果,这件用黑大理石完成的作品,还连接上了电线,摆在雕塑艺术品展厅内,有一种行为艺术的错觉。

“青铜之声"庆祝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成立作品邀请展向市民免费开放,近期市民可到场参观。

image004.jpg

image006.jpg

青岛中国雕塑园和雕塑馆开园、开馆后,吸引了很多参观者。周光辉摄

市民参观吴为山的作品《老子》。记者王建亮摄

image008.jpg

image010.jpg

image011.jpg

image012.jpg

image014.jpg

image001.jpg

雕塑展上的作品《荣誉》。记者王建亮摄

 

作品《数字年代天和》展示的是青岛牌电视机

 

青岛早报2012/1/13/1-4本版撰稿记者刘延青 臧旭平 摄影(除署名外)记者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