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翁村里的娃yd14316

image002.jpg

image004.jpg

(上左)被锁在院子里的孩子哭泣着。

(上右)有些孩子跟着父母外出工作。

(左)透过窗户看外面的世界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

(下左)孩子坐在童车上.盯着炉子上冒热气的锅。

(下右)看见陌生人,3岁多的冉冉躲到墙角

image010.jpg

image011.jpg

    透过冰冷的窗户,3岁的芸芸看着外面的世界,等待着母亲回家;快4岁的冉冉已经习惯了被锁在家里。每天最盼望的就是大铁门的打开,因为这样他才能看见爸爸妈妈……位于振华路上的晓翁村大概有500多座瓦房。大都出租,每座瓦房里多数租住着3户以上的外来务工者,超过1200个外来务工家庭带着超过1OO7岁以下的儿童。等待,是这些孩子生活的主要内容。

    昨天下午1时,记者来到振华路晓翁村,3岁的芸芸正用手抓着窗户棱子看着外面的世界,她的母亲因为刚刚接了二个活,只能把孩子锁在家里。从芸芸家走3条胡同就是冉冉家,冉冉同芸芸一样,每当大铁门有了动静,他都要跑到院子里看看是不是父母回家了。

    让孩子“守家"是众多外来务工家庭的无奈。“我丈夫开摩的,干活离家近时还能回来看看孩子,中午给孩子做顿饭,我在一家五金店上班,公司在四川路附近.每天单程就要1个半小时。"冉冉的母亲小胡告诉记者。

    昨晚6时,天色已晚,1O岁的龙龙正在哄着两岁的妹妹玩,龙龙的母亲还在温着饭,龙龙的父亲仍然在工地上干活不知道何时回家。“我们不愿意让孩子呆在老家,再说家里的老人年龄大了,还要种地,没能力看孩子,再穷再累我们也愿意把孩子带进城,让孩子跟在我们身边,这样至少孩子上学能享受到跟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龙龙的母亲告诉记者。他们的老家在德州,龙龙6岁就跟着他们来青岛了,当时还没有女儿。龙龙没上学前一直被锁在家里,后来有了女儿,她没法工作就一直在家。

    “熬到孩子7岁就好了。”小胡的话说出了大多数打工家庭的心声。今年小胡的孩子在附近一所小学上了一年级。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每年没有多少开销。“为什么不上幼儿园或者托管班呢?"记者了解到晓翁村附近就有两家幼儿园,托管班也不少。当记者问起这个问题时,小胡他们的回答是“舍不得这个钱”。“幼儿园一个月400元是最便宜的.托管班一个月也掉不下这个数来,我们哪舍得花这个钱啊。”小胡说。

青岛早报2011/12/21/18  本版撰稿 原野 摄影 孙启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