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采购招投标背后潜规则yd14227
央视调查揭开药品采购招投标背后潜规则 |
||||||||||||||||||||||||||||||||||||||||||||||||
|
||||||||||||||||||||||||||||||||||||||||||||||||
一些地方的常用药品医院零售价和出厂价之间存在巨大差价,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记者为此随机选取了20种药品,用了一年时间调查后发现,在一些地方药品集中采购的中标价,比实际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十几、二十倍。 国家出台药品招投标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抑制药价虚高,减轻患者负担,却被一些利益团体利用,成为推高药价的幕后黑手。 |
||||||||||||||||||||||||||||||||||||||||||||||||
医院贵药暴利多少? 在长达一年的调查中记者发现,随机选取的20种常用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O0%,最高的达到6500%。 按照我国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办法,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必须实行竞价采购,价格由当地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这个审定公布的价格叫作中标价,而中标价是医院采购药品的最高限价。同时,医院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每一种药都可以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5%卖给患者。 业内人士指出,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之所以会产生如此高的中间利润,关键在于中标价如何确定,药品中标价的制定过程是影响药价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
||||||||||||||||||||||||||||||||||||||||||||||||
|
||||||||||||||||||||||||||||||||||||||||||||||||
记者随机调查的部分药品 |
||||||||||||||||||||||||||||||||||||||||||||||||
中标价如何制定? 中标价究竟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据一家药厂负责人透露,整个药品投标和定价的工作并不是由药厂来运作的,而是由专业的医药代理公司负责操作。医药代表拿到药厂的药,将药价报到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再往投标办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家公司生产的一种治疗妇科病的常用药出厂价为7元,而中标价却高达56元,医院零售价是64.4元。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从出厂的7元到医院终端的56元,这中间的49元跟药厂没有关系,是医药代表、医药公司,还有医院和医生赚了。 北京紫华康太医药公司负责人举例说,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每支6角,他们公司以4元的价格卖给医药代表,每支赚3元。但这3元并没有全部进他们自己的腰包,其中很大部分是招投标所花的费用。高价中标之后,医药代表再以中标价11元卖给医院,中间差价7元,这个中间差价就是“返费”,也就是回扣。 这些所谓的返费医药代表拿走10%左右,其他的都作为回扣给了医院和医生,而这当中开药医生的回扣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一般都要占到药品中标价的40%左右。 |
||||||||||||||||||||||||||||||||||||||||||||||||
青岛早报2011/11/22/25据《羊城晚报》 |
|
||||||||||||||||||||||||||||||||||||||||||||||||||||||||||||||||||||||||
记者探访发现目前市场上近三成药品零售价高于最高限价 |
||||||||||||||||||||||||||||||||||||||||||||||||||||||||||||||||||||||||
核心提示
山东省物价局近日发布通知,从12月1日起1我省将对1161个规格的非处方药实施“最高零售价格”,限制部分药品的价格虚高,其中最低限价不超1元,最高眼价262元,这是继今年4月15日调低部分药品零售价格后,我省再度对非处方药零售价做出限制调整。记者昨天探访岛城部分药店了解到,在实际销售中,这些药品中有70%以上目前的销售价格低于限价,但也有个别药品严重“超标"。 |
||||||||||||||||||||||||||||||||||||||||||||||||||||||||||||||||||||||||
|
|
|
||||||||||||||||||||||||||||||||||||||||||||||||||||||||||||||||||||||
目前药店已经很少能找到 1元左右的药了 |
从12月1日起,我省 部分非处方药将有最高限价 |
|||||||||||||||||||||||||||||||||||||||||||||||||||||||||||||||||||||||
有些药品中间利润超过6500%,发改委对出厂价展开调查 日前,央视调查发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不过0.6元,在北京中标价却为11元,最后卖到患者手中超过12元。据销售代理公司负责人称,他们以每支4元的价格,将克林霉素磷酸酯卖给医药代表,医药代表再以中标价11元卖给医院,中间差价7元。这个中间差价就是“返费”。 据央视报道,在记者随机选取的20种常用药物中,从出厂到医院利润都超过了500%,其中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2毫升4毫克的氢溴酸高鸟甲素注射液,出厂价每支0.52元,中标价16元,医院零售价18.4元,中间利润超过了3400%。山东方明药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2毫升20毫克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出厂价每支0.32元,中标价18.49元,医院零售价21.36元,中间利润超过了6500%。 许多卖几十块的药品,出厂价往往不超10元。有业内人士表示,药价虚高的一个重要症结是采购环节中层层加码。国家发改委前天发布《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办法(试行)》,将对国家发改委定价范围内的药品开展出厂价格调查。药企应按调查要求如实填报《生产企业及药品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药品出厂价格调查表》,调查人员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核实调查药品规格,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至2个规格开展调查。 据了解,这次调查的内容包括药品出厂价及销售等有关情况。出厂价包括最高和最低出厂价以及平均出厂价格;现行零售价项目分为国家定价、产地省定价和企业定价;销售情况细分为销售收入、销售数量以及销售人员数量。药企拒报、虚报、瞒报、不配合调查的价格违法行为将被追责。 |
||||||||||||||||||||||||||||||||||||||||||||||||||||||||||||||||||||||||
政策 医院药店都要遵守限价 此次限价包括468个规格的非处方化学药品、693个规格的非处方中成药品。由于药品种类不同、同种药品规格不同,在此次规定的部分非处方药最高零售价格中,最低限价不超1元,最高限价262元。不超过1元的药品有规格为10毫克×20袋的维生素B1片剂,限价为0.5O元;而由奥地利依比维药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500亳克×60的羟苯磺酸钙胶囊剂,最高零售价定为262元。 除了普通药品外,药价较高的部分专利药、知名企业品牌药、外资药品以及原研制药品也在限价范围内,总计8O余种。比如北京同仁堂生产的二陈丸水丸,规格为6克×30袋的,限价为3O元。而规格为0.15克×20盒的胰酶胶囊为苏威公司生产的原研制药品, 限价为41.9元。
据省物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药品政府定价办法’、<山东省政府定价药品目录>及有关规定.在进行价格调查、区域协调、专家评审和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省物价局研究制定了部分省管非处方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而在今年4月15日。我省已经调低了部分省管非处方类药品.涉及142个品种、171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7.4%.
省物价局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零售药店及其他药品生产经营单位,销售相关药品的价格不得超过本次调整的价格. |
||||||||||||||||||||||||||||||||||||||||||||||||||||||||||||||||||||||||
探访 多数药品价格未“超标”
昨天下午,记者探访岛城部分药店发现,多数在限价范围内药品的实际零售价并没有超过限定的价格,而且多种规格的药品在药店中难觅踪影。
记者在威海路的北京同仁堂药店看到,“限价单”上60克包装的中药麻仁丸限定的最高零售价为6.3元而店内的实际售价仅为4.8元.“我们上午从网上看到限价的通知”
后,马上对店内有售的药品价格进行了核对,发现大约有70%以上的药品都低于公布的最高限价”.药店负责人李涛告诉记者。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售价高出最高限价的药品,店内已进行了调整,正和厂家‘谈判’降低进货价格。” 李涛说,最明显的是一生中 “柴黄颗粒”6袋装,目前的零售价是19.8元,而按照”限价单要求”最高零售价为12.6元.
“限价药都是居民常用的,涵盖了全部药物类别.”北京同仁堂药店的药剂师告诉记者,其中大部分是受市民认知的药品,如维C银翘片等。这些药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参差不齐,减价甚至能达到几倍。限价后基本能统一了价格市民将能获得更多实惠。 |
||||||||||||||||||||||||||||||||||||||||||||||||||||||||||||||||||||||||
延伸 市民担心再现“降价死”
国家和省相部门分别于今 年3月28日和4月15日两次对部分药价进行了调整,之后一些老牌便宜的药迅速消失。究其原因,基本是因为利润太低厂家仃止生产或者药店仃止进货。
“我就担心要是降狠了,一些药又买不到了。”正在药店买药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前些年药品种类很少,遇上头痛脑热的,一般就到药店花几元饯,买对症的药,很快就治好了,但现在“安乃近”“解热止痛片”等一些很便宜的药在药店里几乎看不见了。
“上次调节器价后,石家庄制药集团的一种头孢羟氨苄片就仃止了生产。”北京同仁堂药店的药剂师告诉记者,当时这种药品的规格为0.25克×12片,售价每盒13.8元,调节器价后国家规定的价格为每盒式9.5元,厂家说利润太低,就没再生产了。 |
||||||||||||||||||||||||||||||||||||||||||||||||||||||||||||||||||||||||
内幕 个别药换包装重新上市 “以前治疗感冒花几元饯买的药很管用,而现在买药动辄就是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市民张先生说.前两天他感冒,去药店买药,发现很多抗生素类药品贵得离谱,店员向他推荐的都是20-40元的药,很多药的名称他也搞不明白。
“现在很多药品,都是老药品换包装甚至名称后再次上市的。”我市一家公立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比如青霉素,罗红霉素等很多非常好用的抗生素,现在市场上的‘XX分散片’ 等就是替代品。特别是前几年,很多企业在创‘新药’上做文章,把原来每瓶100片的大包装,换成每板10片的铝塑装;原来的粉剂改成片剂、针剂、胶囊、缓释片等,药的主要成分及效疗差别不大,可价格一下就翻了十几倍,原来相对利薄的品种摇身一变,成了高利润的新产品。 |
||||||||||||||||||||||||||||||||||||||||||||||||||||||||||||||||||||||||
部分限价药品名单 具体名单市民可登陆山东物价网(http://www.sdwj.gov.cn/查讯) |
||||||||||||||||||||||||||||||||||||||||||||||||||||||||||||||||||||||||
|
||||||||||||||||||||||||||||||||||||||||||||||||||||||||||||||||||||||||
青岛早报2011/11/24/2 记者 孙启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