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整理棉织物中树脂含量的测定yd14020
李友祥1 张建波2 闫秀奎1 耿彩花1 曹凤莲1 1、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255100 2、青岛大学
山东青岛266071
收稿日期:2O11-04-05
作者简介:李友祥(1975-)男,鲁泰漂染工厂副厂长,主要负责染色技术工作
原载:染整技术2011/9;26-27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测定树脂整理棉织物中树脂含量的方法,重点介绍了用水解、碱脱、酸脱树脂测定树脂含量时应注意的问题,并举例在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棉纤维;树脂整理;树脂含量;称重
【中图分类号】TS195.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11)09-0026-02
1 前言
棉面料中的树脂含量测试是衡量棉织物树脂交联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根据鲁泰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JIS
L1041:2000《树脂加工织物及编织物试验方法》测试织物经树脂整理加工后的树脂含量情况,经反复摸索测试方法,总结测试结果,发现树脂含量的测试对指导生产非常有用。
2 实验
2.1 主要仪器
YG747型通风式快速八蓝烘箱(南通宏大);AB104-S型电子天平(梅特勒);E1mendorf撕破强力仪(JEAMS H.HEAL);Housfie1d万能强力机(英国Housfie1d);Shir1ey型褶皱恢复仪6DL ATLAS)。
2.2 实验药品
肥皂(符合日本JIS K3302标准);碳酸钠(C.P.);盐酸(C.P.比重1.19)
2.3 实验方法
树脂含量按JIS
L1041-2000中章节6.2检测,其它内在质量测试项目如断裂强力按ASTM DS034-200、撕破强力按ASTM D1424-2009、平整度按AATCC124-2009测试。
2.4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1]
0.25N HC1标准溶液的制备按中国纺织出版社《染化药剂》中的实验方法进行配制及标定。
3 树脂含量的测定过程[2]
(1)从经过树脂整理的面料中取约1g的试样2块,干燥,测得未处理试样的绝干重量mO。
(2)用25±2℃水洗10min后,干燥,测得水洗后的绝干重量ml。
(3)在含肥皂0.25%,碳酸钠0.25%的90℃水溶液(浴比100∶1)中处理5min,再在90℃热水中进行数次水洗后,干燥,测得肥皂处理后的绝干重量m2。
(4)再把处理布放入90℃的0.25%盐酸(浴比1∶100)中处理30min,用90℃的热水数次水洗后,干燥,测得盐酸处理后的绝干重量m3。
(5)按下公式算出树脂量,平均值修约至0.1。
M1=(mO-ml)/m3×100
M2=(m1-m2)/m3×100
M3=(m2-m3)/m3×100
M = Ml+M2+M3
M:全树脂量(%);
Ml:水脱落树脂量(%);
M2:肥皂脱落树脂量(%);
M3:酸脱落树脂量(%);
4 测试操作的-些体会
(1)沿经纬向剪取试样,处理过程中极易造成脱纱,影响称量,沿45℃斜向剪取试样可防止脱纱。
(2)在每次清洗时,特别是第一次25±2℃水洗10min时,在搅拌过程中不可无规律剧烈搅拌,虽然样品已成45°,斜裁,但也极易脱掉部分纱线,因该试验主要以称重来计算,对结果影响极大,建议搅拌速度和频率要尽量平稳一致。
(3)每次水洗完,进行烘箱干燥,烘箱干燥温度105±2℃,烘至恒重,一般1.5h。取出放入干燥皿里的冷却时间要尽量一致,时间不一致对称重会稍起变化,因本试验的称量读数至0.0001,稍有变化便对结果影响极大,并且取出试样及称量试样的速度要尽量快。
(4)用0.25%肥皂和0.25%碳酸钠进行处理后,用90℃水清洗的次数要多于用盐酸处理后的水洗次数。因皂洗后在布面上附着一层肥皂,在用热水清洗后,这层肥皂便会从布面上脱离,漂浮于水面,再从水中取出样品时,又会有部分肥皂再次吸附到布面,这样很难把肥皂清洗干净,最好的清洗办法便是用口径较大一点的容器进行清洗,充分搅拌后,先把上层漂浮物倒掉,再取出试样,进行下一次清洗,便会很容易洗净。
(5)用90℃ 0.25%的盐酸处理时,为避免盐酸蒸发,要尽量盖上盖子,减少搅动次数,并且每次搅拌时快速搅拌,并立即盖上盖子。
(6)用0.25%的盐酸处理后,一般面料颜色会稍有变化,属正常现象。
5 测试举例
材料:蓝格平纹液氨免烫整理纯棉面料规格:英制经向100/2×纬向100/2×经密135根/英寸×纬密95根/英寸
按章节3树脂含量的测定过程进行各工序处理后称重,结果见表1:
表1 试样各工序称重结果
试样 |
绝对干重m0 |
水洗后干重m1 |
碱洗后干重m2 |
酸洗后干重m3 |
1 |
1.008 |
0.986 |
0.978 |
0.954 |
2 |
1.021 |
0.998 |
0.991 |
0.971 |
按章节3树脂含量的测定过程计算各工序脱树脂量结果,如试样1水脱落树脂量计算为:
M1=(mO-ml)/m3×100
=
(1.008-0.986) /0.954×100%
= 2.31%
分别计算两试样各工序脱落树脂量和总树脂量,结果见表2。
表2试样各脱树脂量计算结果
试样 |
水脱树脂量M1 |
碱脱树脂量M2 |
酸脱树脂量M3 |
总树脂含量M |
1 |
2.31% |
0.84% |
2.52% |
5.67% |
2 |
2.37% |
0.72% |
2.06% |
5.15% |
最终报告面料的树脂含量为两试样的树脂含量平均值,并修约至0.1,即5.41修约后5.4%。
6 应用举例
材料:蓝白条液氨免烫整理纯棉提花面料
规格:英制经向40/1×纬向40/1×经密130根/英寸×纬密80根/英寸
整理液处方/(g/L)
2D改性树脂 80
氯化镁催化剂 20
纤维保护剂 30
有机硅柔软剂 20
常规工艺流程及条件:二浸二轧整理液(轧余率65%)→烘干(90℃×30s),烘干后做不焙烘、低温焙烘、高温焙烘及焙烘时间的长短对比各项树脂反应后的面料内在质量指标。
表3 试样不同焙烘条件树脂量对比
焙烘条件 |
焙烘前 |
145℃5min |
155℃3min |
155℃5min |
165℃3min |
树脂含量/% |
7.35 |
6.44 |
5.63 |
5.38 |
5.28 |
纬向断裂强力/lb |
45.2 |
35.3 |
27.6 |
25.7 |
24.3 |
纬向撕裂强力/N |
3O.4 |
19.2 |
15.2 |
14.8 |
12.2 |
平整度/级 |
2.8 |
3.2 |
3.4 |
3.5 |
3.5 |
由上表看出,焙烘前由于树脂交联不完全,脱落树脂相对较高,随着焙烘条件的加剧,脱落树脂量相对逐渐减少,强力逐渐降低,平整度逐渐提高。由上表看出,165℃×3min的焙烘条件树脂含量低,反应较充分,但焙烘条件155℃×5min与165℃×3min的树脂含量差别不大,但155℃×5min的断裂强力达到一般面料合格基准25LB,165℃×3min断裂强力不合格。为确保断裂强力在合格范围内,最佳焙烘条件优选155℃×5min。
通过树脂含量测试,可比较不同加工工艺树脂与纤维交联程度,从而优化加工工艺和工艺条件,利于树脂整理面料内在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正超,染化药剂[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80.1(2005.7重印)
[2]日本工业规格标准,树脂加工机织物及编织物试验方法[S] JIS L110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