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烈士墓地yd14013
|
|
■我国已悄然启动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 ■由中央统一协调民政部外交部和军方均参与 |
|
新闻提示 中国军队历次出境作战,在朝鲜、越南、缅甸、印度等周边国家留下诸多墓地,墓地状况如何,关乎烈士和国家的尊严。民政部2011年启动了全国烈士纪念设施普查工作,并准备到2014年10月前完成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维修改造,基本建立长效管理保护机制。8月,民政部施行新的《烈士褒扬条例》,首次出现了有关境外占地的规定。据悉,作为上述普查活动的延伸,中国已经悄然启动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由中央统一协调,民政部、外交部和中国军方参与。 |
|
|
|
越南朗达烈士陵园,王世维烈士一家以这种方式团聚了。 |
郦材江烈士的妻子,第一次来到丈夫位于越南盛兴陵园的墓前 |
“心一凉,很难受” 2009年3月,一家云南建筑企业员工在老挝坞多勐赛省的那莫县察看中标的工地。在工地不远处的老挝13号公路旁,工作人员无意中发现一个旧建筑,两个门墩上写的竟是中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门顶用钢管弯成弧形,上书中文的“烈士陵园”。他们疑惑不解地走进陵园,随即诧异地看到:热带雨林中,静卧着81座中国同胞的坟茔,遍布青苔,周围杂草丛生。水泥墓碑上的姓名有的已剥落,墓体或开裂,或被泥土半掩,十分荒凉。 一块正面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的纪念碑,让死者的身份水落石出——碑体背面写着“坚决支持英雄的老挝人民,把抗美救国战争进行到底”,落款为:“中国援寮筑路工程队第3O1支队1972年3月1日。”他们是中国抗美援老时期在老挝牺牲的筑路兵。“心一凉,很难受。”在场工程师陈奇描述自己的第一反应,他从不知晓这段历史。 这家名为“阳光道桥”的公司,主动为墓地粉刷了大门,描红墓碑,用水泥硬化墓地,扶正了坍塌的坟墓。后来,他们又整修了老挝另一个同样荒凉的中国烈士陵园——盂赛陵园。给他们“更大刺激”的是,陵园旁有一个越南军人陵园,却有老挝派人专门看管,维护良好。 |
|
异域的中国军人墓地 中国援寮筑路工程队第3O1支队的老战士史信章记得,1968年抗美援越部队进入老挝,初期来不及建烈士陵园,各部队将烈士埋在划定区域,用水泥立碑——由于是秘密出国,墓碑未用部队番号、籍贯,只写“×大队×分队”。撤回国前,部队规划、修建了烈士陵园。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六卷载,抗美援老期间,中国筑路部队、高射炮部队在老挝牺牲269人,其中210人葬于孟赛、那莫烈士陵园。此外,在美军空袭中牺牲的5名中国外交人员,葬于老挝北部川圹省的康开镇烈士陵园。除老挝外,中国军队历次出境作战留下的墓地,分布于朝鲜、越南、缅甸、印度等周边国家。 上世纪6O年代,中国出动高炮、工程、铁道等部队32万多人,秘密抗美援越。很多人身着越军军服,在中越边境的友谊关宣誓后南行。据中国驻越南大使馆2005年编制的《援越抗战烈士名册》,1951-1976年,中国军队在越牺牲1446人,葬在越南北部、中部22个省的57个墓地。后越方将其合并为40个。 1960-1961年,应缅甸政府请求,新中国政府曾出境与缅军共同打击中缅边境的国民党军残部,牺牲人数、安葬情况不详。 不为人知的还有,“文革”期间中缅关系恶化后,一批怀抱“支援世界革命”理想的中国知青和边疆青年,越过国境,加入缅甸共产党,反对缅甸政府。据曾负责死亡登记的原缅共人民军五旅中国知青王曦统计,他们牺牲600多人。 |
|
“他们在情感上很难接受” 现存墓地中,除远征军墓地外,越南、朝鲜、老挝的墓地均由墓地所在国管理,前两者维护较好,老挝相对较差。 赴越扫墓的高炮62师士兵杨宽让来到越南太原省同喜县灵山陵园,吃了一惊,“比中国自己的陵园修得还好”。越方对墓地进行了水泥硬化,竖起中越文的石制墓碑和纪念碑主碑,主碑上写着“中越友谊万古常青”等字样。烈士陵园整洁肃穆,围墙三面是树林,大门面对青绿的稻田。与越南不同,在朝志愿军墓地大部分位于未开放地区。1954年,志愿军总部成立志愿军烈士陵园修建委员会;部队“各建各的,再移交给当地政府”,志愿军21军62师老兵张悟新对记者回忆。 2O09年,朝鲜首次向扫墓的志愿军烈属和老战士开放了部分未开放的墓地。一些烈属和老战士发现,志愿军烈士合葬后,有的墓碑不见了,只剩下大合葬墓,前面立有一块朝文“中国志愿军烈士墓”主碑。“他们在情感上很难接受。”国务院参事马力对记者说。 |
|
给烈士尊严 还国家尊严 由老战士和烈属推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学者呼吁下,境外烈士墓地的保护、烈士遗骸安置等问题,终于提上议程。 有民政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2010年春节前,国家民政部领导就提及,想将在朝烈士墓地迁回国。同年,有中央领导提出,对境外烈士陵园、烈士墓地进行修缮,该迁的要迁。2011年8月1日起,新《烈士褒扬条例》首次出现了有关境外烈士墓的规定:对于境外的中国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由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外交部等有关部门办理。 2011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军旅作家裘山山提出了关于搜寻远征军抗战烈士遗骸的议案,反响强烈。一位将军还提出:海峡两岸应一同参与。“虽然晚了一点,但是现在做还来得及。”她对记者说。 |
|
青岛早报2011/9/24/21 据《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