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晶体yd14009

image003.jpg

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获奖 今年诺贝尔科学奖项划上句号

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边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这是自医学奖和物理学奖后今年公布的第三项诺贝尔奖项。谢赫特曼也成为今年迄今唯一独拿大奖的科学家。

    与一天前宣布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一样,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斯塔凡·诺尔马克当天上午1145分开始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英语宣布获奖者姓名及其科学成就。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谢赫特曼的贡献在于在1982年发现了准晶体。称这一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家们看待固体物质的方式。

    随后,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拉尔斯·特兰德等人解释谢赫特曼获奖原因。他们说.谢赫特曼于198248日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到一种“反常理”的现象——他们当时所观察的铝合金中的原子。是以一种不重复的非周期性对称有序方式排列的,而按照当时的理论,具有此种原子排列方式的固体物质是不存在的。因此,谢赫特曼的发现在当时引起极大争议,为维护自己的发现,他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但这一发现促使科学家开始重新思考对物质结构的认知。

    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在5日发表的声明中说。从原子级别观察准晶体形态,会发现原子排列具有规律,符合数学法则,但不以重复形态出现。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共1OOO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由谢赫特曼一人独享。

诺贝尔化学奖的揭晓为今年诺贝尔全部科学奖项的公布画上了句号。

image004.gif

  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科学界对固态物质的认识仅限于晶体与非晶体.而随着以色列人达尼埃尔·谢赫特曼的一次偶然发现.固体物质中一种“反常”的原子排列方式跳入科学家的眼界。从此,这种徘徊在晶体与非晶体之间的“另类”物质闯入了固体家族,并被命名为准晶体。谢赫特曼也因此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根据固态物质构成的原子排列规律,晶体内原子应呈现周期性对称有序排列,非晶体内原子呈无序排列,198248日,以色列化学家谢赫特曼在铝锰合金冷冻固化实验中首次观察到合金中的原子以一种非周期性的有序排列方式组合.具有这种原子排列方式的固体在当时理论下是不可能存在的。

    准晶体概念提出之时,权威界认为其颠覆了固态物质的分类方式,被认为是无稽之谈,受到巨大质疑。谢赫特曼也被迫离开研究团队。

    然而在此基础上,化学家成功在实验室中合成出多种准晶体结构,并在俄罗斯采集的矿石标本中发现了天然准晶体。准晶体的存在终被证实。

    准晶体内的原子排列组合没有按照重复周期性对称排列。原子排列方式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打个比方说.准晶体的原子排列组合类似于编织古代波斯地毯,地毯的花纹复杂有序,但没有两条地毯的花纹组合是相同的。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其声明中说,准晶体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固态物质组成结构的原有认识,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有机结构化学教授邹晓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准晶体原子排列不具周期性,因此准晶体材料硬度很高,同时具有一定弹性,不易损伤,使用寿命长。

    鉴于其具备的“强化”特性.准晶体材料可应用于制造眼外科手术微细针头、刀刃等硬度较高的工具。此外,准晶体材料无黏着力并且导热性较差,其应用范围还包括制造不粘锅具、柴油发动机等,准晶体材料的应用前景可谓广阔。

边尼埃尔·谢赫特曼

谢赫特曼1941年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1972年从位于以色列海法的以色列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亥俄亥州赖特一帕特森空军基地航空航天研究实验室从事了3年钛铝化合物研究。

    1975年,谢赫特曼进入以色列工学院材料工程系工作,1981年至1983年,谢特曼利用假期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从事合金研究并在此期间发现准晶体,这一发现违背当时科学界关于固体只有晶体和非晶体的分类理论,但谢赫特曼坚持维护自己的观点。以致被当时所在的科研小组除名。

    谢赫特曼1996年当选以色列科学院院士,2000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4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自1986年起,谢赫特曼已获得物理、化学等领域共计1O余个奖项。

2011年诺奖时间表[北京时间]

1031730分医学奖(已公布)

1041745分物理学奖(已公布)

1051745分化学奖(已公布)

10717时和平奖

101019时经济学奖

文学奖:揭晓时闻尚未最终确定

青岛早报2011/10/6/24本版文图据新华社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