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角膜yd13915

image002.jpg

“人工角膜"有望在几年内取代捐献的人体角膜,让大量等待角膜移植的眼病患者重见光明,而这项科技的研发就在岛城进行。记者昨日从崂山区政府获悉,经过长达11年的科技攻关,由青岛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实施的世界首例角膜组织工程人工全层角膜动物移植手术已完成,目前正在观察阶段,10月中旬将取得实验结果,如果顺利有望明年进行临床试验,为众多等待角膜移植的眼病患者带来重见光明的希望。

去年培育成功角膜单层

“角膜主要分为内皮、上皮、基质三个部分。”青岛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荣富告诉记者,他们和中国海洋大学的角膜组织工程实验室樊廷俊教授带领团队从2001年开始研究,到去年已经成功培育出这三种角膜单体,在新西兰兔、家猫和猕猴的角膜里进行了移植实验,并取得了成功。

李荣富告诉记者,比如眼睛遭到化学物品轻度灼伤,一般都是最外层的角膜上皮损伤,这种情况只要移植角膜上皮就可以了。内皮、上皮、基质三个单层中研制时间最长的就是内皮,世界上对于角膜内皮细胞的培养从1965年就开始了,但是因为内皮细胞没有分裂能力的特性,培养非常难。经过技术攻关,他们在2009年终于“种”了出来,经过去年一系列实验,而成功的。

“种”出全角膜提前了3

角膜单层培育成功后,研究团队又将目光瞄向了完整人工角膜。“当时我们计划35年来完成,没想到经过科研团队努力,项目进展的非常顺利,提前了3年培育出来。”李荣富告诉记者,全角膜并不是将之前培育出的内皮、上皮、基质三个单层粘合到一起,而是一项全新的研究,培育出一个完整的全角膜。

“提取人体眼角膜细胞,进行细胞分裂培育出来全角膜。”李荣富介绍,人工培育的角膜,使用深海胶原蛋白作为形成角膜形状,是与人角膜结构和功能一致的组织工程。全角膜已经于817日成功移植到大白兔的眼睛里。目前正在进行观察,经过两个月观察后,如果大白兔的眼睛保持透明就说明成功了,他们将向国家申请临床试验,若顺利明年上半年有望进行临床试验。

“人工角膜’犹于捐献角膜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世界的低视力患者已超过135亿人、我国已超过1230万人,仅我国每年就有新增盲人约45万人。其中,角膜病是当前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全世界约有角膜盲患者2000-3000万人、我国约有300-400万人。角膜移植是他们重见光明的唯一途径,但目前只能等捐献者捐献的角膜进行移植,每年能移植的数量非常有限,大量患者在痛苦中等待捐献者的角膜。

“人工角膜的质量要优于捐献者捐献的角膜。”李荣富告诉记者,人工角膜与人角膜结构和功能一致,通俗说都是由细胞构成,而捐献者捐献的角膜一般是成熟的角膜,细胞的分裂再生能力要差,而人工角膜通俗说相当于婴儿的角膜,移植到人眼睛中还能继续生长。

相关链接

看五彩世界 靠透明角膜

角膜是位于眼球最前面的半球形、表面光滑的透明组织,主要由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层组成。健康的角膜完全透明且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和屈折力,加上晶状体的屈光力就可以使光线准确聚焦在眼底的视网膜上,使我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青岛早报2011/9/3/10记者孙启孟 通讯员孙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