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磨毛整理原理及实践(3yd13824

曾林泉 (Nano-tex Asia Ltd.湖南株洲4120O8)

收稿日期:2010-12-12

作者简介:曾林泉(1971-),湖南人,高级工程师。现从事纺织印染助剂开发、应用及相关技术服务工作

原载:染整技术2011/730-33

 

【摘要】分析了磨毛整理原理,简单介绍了磨毛机的组成结构,就影响磨毛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常见的磨毛疵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和防止办法。

【关键词】磨毛;磨毛机;原因;措施;整理

【中图分类号】TS195.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11)O7-OO30-04

 

6   磨毛整理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6.1  压皱印

磨毛产品若加工不当,可在织物表面产生有规则或无规则的经、纬向压皱印,给产品外观质量及磨毛效果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压皱印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织物长时间在折叠(或折皱)状态下堆置,受自身重力的轧压,导致织物表面产生不规则的凹凸不平的经、纬向压皱印。为此在织物的存放方式上应改为大卷装方式轧()卷存放,可有效防止压皱印。

(2)织物在磨毛前序加工中,落布温度过高,产生相对永久性的压皱,这主要是针对化纤及其混纺织物而言。这种压皱痕很难去除,往往需要一次定型。对于棉型或压皱较轻的织物,可在磨毛机前配置喷雾给湿、烘干设备予以解决。

(3)在织物前处理及染色工序中,由于工艺、设备及操作问题,或由于缝头不当,均可造成压皱条印。故为克服磨毛产品的压皱印疵病,对各道工序都应严格把关。

通常在磨毛加工过程中,可以去除织物原纬向压皱印,但无法去除经向压皱印,使织物表面留有绒毛不齐、深浅不一的痕迹。

6.2  白芯

磨毛织物表面产生白芯,主要是由于坯布上留有棉结,染色后这些棉结可被遮盖,但一经磨毛,棉结被磨去而留下白点,严重的甚至造成小破洞,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对于原坯布,要求尽量减少棉结,或将棉结挑向织物反面;也可采用染前磨毛、磨后染色的工艺,克制白芯疵病。

6.3  条花

6.3.1  产生原因

(1)磨毛辊表面不平整或砂皮包覆不当,造成磨粒面不均匀而产生条花。

(2)磨毛辊先被用于磨窄幅织物,后又去磨宽幅织物。由于磨毛辊表面磨损不一,极易造成磨面边中差,产生两边条花。

6.3.2  解决办法

(1)金刚砂皮要与导辊贴平轧紧,导辊要直,表面要平,要保持清洁,不能留有污垢。

(2)金刚砂皮要采取斜形、条状包辊方式,两端要轧牢。

(3)对设备定期作检查,确保导辊平整及砂皮与导辊粘接状态良好。

6.4  色差

织物经磨毛加工后,色泽将产生一些变化。―般是变浅,造成磨毛面与未磨毛面间有一定的色差,这主要是由于磨毛织物表面的绒毛对光的反射不同所致。因此在染色时应充分考虑到磨毛后的色差问题,对染色深度要略有余量。另外透染率是关键,对透染的要求比一般染色织物要高。

实验表明,不同类型的染料,由于其分子结构、上染性能、亲和力的不同,对织物磨毛前后色差的影响也不相同。如:还原染料、活性染料的浅色织物,磨毛前后色差较小,适合于先染后磨工艺;对中、深色的织物,磨毛前后色差较大,适用于先磨后染工艺,同样可以达到绒面丰满、染色均匀的最佳效果。

6.5  折子

6.5.1  产生原因

半成品折皱、丝光掉铗、月牙折子;堆放时间较长出现的压折;导布辊不平行造成活折印和吸边器造成的折子、烘缸不平造成烘筒活折。

6.5.2  解决办法

丝光机回修半成品的月牙折和掉铗折子;烘筒吸边器折子等,可以在拉幅机上进行拉幅回修。

6.6  磨毛效果不佳

6.6.1产生原因

半成品手感硬,布面渗透效果差,张力小,车速快,砂皮旧使用时间过长,直流电机速度不稳定和布面带潮。

6.6.2  解决办法

通知前处理回修或上柔软剂,打紧链轴张力,降速,加大压力,换新的砂纸和充分烘干布面。

6.7  磨柳

6.7.1  产生原因

砂纸接缝重叠,砂纸转动方向一致,磨辊上缠绕线头,砂纸接头印或损伤。

6.7.2  解决办法

重新绷紧砂纸,改变砂纸转动方向,可以左右调整,清理磨辊上的线头。

6.8  左中右毛差

6.8.1  产生原因

左右压布辊不平衡,砂纸使用时间长,边中砂粒磨损程度不一。

6.8.2  解决办法

调整平衡辊,使左右平衡度⊥致,更换新砂皮,可解决窄幅换宽幅的两边中间差问题。

6.9  强力差

6.9.1  产生原因

织物纱织薄,砂纸目数低,强力大,压力大,车速慢。

6.9.2  解决办法

更换高目数砂纸,松弛张力、减压、升速。

6.10  磨毛不匀

6.10.1  产生原因

除前处理不当外,主要是进布左右张力、压力不一致,织物与砂带左右间隙大小不一;砂带上砂粒不匀,砂带受潮使局部磨粒锋利度下降等。

6.10.2  解决办法

加强前处理,达到煮练匀透;调整进布左右张力及压布辊压力,使均匀一致;用精密卷尺校正织物与砂带间隙;砂带要放在通风干燥处保存,避免受潮。

6.11  磨毛档

6.11.1  产生原因

包角太小;进出布张力不合适。

6.11.2  解决办法

调整包角及进出布张力。

6.12  磨破洞

6.12.1  产生原因

布面有凸起的纱头或纱结;进布辊与砂带间隙过小;进布时布打折皱卷边等。

6..2  解决办法

选用布面平整、纱头或纱结少的织物:调整进布辊与纱带间隙;进布要平整无卷边等。

7   生产工艺示例

7.1  生产实例一

(1)品种:133×72/45s×45s涤棉混纺府绸,100×52/45s/2×45s/2涤棉混纺府绸

(2)工艺流程:前处理半制品→二浸二轧柔软剂(QL-1 15g/L)→烘干→磨毛(设备:NK-75-SNW磨毛机;车速11m/min;砂带速度350m/min,砂带号数240#-280#,进布辊与砂带间隙2-3mm,包角19)→水洗广染色→拉幅→预缩一整理→成包。

7.2  生产实例二

(1)品种:524×283/13特×13涤棉防雨府绸

(2)工艺流程:防雨整理→打卷→磨毛(设备:MET13-180型五辊磨毛机;砂带:1#/2#/3#/4#/5#/6#=100/100/100/100/100/100;包角(标尺读数mm):50758080807560;磨辊转向:1#/2#/3#/4#/5#/6#=////:磨辊转速:500r/min;车速:18m/min )

7.3  生产实例三

(1)品种:108×58/10s×10s纱卡,128×60/20s×16s纯棉纱卡

(2)工艺流程:前处理半制品→二浸二轧柔软剂(QL-1 20g/L)→烘干→磨毛(设备:NK-75-SNW磨毛机;车速8m/min;砂带速度500m/min,砂带号数150#-80#,进布辊与砂带间隙4-5mm,包角22) →水洗→染色→拉幅→预缩→整理→成包。

7.4  生产实例四

(1)品种:70×46/10s×2/10s×2纯棉帆布

(2)工艺流程:丝光落布→轧柔软剂(膨化作用)→磨毛(设备:Caru多功能磨毛机;砂带:1#/2#/3#/4#/5#/6#=100/150/100/10/150/120;包覆角:1#/2#/3#/4#/5#/6#=20/20/23/20/20/20;磨辊转向:1#/2#/3#/4#/5#/6#=/////;磨辊转速: 2800r/min;车速: 25-27m/min)

7.5  生产实例五

(1)品种:206×112/40s×40s纯棉府绸

(2)工艺流程:丝光落布→轧柔软剂(膨化作用)-磨毛(设备:Caru多功能磨毛机;砂带:1#/2#/3#/4#/5#/6#=320/320/320/320/320/320;包覆角:1#/2#/3#/4#/5#/6#=9/9/9/9/9/9;磨辊转向:1#/2#/3#/4#/5#/6#=/////;磨辊转速:2800r/min;车速:27-29m/min)

7.6  生产实例六

(1)品种:168×87/16×12斜纹

(2)工艺流程:丝光落布→轧柔软剂(膨化作用)→磨毛(设备:Caru多功能磨毛机;砂带:1#/2#/3#/4#/5#/6#=120/150/120/120/180/120;包覆角:1#/2#/3#/4#/5#/6#=19/19/19/19/19/20;磨辊转向:1#/2#/3#/4#/5#/6#=/////;磨辊转速:2800r/min;车速:25-27m/min)

8   展望

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出现和迅猛普及,推动了磨毛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合成纤维的种种弊端,人们通过磨毛整理,增强合纤及其混纺织物的透气性、吸湿性及贴身舒适性,给予了合纤织物一个新的亮点,其独特的外观、风格、效果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同。近几年来,随着纺织染整技术的发展,磨毛加工的品种越来越多,产品涉及的功效及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目前可用于磨毛整理的纤维品种有: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合成纤维及各类混纺织物等。对磨毛效果的追求由最初单纯的增强毛感、舒适性发展到自然仿生的外观、色泽色调、悬垂性、轻盈滑爽性等综合指标的改观:成衣服装也由内衣向春夏秋冬四季外衣转化。时尚对于服装面料不断推陈出新的要求,使得磨毛整理在染整加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资料表明,几乎所有类型的织物经磨毛整理后,其外观和穿着舒适性等均得到改善,产品附加值普遍得到提高。因而磨毛产品在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在磨毛工艺上,除传统的干磨工艺之外,湿态磨毛、刷式磨毛、电脑图案磨毛相继被开发。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在磨绒的基础上又开发了花式磨绒。花式磨绒原理有二种:一是利用组织或原料的差异,或者是利用上浆后纤维表面成膜封闭的原理,使起绒机的钢丝不易刺入纤维表面,从而实现局部不起毛绒的花式效应;另一种是采用花式磨绒(磨花),通过特殊的磨绒滚筒形成局部起毛绒。花式磨绒机和普通磨毛机磨毛机理类似,只是在滚筒的配置上,根据不同的花型配置相应的滚筒,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花式磨绒机的滚筒表面凹凸不平,需要磨花的地方凸出,从而使纱皮上的磨粒与织物紧密接触,拉出并割断纤维,再磨成绒毛;对于不需要磨毛的地方,滚筒表面凹进,以避免磨毛。一般磨花织物都是较为厚实的织物,如麂皮绒、桃皮绒等织物可通过花式磨绒,可使织物获得丰满的绒感、改善手感,而且赋予织物提花的效果。

9 参考文献

[1] 盛慧英,染整机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2] 高元铁,提高磨毛机磨毛质量[J]印染,2004(16)

[3]宋勇,,纯棉磨毛印染布质量控制[J]染整技术:2002(6)

[4] 郭全伟,影响磨毛整理效果的探讨[J]四川丝绸,1995(1)

[5] 曾翠霞,郑少琼,全棉色织布的碳纤磨毛加工工艺的探讨[J]山东纺织科技:2007(3)

[6] 马晓光,纺织品物理机械整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

[7] 陈立秋,新型染整工艺设备,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

[8] miya1983,国内外主要典型磨毛机介绍[J]http://www.dyebbs.cn/bbs/

[9]朱艳,沈惠,王国和,后整理毛绒型织物的形成原理与方法[J]四川丝绸,2007(1)

[10]杨树怡,黄萍,NK-75-SNW磨毛机性能及其应用实践[J]陕西纺织,1994(4)

[11]秦其勇,王维民,涤棉防雨府绸磨毛整理工艺探讨[J]山东纺织科技,1995(2)

[12]施霞,沈锡,余国忠,仿桃皮绒磨毛整理工艺初探[J]印染,1993(2)

[13]杨莹,涤棉超细桃皮绒的生产与实践[J]染整技术,1996(2)

[14]刘太忠,崔金石,涤棉混纺磨毛织物染整工艺探讨及实践[J]化纤与纺织,1995(5)

[15]徐继光,米勒SF型磨毛机的应用[J]辽宁纺织科技,1992(1)

[16]赵春琦,张书立,棉型磨毛织物加工工艺分析[J]染整技术,2004(4)

[17]郑绥新,磨毛机及其最新品种——行星式磨绒机[J]纺织机械,2000(4)

(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