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卫星yd13803

IMG_0010.jpg

核心提示

727544,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了坚实-步。

今年410,第八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后,已经标志宥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0NASS系统之后,成为又-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我国为何发展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北′斗”系统有何战略规划?何时能够形成堪比GPS、具备稳定便捷导航能力和广阔市场前景的全球定位系统?记者对话权威专家,揭开“北斗”系统的神秘面纱。

焦点①

卫星导航为何要有“中国造”

依赖国外损失难以估量

记者:一说起卫星导航,大部分读者马上就会想到美国的GPS系统,它在手机、汽车用户中的应用已很普及。很多人眼中,GPS几乎就是卫星导航的代名词,在这种局面下,我国为何还要发展建设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郭树人:首先,卫星导航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平稳运行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导航卫星提供的定位、授时服务,以前可能令人觉得可有可无,但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已变成一种依赖,没有卫星导航,可能很多事情都干不成,就像突然停电造成的影响一样。欧盟10年前曾预测,卫星导航中断一天,经济损失将超过10亿欧元,现在再评估这种损失的话,数额可能要翻几番。如果过分依赖国外机构提供的卫星导航服务,一旦对方出于政治、军事目的,有意在一个区域内关闭或者降低导航定位精度,造成的混乱和损失将难以估量。因此,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中国要发展自己的导航系统。

其次,美国的GPS系统发展到今天,年产值已达几百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000亿美元。在这样的广阔市场前景下,我们也必须发展自己的导航事业,促进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形成,完善相关应用产业的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焦点②

“北斗”系统建设三步走

预计今年10月服务升级

记者:我国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遵循“三步走”战略,具体情况如何?

郭树人:1994,我国启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按照“三步走”战略稳步推进。

第一步,组建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我国于2000年建成了由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组成的试验系统,与国外同类系统相比,北斗试验系统的优点是投资少,组建快,尤其是具有通信功能,特别适用于需把导航与通信相结合的用户。

5.12”汶川地震中,来自汶川县城的第一条灾区信息就是通过北斗卫星传输出来的。震后灾区通信瘫痪,灾情无法掌握。震后次日中午12,北斗试验系统接收到距汶川县城硐公里处发来的定位请求。这是武警四川总队一支小分队携带试验系统终端机,正沿317公路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向汶川挺进,他们通过北斗导航卫星特有的短信功能,将灾区的信息传递出来。

第二步,2012年完成14颗卫星发射任务,组成区域性、可以自主导航的定位系统。区域系统将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用户提供陆、海、空导航定位服务,为航天用户提供定位和轨道测定手段,满足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等。

第三步,2O20年前,建成由30多颗卫星组成的、与GPS一样覆盖全球的全球导航系统。

记者:为什么今年410日发射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受到广泛关注?

郭树人:第八颗北斗卫星上天后,预计于今年10月可以为亚太地区、包括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一部分区域,提供用户数量不受限制、连续导航、性能较高、区域性初始服务的导航系统。这将引导下游的研发、生产单位开发出国产北斗导航芯片、导航终端,逐步提高“北斗”系统的影响力。

焦点③

短信功能如何与GPS共存

打造“一机双卡”模式

郭树人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提供高质量的卫星导航服务,包括开放和授权两种服务类型。开放服务将面向大众用户免费提供高可靠性的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测速精度0.2/,授时精度10纳秒;授权服务面向专业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此外还能提供短报文通信、差分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的信息服务。

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相比,北斗导航系统最有特色的是短信功能。

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为每次120个汉字。郭树人将这120个汉字比喻为关键时候的“救命信”。如果有“驴友”在野外迷路,又无法用手机、对讲机与外界联系时,就可以用北斗导航终端测出自己的位置,再向卫星发送短信,将自己的位置信息告诉救援者,“这是GPS导航仪无法完成的工作”。目前,在东海、南海作业的渔船已安装了一万多台北斗导航终端。并构建起“北斗”卫星海洋渔业综合信息服务网,实现了多网合一的渔船船位集中监控。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车载导航仪预计在明年推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功能如此强大,是否意味着会取代GPS?

对此,曹冲认为,“北斗导航不会取代GPS,而是与之互补”。他解释,北斗与GPS的竞争最终还是在导航仪等终端设备上。目前的基本思路,是将北斗跟GPS捆绑在一起,用类似于手机“一机双卡”的模式,令双模系统在一台导航仪上兼容使用,互相自动切换,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受访专家

郭树人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研究员,北斗和伽利略系统兼容与互操作技术工作组TWG联合主席。

曹冲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原研究员,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咨询中心主任。

青岛早报2011/7/28/21  据新华社、《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