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过敏原对血细胞的影响yd13611
戴晓煌 遵义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563003
原载:医学动物防制,2001,17(3);123-124
资料来源:万方数据2011/5/16下载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哮喘发病机制,测定蜚蠊,臭虫和尘螨对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活性的影响,EDA分别为2.072±0.0105,1.531±0.0015,1.630±0.0041。蜚蠊抗原对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活性影响大于臭虫,尘螨的抗原。(P<0.01)
【关键词】抗原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活性
昆虫的唾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皮壳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常见于医学昆虫蜚蠊,臭虫和尘螨引起人体的哮喘。研究它们对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活性不同的影响,可以揭示昆虫过敏原引起哮喘机理,国内未见不同影响的报道。
1 材料和方法
1.1 制备细胞悬液
用重400余克豚鼠,每周一次进行多粘菌素B腹腔注射,每次2mg/kg,六周后开始灌洗,制取嗜酸性粒细胞悬液(EOS)[2]。
1.2 皮内试验
用蜚蠊、臭虫、尘螨的提取液对患者作皮内试验,1000PNV”ml[l]。,以风团直径≥5mm为阳性,分别抽取对三种过敏原阳性的10例哮喘患者血液,每例各3ml,制成待测血清,同时抽取10例正常人静脉血各3ml,制成血清,作为对照组。
1.3 趋化板试验
取多孔趋化板,在下层趋化板各孔中各加入三种过敏原患者待测血清50ul.铺上微孔滤膜,加盖上板,固定,上板各孔中加入嗜酸性粒细胞悬液50µl,以测定ECA,趋化板都设生理盐水对照孔,温培(37℃)2小时,取出滤膜染色计数。
ECA(趋化指数) = |
测定孔ESO移动距离(µ) |
生理盐水对照孔EOS移动距离(µ) |
2 结果
表1三种过敏原哮喘患者与正常人皮试、ECA测定结果
分类 |
皮试阳性率 |
ECA(µ) |
正常人 |
0(0/10) |
1.179±0.219 |
蜚蠊组 |
80(5/10) |
2.072±0.0105 |
臭虫组 |
60(6/10) |
1.531±0.0015 |
尘螨组 |
70(7/10) |
1.630±0.0041 |
从上表可知蜚蠊组、臭虫组、尘螨组皮试阳性率分别为80%、60%、70%,正常人ECA为1.479±0.249,蜚蠊组为2.072±0.0105,臭虫组1.531±0.0015,尘螨组1.630±0.0041。蜚蠊组与臭虫、尘螨哮喘组在显著性差异(P<O.01)。
3 讨论
哮喘是呼吸道慢性炎症,由于患者分别接触到三种过敏原,促使组织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三烯物质,引起哮喘发作,哮喘患者接触到蜚蠊抗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活性(ECA)上升到2.072±0.0105µ,明显高于臭虫、尘螨组,引起呼吸道上皮损伤,毛细管扩张,微血管渗漏,粘液分泌明显高于其余二组,加重哮喘病情。
参考文献
1、KEAACL.Skin Tests.used in type I allergy testing.Allergy,1989;44,22
2 王长征等.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活性测定,上海免疫学杂志,1993,13(6);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