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农和消费yd13503

下跌由菜农承受 上涨由消费者买单

image002.jpg

专家建议尽快减少流通成本加强菜农组织化程度保障菜农和消费者“双赢”

核心提示

济南菜农韩进因无法承受菜价下跌而自杀的消息。近日引发人们对“菜贱伤农”的持续关注。记者赴当地调查发现,他的自杀有多重因素,但今年菜价低、种菜赔本是症结之一。“受伤"的不仅仅是韩进。低菜价让当地不少菜农“保本”都难。“8分钱一斤卷心菜”事件.暴露出的恰是当下“种菜难赚钱。买菜不便宜"的流通怪圈。

image004.jpg

济南唐王镇司家村菜农韩会超展示卖不出去的卷心菜。  新华社发

调查

至少每斤0.5元才保本

山东济南市唐王镇39岁菜农韩进,416日中午自杀身亡,留下了38岁的妻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

记者采访韩进亲友了解到,韩进自杀原因非常复杂。性格内向的他近两年来接连受挫,特别是今年他种植的6亩卷心菜卖价出乎他意料大幅下跌,是他走上绝路的原因之一。

韩进妻子韩立霞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家中养殖的羊遭遇瘟疫死亡,投入的本钱无法收回。今年种卷心菜,由于土壤翻整等田间作业投入不足,卷心菜成色、质量均不如人,每斤只能卖8分钱。相比每斤约0.2元的当地市场价还要低不少,家中已欠下2万多元债务。

蔬菜收购价下跌背后,“受伤”的不仅仅是韩进。当地许多菜农告诉记者,卷心菜今年低价格让他们损失很大。按照成本计算,至少每斤0.5元才能保本。“现在白菜在寿光当地根本无人问津,只能运到银川去卖,每斤卖0.2元多。除去包装钱、人工费、市场管理费几乎不挣钱。而去年的价格都到了每斤1元。做大白菜生意20多年的寿光市孙家集街道朱家村菜农王光荣说。

在目前我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不少菜商也向记者反映,微利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万幸”了。浙江宁波菜商李志勇见到记者就连说:“惨!!!”在他的销售区,堆着6万多斤甘蓝等待出售,冷库里还存着100多万斤,收购价每斤1,现在只能卖0.40.5,已赔了近百万元。

分析

多重因素让菜价“跳水”

不仅在山东,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菜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河南一些地区的芹菜批发价已低至0.1元。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411日至17,全国18种蔬莱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9.8%,三周以来已累计下降16.2%

春节期间持续攀高的菜价近期为什么突然“跳水”?一些乡镇干部告诉记者,这主要受供需因素影响。济南市唐置镇镇长李延德说,从供给方面看,今年北方天气异常,一些过去在“南方菜”大量上市之后才登场的“北方菜”提前采摘上市,迅速增加了市场供给。

再从需求方面看,近期市场上关于“大叶蔬菜更容易沾染核辐射”的传言,也使不少市民减少了对卷心菜等大叶蔬菜的消费需求,影响了销路。

受去年冬季菜价高涨的影响,今年菜农的种植积极性明显提高,其中不乏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有的菜农甚至储藏了大量白菜等,准备今年上市抛售。这些都加大了今年蔬菜市场供应。加之农民小散户在蔬菜批发商面前缺乏议价能力,价格走低成为必然。

反思

菜价流通中“水分”太多

面对“菜贱伤农”甚至有人因此自杀的悲剧,许多民众在同情的同时,也开始反思,为何莱价屡屡大幅波动?菜农抗风险能力如何提高?菜价流通中的“水分”如何才能挤出来?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分析认为,菜价下跌大部分会由菜农最终承受,而菜价上涨则由消费者买单。当下的最大问题是流通环节过多,每道加价10%15%以上,价格必然翻番,有的甚至上涨数倍。

唐王镇许多菜农反映,他们在蔬菜批发商面前缺乏议价能力,只能被动接受“菜贱伤农”的现实。种了20多年蔬菜的莱农韩道坤说,有些蔬菜难保存,当收菜的批发商较多时,农民卖菜价格就高些;但一遇到收菜的车比过去少了,菜价就会快速下跌。

对此,山东省蔬菜协会秘书长孙继祥表示,散户抗风险能力要比有组织的协会弱得多。应利用协会组织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让信息及时传播,增强菜农抗风险能力。如引导农民“错季”种植。

为保障菜农的利益,一些地区已开始进行尝试。如上海在去年便尝试推出了“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在国内率先探索绿叶菜成本价格保护体系。

观察

近日部分地区蔬菜价格的迅速下跌引起了人们关注,商务部已要求各地商务部门加强产销衔接并适当储存卷心菜等蔬菜。记者采访发现,今年蔬粟价格波动明显超过正常范围,一些消费者在同情菜农的同时,也担心下一个菜价“波峰”会否因菜农受损而再次出现。专家建议,应尽快减少流通成本,并加强菜农组织化程度,以保障菜农和消费者实现“双赢”。

许多经验老到的莱商表示,每年到这个时候价格下降都比较明显,但像今年的行情却很奇怪。“下跌正常,但如此下跌就太不正常了,一般是‘五一’之后拱棚蔬菜上市,莱价才会明显下来,今年比较反常。”寿光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王来芳说。

在菜价大幅下跌、菜农受损的同时,一些人也开始担心,波峰过去波谷来了,下一个蔬菜价格高点还会远吗?记者采访发现,有不少菜农对种植蔬菜失去了信心。“现在种菜、卖菜就像在赌博,种对了品种,押对了时机就能大赚一把,弄不好就要赔在里面。”菜农吕祥友说,现在外出打工工资也高了,这样下去不如出去赚个稳当钱。

菜价上涨,消费者难以承受,而价格的下跌同样让菜农叫苦不迭,一些人开始反思,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和“我”?专家建议,流通环节费用过大,小农经济市场适应能力弱,都是菜价不能保持合理价格的原因,今后相关部门在保住“菜园子”的同时,要加大对“菜路子”的改进。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说,菜价由种植成本加流通成本组成,种植方的价格虽然下跌,但中间流通环节的价格并没有下降,所以消费者感觉也就没那么明显。如何有效改变蔬菜的销售模式,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对菜农、消费者都有好处。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农户种植存在诸多问题,其对市场、销售渠道都不能有效把握,有时只能听天由“价”,这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今后应在加大种植保障的同时,加强行业性组织建设,利用协会组织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种信息的及时传播,增强菜农抗风险能力。”山东省蔬菜协会秘书长孙继祥说。

相关新闻

河南部分蔬菜遭遇难卖寒流

近日来,全国蔬菜种植第二大省河南多个地方的菜农在丰收之后。却遭遇季节性蔬菜价贱与滞销。郑州市中牟县的芹莱、惠济区的莴笋及周口市淮阳县的包莱,均价格低至每斤几分钱都少有人问津。采访中。菜农和菜商纷纷反映.种植面积增加、油价上涨、高速治超等因素共同导致了此次蔬菜“卖难"局面。

    河南芹莱主产地之一中牟县今年获得了大丰收。然而菜农们却高兴不起来。中牟明山庙芹菜交易市场聚满了开着机动三轮车来寻找买家的菜农,收菜人却寥寥可数。满面愁容的宋俊拉了一车芹菜。700多斤。他说:“价格太便宜了.今天早上最好的芹菜才8分,4分一斤的都有。”

    莴笋的命运同芹菜类似。惠济区古荥镇张庄村的岳艳丽种了2亩莴笋。她说:“去年一斤莴笋卖四五毛。今年5分钱一斤都卖过。好点也就一毛多。肥料、水、人工等每亩地成本将近1000元。一亩地莴笋产1万斤,按1毛钱卖。差不多刚够本。有些还不够本。”

    菜农们认为,蔬莱种植面积扩大是莱价大跌的直接原因,油价提升运费导致收菜人减少也是重要原因。中牟县农业局园艺站王肖峰介绍,由于去年行情好.今年中牟芹菜种植面积近2万亩。相比去年增加了至少20%。

    油价导致运费上涨,收菜人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从新乡到中牟收购芹菜的郭树鹏说:“去年油价15块多,今年涨到了7块多。从新乡到郑州.光油价就多了40多元。今年来这收了几次菜.基本没挣到钱。”菜商任晓跃从海南收长豆角到河南批发。他说,由于油价上涨,一趟运费比去年多了6000多元。由于高速治超,拉多了要交超载费。拉少了又不划算。

青岛早报2011/4/23/27据新华社

 

image003.jpg

 

将加强商农合作、

细分产销信息、

建立救助机制

image005.jpg

423,江苏省镇江市网友在丹徒区江心洲镇“抢购”莴苣。

新华社北京423日电 针对近日我国部分地区少数蔬菜品种出现“卖难”现象,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23日表示,商务部已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维护菜价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同时要求商务部门与农业等部门建立密切协作机制,干方百计缓解蔬菜“卖难”。

姚坚说,各地商务部门将会同农业等部门采取措施全力缓解少数蔬菜品种出现的“卖难”问题。

一是加强商农合作,促进产销衔接。各地商务部门要变动与农业部门互通蔬菜产销信息,针对不同蔬菜品种的特点和供求情况,采取召开产销对接会、组织流通企业直接采购、网上对接撮合等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机制,稳定市场价格,促进供求平衡。

二是细分产销信息,拓宽发布渠道。依托商务部城乡信息服务平台,细分上海、山东、河南等地产销信息,加强信息加工、发布工作。指导发布山东寿光蔬菜生产、销售、价格等信息,开通海南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手机、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多层次、多渠道发布分品种的蔬菜种植、产量、价格、销量等产销信息。

三是支持菜农投保,建立救助机制。协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政策措施,推动菜农投保,引导蔬菜生产流通主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防止“菜贱伤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此外姚坚说,商务部已派出工作组,赴出现蔬莱“卖难”地区,开展工作。

青岛早报2011/4/24/21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