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三公消费”账单yd13415
|
|
两会议案 过高的行政成本,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今年两会上传递出信息:中央预算郜门将率先晒“三公消费”账单,让公众有了新期待: 从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公消菝”零增长,到中央财政“三公”支出将公开,反映出政府郜门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代表委员表示,“三公消费”要公开透明,要接受群众监监督,多管齐下才能遏制行政开支中的过多过滥现象。 “三公消费”要透明 公开只是第一步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介绍,他本人8年来一直开着私家车上下班,每月领取1000元补贴,每年可节省公车支出约8万。少用一辆公车一年能省几万元,全国所有公车花销之巨可见一斑。 “三公消费”全国每年花了多少钱?对这个备受公众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没有一个确切答案。 2009年,广州市财政局在网上公开当年114个部门的预算;2010年,国土资源部在中央部委率先公布部门预算……越来越多的地方和部门公开“晒账本”,预算公开已然成为大趋势。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8日表示,今年将公开2011年中央预算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还将指导和推进地方预算、决算公开,人们所期望的政府预算公开将不再遥远。
“中央预算部门公开‘三公消费’,是我国取算公开的一大进步,体现了中央建设廉洁政府的决心。”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陈秋生评论说,“纳税人有权知道政府把钱花在了哪里,公务接待花得合不合理。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信息公开是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的关键所在。” “经过批准的财政预算,凡是不涉密的都应当公开。”全国人大代表傅企平指出,事实上,2O08年起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就明确规定,财政预算、决算报告等政府信息应重点公开。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公开加快推进,但离条例规定还有明显差差距,公众期望政府预算来得更快一些。
一些代表委员呼吁,“三公消费”不能再是“糊涂账”,中央部门“三公消费”预算公开之后,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也要及时跟进。 “预算账单”要明白 通俗易懂是关键 去年全国两会后,财政部向社会公布了12张中央财政预算表。74个部委和一些地方政府也进行了预算公开。然而,在所有公开的预算中,笼统的分类使人们看财政账单如“雾里看花”,“三公消费”更是难觅踪影。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预算公开只是第一步。政府预算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公共预算,这就要求公众不仅对预算支出有知情权,还要有参与权和监督权;不仅要知道政府的钱花到哪里去了,还要能评头论足。 “看懂政府预算并不难:关键是想不想让人看清楚。现在公布的预算感觉太‘粗线条’。”傅企平代表说,比如,水利投入支出会列出一个总数字,但“水利概念很大,冶理大江大河是水利,农村修灌渠也是水利。数字背后到底有哪些细目内容无从知晓。 “三公消费”要公开,关键是公布的科目要细化,而不是笼统类别。叶青代表认为,我国预算科目共设“类、款、项、目”四个级别,此前公布的预算报告多数公布到“类”和“款”,具体的行政开支从中看不出来,对每项支出化了多少钱不能一目了然,合理不合理更无从判断。 铺张浪费要遏制 配套改革要跟进 单位食堂招待一天吃掉13万元,一个月招待费超过200万元,一年招待费高达1200多万元……谈起被曝光的广东省汕尾市烟草专卖局的“天价吃喝账”现象,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少仙指出,这些消费属“三公支出”,但背后反映的是行政开支的大手大脚。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三公消费”原则上零增长,针对时下一些地方频频出现的天价吃喝、豪华采购现象,一些代袤委员呼吁,要实现“零增长”目标,必须刹住奢侈浪费之风。 “用公家的钱就不心疼?”薛少仙认为,要让“三公消费”实现零增长,就应切实降低行政成本,不合理开支要砍掉,不能让“三公支出”成为一个筐,什么消费都往里装。 全国人大代表陈秋生提出,降低不必要的“三公消费”,“严格预算管理是第一道关。“三公消费”不能随意挪用挤占其他事项的预算支出。与此同时,还应全面治理“小金库”杜绝资金在预算外运行。党政机关经营性资产剥离要彻底,从根本上消除产生‘小金库’的土壤。” |
青岛早报2011/3/1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