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yd13323
|
|
||
人手不够用快递要自取 |
|||
春节过后个别快递公司严重缺人,本来是快递服务,无奈演变成了“慢递”,最后还要消费者自己上门取货。“我的快递应该是12日就到,可过了8天还是没收到,给快递公司打电话,他们却让我自己上门去取,真是无语了。”昨天,家住市北区的 |
|
||
快递迟迟不到,让 记者王建亮摄 |
|||
的服务人员,对方却说人手不够,部分货物没法及时送货到家,让我自己去取。”前天下午, “节后招不到工人,我们也很头疼。”昨天下午,中通快递青岛地区负责人 |
|||
洗车店招工 涨钱也没人 |
|||
“最难的是临近春节的那段时间,来洗车的人特别多,人手又不够,根本就忙不过来。”在重庆路一家汽车美容店,老板 “青岛的各大招聘市场,我都跑遍了,可是如今只招来一个人。” 据一些洗车行老板介绍,各洗车店人手普遍不足,因为行业流动性太大,年后有1/3的工人没有回笼,只能再重新招收。(记者
吴帅) |
|||
|
|||
昨天上午,88岁的奕老太忙活“搬家”收拾行李,她身边的衣柜已经搬空。 (段海鹰 张娟摄影报道) |
|
||
倪晓玲姐妹二人最近很苦恼,已经开办9年的心怡敬老院.月底就要停业了,4O多位老人陆续被送到其他敬老院,看着不愿离开的老人,倪晓玲姐妹也只好挨个和他们解释停业原因,那就是最近加剧的“用工荒”和这两年里连续上涨的物价。“1月份光馒头钱就是600多元,一年以前,一个月还只要240元。”昨天中午,倪晓玲结清最后一笔馒头款后,告诉送馒头的小王“以后再不用送了,这里不干了。”话音刚落,她就忍不住开始掉眼泪,她解释:“干了9年了,和这些老人都有感情了,真舍不得他们走,可这个买卖真是没法再干了。” |
|||
敬老院老人“被搬家” |
|||
昨天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天帝山城内的心怡敬老院,门口的柱子上写着“已停业”3个字。走进大厅内,只有三五位老人聚在这里看电视。在大厅西侧的大房间里,8张床铺只有最里面那张床还躺着一位老太太,她的家人围在床边,商量下一步到哪里去住的问题。大厅东侧的房间里,88岁的栾老太正在指挥着家人收拾行李,在这里住了两年多,栾老太在这里放了不少东西,被褥、衣服、凉席,如今就要离开,大衣柜里只剩下一排空衣架。 “我们在这个屋里一起住了2年多,感情都不错,她这一走,我们恐怕再见不到面了。”在同一间屋里住的周老太说,栾老太去了东边一家敬老院,而她在莱芜二路附近找了一家,两人腿脚都不算利索,今后恐怕只能打打电话了。周老太告诉记者,这里收费比较低,而且小区里很安静,她和很多老人一样,都不愿意搬家,但现在这里要停业,也只能根据这里的推荐,去其他敬老院了。“我们这个年纪了,最讨厌折腾。”周老太说。 眼看时间到了中午,还待在各个屋里的老人陆续走到食堂,原本能容纳近40人的食堂,空荡荡地坐了不到10个人。“原先一到吃饭的时候,餐厅里可热闹了,现在都知道要走了,大家都没什么情绪。”一名护工说。 |
|||
7名护工只剩3个 |
|||
院长倪晓玲介绍,这处敬老院已经开了9年,每个月的收费在950元左右,同档次的其他敬老院,收费基本在1200元左右。“这两年什么东西都涨得厉害,特别是去年,所以我这里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只好下决心关门了。”倪晓玲说,另外,今年护工也不好找,每个月1400元的工资也招不够足够的人,人手不足,也是停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这里幸亏用的是亲戚的房子,他不问我要房租,全看我挣多挣少。”倪晓玲说,虽然人家不要,但自己原先每年都要给亲戚五六万元的房租,可最近两年,她实在是拿不出这笔钱了。“全都贴到成本里了,老人的餐费、护工的费用。这几年我一直记着账,看看账本,就知道我为什么干不下去了。”倪晓玲说,最初每位老人一个月收650元钱,护工的工资只有350元,但现在老人每个月收95O元,护工的工资已经涨到1400元了。 倪晓玲说,1400元的工资实在不算高。“在这里,一个护工看五六位老人,把屎把尿,而到外面做家政,挣的都比这里多。”倪晓玲说,原先她这里有7名护工,如今只有3个人,而且招不来新人,这也直接导致了倪晓玲下定决心停办。 |
|||
物价上涨吃不消 |
|||
倪晓玲以馒头为例,翻开账本开始给记者算账,她原先每天中午都让外面送来12元钱的馒头,一共24个,可以够四个老人吃,后来慢慢就是15元、20元、25元,而馒头的个头也越来越小。根据账本记录,1年前心怡敬老院一个月的馒头款在240元左右,而刚刚过去的1月,馒头款为640元。 心怡敬老院里,每天早上每位老人都有一个鸡蛋,午餐、晚餐里也有蛋类,倪晓玲每周要买两筐鸡蛋,总共90斤,一个月就是360斤,以前鸡蛋两块三一斤,现在已经四块五了。”倪晓玲说。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的鸡蛋钱原先8O0多元,现在是1600多元。”倪晓玲说,还有猪肉、大米、面粉、花生油、牛奶,只要生活里需要的,几乎都在涨价,这样算下来,老人饮食这一部分的成本,就已经让她难以承受了。 在记者准备离开时,一直给`凶冶敬老院送馒头的小王敲门进来,拿走了最后一笔馒头款。“以后不用送馒头了?”小王还想再揽住这个生意,倪晓玲干脆地说:“不干了,月底就停业了。”听到这,小王有点失望地关门离去,而办公室、里,倪晓玲终于没能忍住,扭头哭了起来。 |
|||
青岛早报 |
|||
“用工荒”根源在城镇化问题 |
春节过后,企业“用工荒”在各地出现。与往年相比,今年“用工荒”中的一个新现象是,一些农民工输出大省多以“方便子女就学”“就近照顾老人”等为说辞,劝农民工留在本省就业。记者采访发现,许多农民工被这些“留工”理由打动,在远去他乡与就近打工之间徘徊。 上述现象提醒我们,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用工荒”背后,是越来越严重的农民工后顾之忧。而要破解城市企业“用工荒”,必须加快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问题,下决心破除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机制壁垒,为进城打工的农民彻底转化为城镇居民提供社会保障。 谈到“用工荒”,以往人们习惯于想到东部发达地区,像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事实上,“用工荒”已经不是东部地区特有的现象。记者最近在甘肃省两个劳务输出大县秦安县和陇西县举行的两场劳务用工洽谈会现场看到,参加招工的企业月平均工资都在2500元到3O00元之间,比往年大幅度增长,不比东部一些地区给农民工开出的工资低。尽管如此,这些企业还是受到了冷遇,部分企业竟然连一个工人都没有招到。 而在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湖北和四川,春节后当地企业纷纷打出“方便子女入学”“就近照顾老人”等“留工”口号,许多企业在车站码头堵截劝说农民工就近就业。记者在广西采访到的一些农民也正因此迟迟按兵不动,在留本地就业还是去珠三角、长三角打工之间犹豫不决。 这些现象显示,在农民工就业选择上,地区差别已经不重要,愈演愈烈的“用工荒”现象背后,是城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差距以及长期以来农民工普遍遭受的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权益难保障等不公平境遇。应当看到,新生代农民工不像父辈那样单纯为了养家糊口进城打工,而是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改变命运的机会,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他们不愿意过“年轻在城市、年老回农村;工作在城市、保障靠农村”的“候鸟生活”,不愿意抛却年迈的父母、稚嫩的儿女背井离乡。从某种意义上说,“用工荒”现象,恰恰暴露了长期以来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农民无法真正融入城镇生活的严酷现实。如果农村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不尽快跟上,城镇化过程中不能使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落地生根”,解除后顾之忧,“用工荒”现象就难以消除。 愈演愈烈的“用工荒”不仅是招工企业的难题,而且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只有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深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系列制度改革,才是破解“用工荒”的治本之策。 |
青岛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