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女yd13224
|
|
苏州镇湖的民间艺人朱梅芳出身刺绣世家不甘寂寞的她只身来青岛推广这门艺术 |
|
|
|
朱梅芳耐心地刺绣 |
朱梅芳的青岛风光苏绣作品 |
民间艺人忙年 一根银针、一抹彩线,在灵巧的女子手中,就能勾勒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苏州绣女朱梅芳便是那样灵巧的女子。“这是一门特别‘吃功夫’的活,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还真做不来。”在群众艺术馆内,朱梅芳笑着说,不甘寂寞的她5年前只身来青岛闯荡,如今成为民俗学会的一员,她希望能将苏绣技艺在岛城推广,培养更多的青岛绣女。 苏州绣女爱上青岛 昨日,记者走进群众艺术馆民间工艺展览厅时,朱梅芳正在角落里专心致志地穿针引线。她运针如笔,针刺纤细如毫发,不同颜色的丝线交换使用,很快就勾勒出了画面一角。挂在墙壁上的绣作,山水、人物等不同类型的作品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记者还以为是一幅幅的印刷品,但仔细看去,才发现这每一幅画都是一针一线绣成的。 “干这个活需要相当的耐心,我有时一坐就是一天,脊椎都出了毛病。”朱梅芳笑着说,今年40岁出头的她已经有着3O年的刺绣功夫了。这个来自南方的女子出生在苏绣之乡苏州镇湖,而她又来自刺绣世家,她的姥姥、妈妈都是当地的刺绣高手;她从12岁起就跟着家人学习刺绣,毕业后也以刺绣为谋生手段,每月拿着近万的收入。可是朱梅芳不甘于做一个普通的绣女,5年前,她来青旅游时喜欢上了这个美丽而安静的城市,不顾家人的反对留了下来。 在岛城推广苏绣 “我喜欢这个城市的恬静,虽说赚的钱不多,可我能静静地绣我喜欢的东西。”朱梅芳含笑说,刺绣都是根据别人的美术作品描摹下来画样,根据画样刺绣,她觉得最大的遗憾是自己没有学过美术,虽说画工也不错,但是在创作方面还有不小 欠缺。 , 朱梅芳说,细针就是画笔,而一抹抹丝线就是颜料,一幅简单的绣品需要上百种不同颜色的丝线,每一个层次变化都需要换线,不同于单纯作画,有时简单的一片叶子往往就要用上几十种颜色,要求艺术水平很高,如果有一处功夫不到就会“马上见颜色”。
苏绣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更应该是一门艺术。”朱梅芳说,来到青岛后她参加了多次民间工艺大赛都获了奖,还被青岛民俗协会收为会员,常常到烟台、济南、上海等参加节会,进行艺术展演,她觉得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苏绣的艺术魅力和价值特别开心。春节前,也是她特别忙碌的时候很多酒店、老顾客订制了刺绣画作,她需要加班加点地赶制。 |
|
青岛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