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制服面料的染整工艺yd13222

文芹 高银 楚云荣 王辉芹 郭萍萍    山东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滨州 256617

收稿日期: 90100806

作者简介: 文芹(1976),工程师,从事技术工作

原载:染整技术2011/1;21-22,40

 

【摘要】Coolmax纤维与常规涤纶纤维有所不同,因此,在印染加工中,采取的工艺也不完全一样。本文对其染整加工工艺做了介绍。

【关键词】Coo1max纤维;染整工艺;紫外辐射;防辐射整理

【中图分类号】TS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11)01-0021-02

 

本文的特种制服面料是专供香港警察服的面料,采用的原料为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Coo1max涤纶纤维,其截面为独特的扁十字形,纤维表面纵向呈四个沟槽,表面积比常规圆形截面大20%,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性能。

1  试验部分

1.l  织物规格Coo1max/C 30×30 130×70

1.2  前处理工艺

1.2.1  工艺流程:

翻缝→烧毛→退浆→丝光→定型→染色→整理

1.2.2  烧毛工序

Coo1max织物与常规T/C织物不同,烧毛要求狭缝式火口,快速烧毛。因其纤维结构不同,易比常规T/C织物出现过烧的现象严重,因此,工艺采取一正一反,应保持火口清洁,以减少烧毛痕,要求车速120~130m/min,火焰温度800以上达到1000。烧毛机落布一定以量幅宽来调整车速,要求落布幅宽与进布幅宽相同或小于3cm以内。为确保Coo1max织物的烧毛质量,应根据烧毛状态调节火焰温度、车速及火口角度。

1.2.3  退浆

由于Coo1max纤维属于中空纤维,其分子结构不同于涤纶纤维,其性质不耐强碱,轧车压力太大影响Coo1max纤维的吸湿排汗功能。我们生产时,一般涤棉纤维织物采取退浆、氧漂两步法,而生产Coo1max织物则采取二步氧漂法生产。

漂工作液处方(g/L)

H2O2                 3.0

双氧水稳定剂         3.0

精练剂               10

净洗剂               2~4

合分散剂           2

NaOH                8-10

温度        95-98°C

时间        45-50 min

车速        45-55 m/min

1.2.4  丝光

Coo1max纤维对高浓度的强碱稳定性较差,会造成纤维的损伤,因此,Coo1max织物采取半碱丝光工艺。

NaOH  170~190g/L车速60~70m/min.设备采用布丝光机,以减少直辊丝光机的挤压力,而损伤纤维间的空隙。水洗方式采取逐格倒流,提高水洗效果。

1.2.5  定型

定型温度采取200-210 ,时间20-30s,幅宽比成品宽4-5cm

2  染色部分

2.1  前处理的半成品质量

要求毛效达到30min;6-8cm,且左中右一致,白度指标80以上,丝光钡值不低于110-120,退浆级别不低于8,布面pH值在6-8

2.2  染色选料

一般选择中温型分散染料及士林染料染香港Coo1max/棉织物。中温型分散染料具有较高的升华牢度,平坦的热熔曲线,适合中温(190-210)热熔染色,对热熔温度的变化不敏感,色差稳定,有较高的上染固色率及良好的匀染性,有较强的耐碱性,并且具有较高的耐水洗牢度,对棉沾污,有利于染色后的清洗,使染色后纤维表面浮色非常容易洗去,不易造成对其它附布的污染,染色后具有优良的热迁移性能,解决了高温拉幅时颜色的变化及沾色牢度的降低。由于Coo1max不耐高温不耐浓碱,不能受挤压而影响质量指标,因此,选择蓬莱华茂染料厂的ES中温型分散蓝ES-GB分散黄ES-G分散红ES-R作为分散染料的三原色进行拼色。士林染料选择常规的还原染料中耐氯漂染料。

2.3  热熔染色

要求:红外线预烘布面水分20%以上,轧车轧余率控制在50%-55%左右,以确保左中右色差的稳定性。预烘室达到预烘布面60%以上的水分,确保进烘筒前布面的含潮在90%以内。

2.4 

焙烘机避开使用小烘筒焙烘机,采取导布辊焙烘机,使布面减少接触高温的烘筒体。温度和时间以达到染料上染为准。

2.5  汽蒸水洗

采用汽封与液封均可,只是在生产此种面料时,各轧车的压力应尽可能减少,越位停车为标准。

3  后整理部分

抗紫外线整理是人们越来越需要的技术指标,因此,在生产中采取了CTA-760HTUV-100做试验。

3.1  抗紫外线整理剂CTA-760

抗紫外线整理剂CTA-760的主要成分是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和金属氧化物,适用于棉、涤棉、Coo1max纤维、粘胶、麻等织物的抗紫外线整理。

(1)使用方法及用量(轧余率75%为例)

工艺配方(g/L)

抗紫外线整理剂CTA760       30-40

固着剂                     30-40

(2)化料(以配制500L溶液为例)

首先在化料桶中加入约400L,搅拌加入抗紫外线整理剂CTA-760,再加入固着剂,搅拌均匀,最后加水到500L,继续搅拌,过滤,备用。

(3)工艺流程

漂染后的织物→浸渍抗紫外线整理液→脱水→烘干(80-110;6-10min)

3.2  抗紫外线整理剂 HTUV100

可用于棉、丝、锦纶及其混纺织物的高效持久性抗紫外线整理,其主要组分为三氮甲苯衍生物。

工艺配方(g/L)

HTUV 100      30-40

交联剂SE      30-40

工艺流程:室温浸渍→离心脱水(回收残液,重复利用) →烘干(80-110; 6-10min)

3.3  抗紫外线测试

裁取5cm×5cm样品两块,样品应干燥扭曲。按AATCC183-1998,M350紫外分光光度计(英国SDC国标有限公司)上进行测试。

4  结果与讨论

不同整理剂对Coolmax/棉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

: 不同整理剂对Coolmax/棉织物抗紫外线性能

整理剂

厚度mm

克重g/m2

密度(/5cm)

UPF

T(UVA)

T(UVB)

经密

纬密

未整理

0.755

230

132

68

42

3.2

2.3

CTA760

0.788

238

130

66

188.4

1.1

0.5

HTUV100

0.786

236

130

66

89.1

1.5

1.6

对同一织物采用不同的抗紫外线整理剂进行整理,测定整理前后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

表中表明,经不同抗紫外线整理的织物,UPF值较整理前有很大提高。其中,CTA-760整理剂的效果最明显,经其整理后UPF值提高三倍多,T(UVA)生活紫外线透过率和T(UVB)户外紫外线透过率也有所降低。因此,在抗紫外线整理时,应根据织物品质指标选择合适的整理剂和整理工艺。

5   小结

(1)香港警察服装面料要求是吸湿排汗功能,因此,各个生产环节要低碱低压力。

(2)要求手感柔软,柔软剂选择符合吸湿排汗特殊整理要求的。

(3)要求抗紫外线整理时,应根据织物的品质指标,选择整理剂及工艺,以确保客户要求及成本的合算。

6 参考文献

[1]周永凯等,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价[J]纺织导报,2004,(5);134-138

[2]李海涛等,Coolmax织物抗紫外线整理[J]印染,2002, 33(1);27-28

[3]谭娴,抗紫外线辐射效果与纺织品特性的关系[J]纺织科学研究,2002,(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