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消失yd12719

辽阔的中国版图上,总有一些美丽的地方鲜为人知,却可以因为一场自然灾害的发生而进入人们的视野,甚至成为永恒的历史记忆。汶川如此,玉树如此,现在的舟曲也是如此。为了寻找舟曲曾经的美丽,记者来到月圆村。月圆村,一个有着富有诗意的名字的村庄,但在87日深夜那场特大泥石流的冲击下,这个受害最重的村庄被漫成了一片荒滩。

  今夕何处月圆村

    88上午8时至下午2时,舟曲县城关镇西半山村村民杨维权一直不停地在泥石流现场的烂泥和乱石堆中毫无目的地用双手刨挖,直到双手被磨得鲜血直流,但他毫无知觉,一边用手一边喃喃自语:“这儿原来有很多房子,闺女住的地方我来过很多次.怎么现在找不到了呢?”杨维权所处位置原来是舟曲县月圆村,以前这里房屋鳞次栉比,如今已经被泥石流漫成了一片荒滩。

    月圆村的北部有一条名叫三眼峪的沟壑,由这条沟壑形成的排洪沟从三眼峪沟口一直延伸到白龙江,三眼村、月圆村、县城东街、北街分布在排洪沟的两边,此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地方就是这条排洪沟两侧的4个居民区,月圆村原来有120余户农村居民,泥石流过后只有4户人家的房屋幸存.其余全部被夷为平地,全村居民只有20多人幸存,其余全部被泥石流吞没。

  越来越窄的排洪沟

  三眼村、月圆村、县城北街、县城东街。这4个分布在三眼峪排洪沟两侧的4个居民点是县城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三眼峪排洪沟两侧到底住着多少人,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三眼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三眼村和月圆村名为农村,居住的人口却非常复杂,这两年县城西街和西关进行建设改造.许多当地城镇居民的房屋被拆迁,由于舟曲县城地方狭小,当地政府在紧邻县城的月圆、三眼等地给这些城镇居民划拨了宅基地。同时,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在县城上学的学生及陪读家长在这里租房居住。这里的房屋因此一般都被建成多层“小炮楼”的形式,非常密集。越来越快的城镇化进程和紧张的土地资源让排洪沟两侧的居民房离排洪沟越来越近.并且让排洪沟越来越窄。泥石流过后,三眼峪排洪沟已不见踪影。

    20多年前.三眼峪排洪沟宽度达十几米,排洪沟两侧几百米内全是农田,没有一座房屋。两侧的农田基本上全是水浇地,为了增加收入,当地农民开始慢慢占用排洪沟以增加自己的土地面积。”三眼村原村支书冯虎林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三眼峪排洪沟两侧开始修建房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排洪沟越来越近.慢慢地开始侵占排洪沟.一些人的房屋有一部分直接悬空盖在了排洪沟上方.最后排洪沟越来越窄,最窄处不过1.5左右。

    曾经的原始森林

    40多年前的三眼峪是一片原始森林,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湿润,如今已经看不到一棵树。”48岁的冯虎林告诉记者,几十年前,从三眼峪往北一直到舟曲与宕昌的分界点中岭,全是原始森林。由于植被好,三眼峪以及相连山脉的水土涵养特别好,虽然那时每年也会下大暴雨,但三眼峪很少发洪水,从来没发生过泥石流。

    冯虎林告诉记者。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当地及周边村民开始大规模砍伐森林,这种大规模的砍伐一直持续了30余年,直到上世纪90年代国家出台有关政策才停了下来.但三眼峪及周边山脉的原始森林几乎被砍伐殆尽。冯虎林说,自从森林被大量砍伐后,三眼峪的泉眼逐渐干涸,四季长流水的景象也不复存在。一下大雨就发山洪,而且山洪越来越浑浊,直到出现泥石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几年前,当地政府和一些人大代表就意识到三眼峪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泥石流灾害。

    王素琴是三眼村村民.也是舟曲县、甘南州人大代表,几年前她就提出议案,希望在三眼峪种植生态涵养林,保证全县居民的饮用水,同时降低泥石流灾害隐患。但还未等三眼峪的生态得到修复.就发生了本次特大泥石流灾害。

青岛早报2010/8/11/28本版文图据新华社、《兰州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