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苑

低碳壁垒yd12603

原载:染整技术2010/745-48

 

主持人:

欢迎进入《百花苑》。

本期将与奚旦立教授等专家等交流有关低碳经济及纺织品出口将遭遇低碳壁垒的情况、信息,与大家通报。首先我们弄清楚什么是低碳经济?

专家甲: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不断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升高(见表1),6年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29%。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由20世纪初的不到300mg/L上升到目前接近400mg/L。我国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也是相当惊人,1980-2000年的20年间,能源消费总量只增加了7亿吨标煤,2001-2006年的短短6年就增加了11亿吨标煤。                   ,

1 1900-2005年部分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  单位:百万吨二氧化碳

美国

欧盟

日本

中国

加拿大

印度

世界

4.989

4.101

1.009

2.241

4.65

5.65

21.226

5.982

4.483

1.242

5.323

6.28

1.164

28.051

由于人类向大气排放了过量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从而引发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约0.17m,并引起近50年极端气候事件频频发生。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一种国际行动。国际社会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4年3月21正式生效)和《京都协议书》 (2005年2月16正式生效),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UK Goverment2003),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首次提出“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概念。

2006,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7,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200712,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提出“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

20087,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它签约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2008年底,英国标准协会、节碳基金和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联合发布了新标准PAS2050《产品与服务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规范》。在公司产品上注明“碳标识”。

2O09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峰会192国参加,90多个国家110位领导人,共有16万代表: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取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协议书” (1997)

20091126中美同时宣布减排计划。

解振华:

2020年单位GDP减排40%-45%(2005)

美国奥巴马“以个人名义”承诺10年内减少17%

此前:挪威20201990减少40%,欧盟20-30%:日本、俄罗斯25%

2010年比1990年减排二氧化碳20%,205050%

CDM项目(清洁发展机制):人均排碳(二氧化碳)美国20t;欧洲、日本10-15t;中国5t;印度1.5t;非洲小于1t。主要是中、美、印度

美国:2Ot/人×2.9亿=58亿t

中国:5t/人×12.87亿=64.35亿t

日本:15t/人×1.27亿=19亿t

印度:1.5t/人×10亿=15亿t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无碳或低碳能源使用比例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政策创新。

主持人:

人类向大气排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从而引发了温室效应,有何影响?

专家乙: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大气中自然或人为产生的气体成分,它们能够吸收和释放地球表面、大气和云发出的热红外辐射光谱内特定波长的辐射。该特性导致温室效应。水气(H20)、二氧化碳(C0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0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主要原因是石化燃料排放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危害:

(1)气温升高、海平面升高

全球地表1906-2005年升高0.74度(℃):预计到21世纪末上升1.1-6.4:全世界大约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km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厄尔尼诺现象也频频发生,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温室气体能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变暖,与“室温”作用相似。若无“室温效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是-18,而非现在的15

(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长季节,使世界一些地区更加适合农业耕作。但全球气温和降雨形态的迅速变化,也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使其遭受很大的破坏性影响,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

(3)加剧洪涝、干旱及其它气象灾害

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增多可能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全球平均气温略有上升。就可能带来频繁的气候灾害——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造成大范围的灾害损失。有的科学家根据气候变化的历史数据,推测气候变暖可能破坏海洋环流,引发新的冰河期,给高纬度地区造成可怕的气候灾难。

(4)影响人类健康

气候变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高温会给人类的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有昆虫传播的疟疾及其它传染病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可能使许多国家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登革热、脑炎增加或再次发生。在高纬度地区,这些疾病传播的危害性可能会更大。

主持人:

低碳和节能减排的相同和不同点。

专家丙:

低碳和节能减排相同:节约和减少能源使用,减少排放。

低碳和节能减排不同点:提创开发低碳、无碳排放的新能源: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不仅从生产考虑,而且从消费方式、从生存理念、生活方式要求过低碳生活,保证地球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

我国针对低碳所面临困难及对策如何?

专家甲:

面临困难:

(1)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促使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耗总量不可能降低。

(2) “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O%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 “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分别是煤电、水电的5-10,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

(3)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

减碳经济就是首先要考虑最省钱的减排办法。减碳经济40%的份额可以通过节能的办法。

(4)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5)发达国家实施“碳关税”,对中国纺织业将会有巨大冲击。

禁用染料、英国BSI公布PAS2050(碳足迹标准)政府对策: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确定将碳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纳入“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其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标,将分解到全国各地,具体的分法还在磋商。

2O09年11月25,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2020,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由于2005年到2020年跨越3个五年计划,不少学者测算,要完成2020年的碳强度减排指标,“十二五”期间,上述指标可以定为16%-18%。根据目前的测算,2010年末,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预计比2005年末下降20%,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相应要完成2020年末比2005年末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减少40%的目标,则“十二五” (2015年末比2010年末)、“十三五” (2020年末比2015年末)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分别下降16%。如果要实现2020年末比2005年末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减少45%的目标,则“十二五”、“十三五”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分别下降18%.而把指标高一些,则有利于为此后更难的“十三五”减排预留空间。

主持人:

我国纺织行业如何应对低碳经济?

专家乙:

我国外贸顺差的83%来自于纺织品

欧盟提出“碳足迹税”:制定标准,当超过排放量将课以重税。这对纺织行业将是严重考验,不能掉以轻心。

实际情况是:发达国家在支持本国低碳经济同时,通过设置技术、标准壁垒,通过主导节能环保标准的制订迫使发展中国家进口其代价极高的技术设备,用新一轮国际规则,确保其在国际竞争中对发展中国家优势地位。企图导致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合法化利用联合国(政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世贸组织WT0(经济联合国):以跨国公司占领产业链高端,以低成本套利方式获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沃尔玛等)

世界纺织竞争格局在变化,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削弱,规则话语权,厂商的竞争力、品牌、信息和市场反应速度、关键技术和系列技术的掌握、新材料新资源开发和应用等起决定性作用的。

我们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加工国及出口国,纺织行业一直是我们传统重要支柱行业,也是中国较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毋庸置疑地扮演着“污染大户”的角色。有关研究表明,中国的能源系统效率为33.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纺织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

国内印染企业的单位产品耗水量约为发达国家的3,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7%。最新的资料显示,化纤制品年产量约2404t(2009年预期产量将达到3000t)80%以上的化纤制品需要印染加工,每年产生污水近45亿t。其次,传统化纤纺织行业综合能耗高达11138.6kWh/t,比全世界平均能耗高2-3,比日本高8倍。

事实上,能耗在印染布的生产成本中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印染企业的能源成本从15%-20%上升到30%-40%,甚至更高,位居生产成本的第2位。高能耗除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高居不下。印染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左右,由于能源成本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致使多数印染企业亏损。因此,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印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特别是出口产品单位更要重视:

(1)节能是第一位的,因为据估计减排碳的30%-40%来自于节能。

(2)整企业的能耗,蒸汽约占52%-55%,动力机械约占28%-32%,照明约占10%-12%,空调约占4%-6%。节省蒸汽的潜力很大,例:实施低温工艺,前处理短流程工艺,高效水洗,冷轧堆工艺,两相法印花,热风烘燥,低给液、排气湿度测控、泡沫染整等节能工艺。

(3)染整风机、泵类机械变频调速节电。

(4)应用纺织节能照明。

(5)针织品圆筒剖幅连续主幅染整加工。

主持人:

请介绍一下碳足迹。

专家乙:

产品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从原料运输、加工、生产、消费、归宿。全程呈现出“碳足迹”。例:一件衬衫300g,从种棉花(农药、化肥、灌水的能耗排放二氧化碳,下同);运输到工厂,纺织、织布、染色整理,制造衬衫,一共消耗多少能量,折合排放多少二氧化碳;以使用一年,洗涤,烫熨若干次,耗能多少折合排放多少二氧化碳,一直报废处置需要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并标志在产品上。

沃尔已要求二年后所采用产品必需标识排碳量!

1:一条涤纶400g,寿命2年洗涤、烘干、熨烫92,熨烫一次平均2min,共排碳(二氧化碳)47kg;

2:一条250g纯棉T,一生排放二氧化碳7kg?规则由他们订,带来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现在必需考虑。

生产一件衬衫需要使用300g面料,需要4m2的土地种植棉花。针织、机织等干处理工艺和湿加工中的能量消耗情况:

针织:1.2kWh/kg,折合二氧化碳数量;

机织:6.2kWh/kg,折合二氧化碳数量;

整理:17.9kWh/kg,折合二氧化碳数量。

主持人:

“碳足迹税”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纺织品,低碳壁垒,如何“破壁”?读者你说呢?

下次议题: (D前处理冷轧难工艺质疑(2)可自选议题

欢迎读者参与《百花苑》讨论,来稿请寄江苏常州市中凉二21幢乙单元302,陈立秋高工收,邮编213161   (本期主持人:陈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