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织物柠檬酸防皱整理研究yd12213
郑成辉 祁珍明 姚琴 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江苏盐城224051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郑成辉(1975-)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纤维改性及纺织品功能整理
原载:染整技术2010/3;23-26
【摘要】研究了无甲醛类防皱整理剂柠檬酸(CA)与纳米二氧化钛、次亚磷酸钠等催化剂对棉织物进行防皱整理。探讨了柠檬酸浓度、催化剂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以及紫外线照射等因素对整理后棉织物白度、断裂强力和折皱回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织物二浸二轧(轧余率100%)柠檬酸12%,三乙醇胺4%,次亚磷酸钠6%,二氧化钛0.5%的整理液,
【关键词】棉织物;柠檬酸;二氧化钛;防皱整理
【中图分类号】TS
195.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10)
棉织物以其优异的吸湿性、抗静电性和穿着舒适等优点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存在着抗皱性差等缺点,因此防皱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1]。传统的N-羟甲基类树脂防皱整理工艺因存在着甲醛释放等问题逐步受到限制,无甲醛类抗皱整理剂的研究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2-5]。本文将就柠檬酸与次亚磷酸钠、二氧化钛等对棉织物防皱整理方面作一些探讨。
1 试验
1.1 材料
经过退浆、煮练、漂白的纯棉平纹织物
1.2 试剂与仪器设备
柠檬酸、次亚磷酸钠、纳米二氧化钛、三乙醇胺等均为分析纯
PAD-109型气膜式强力压染树脂机,M-6连续式热定形机,Macbeth Color Eye
柠檬酸8%~16%,三乙醇胺4%,次亚磷酸钠0~8%,二氧化钛0~2%。
整理液→二浸二轧(轧余率100%)→预烘(
1.4 性能测试
采用Macbeth
Color Eye
按GB/T3923.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测定,并计算断裂强力保留率。
按GB/T3819-1997垂直法测定织物干态折皱回复角。
将整理后的棉织物用
2 结果与讨论
2.1 柠檬酸防皱工艺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三乙醇胺4%,次亚磷酸钠4%,二氧化钛1%,柠檬酸浓度8%-16%,织物二浸二轧,
|
|
图1柠檬酸浓度对白度和断裂强力的影响 |
图2柠檬酸浓度对折皱回复性的影响 |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整理织物的断裂强力逐渐降低,白度略有降低,但变化不大,折皱回复角逐渐增加。当柠檬酸浓度超过12%后,折皱回复角增加缓慢,断裂强力下降较快。这是因为柠檬酸浓度提高时,与纤维交联反应更充分,织物折皱回复角提高。但柠檬酸浓度过大时,柠檬酸产生的H+对纤维降解加剧,导致断裂强力下降较快。综合考虑,柠檬酸浓度以12%为宜。
柠檬酸浓度12%,三乙醇胺4%,改变次亚磷酸钠和二氧化钛的浓度(见表1),配制整理液,织物二浸二轧,
表1催化剂种类与用量
实验编号 |
A |
B |
C |
D |
E |
次亚磷酸钠% |
0 |
2 |
4 |
6 |
8 |
二氧化钛% |
12.0 |
1.5 |
1.0 |
0.5 |
0 |
|
|
图3催化剂种类及配比对白度和断裂强力的影响 |
图4催化剂种类及配比对折皱回复性的影响 |
由图3、图4可以看出,整理液中不加次亚磷酸钠只加二氧化钛时(编号A),整理后织物的防皱效果相当差,说明二氧化钛不能单独作为防皱整理的催化剂。加入二氧化钛后织物的白度有所提高。随着次亚磷酸钠浓度增加,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及断裂强力保留率提高,当其浓度为6%时,折皱回复角达到最大值,之后下降。这是因为在焙烘中次亚磷酸钠能释放出碱性物质,以中和多元羧酸高温时释放的酸,减轻了对织物的损伤。同时,次亚磷酸钠在高温下能促进多元羧酸的相邻羧基脱水成酐,利于柠檬酸与纤维素分子上羟基的酯化反应,从而使整理织物的防皱性能提高。次亚磷酸钠浓度对白度的影响不大。二氧化钛的浓度增加有利于提高织物的断裂强力保留率,但浓度过大时,整理后织物的防皱效果下降。原因可能是过多的二氧化钛进入到纤维分子的无定形区,促进了交联发生后新形成的化学键断裂,使大分子回复到交联前的位置,降低了折皱恢复性。综合考虑选用6%的次亚磷酸钠和0.5%的二氧化钛配比为宜。
柠檬酸12%,三乙醇胺4%,次亚磷酸钠6%,二氧化钛0.5%,配制整理液并对织物进行整理,二浸二轧,
|
|
图5焙烘温度对白度和断裂强力的影响 |
图6焙烘温度对折皱回复性的影响 |
由图5、图6可以看出,随着焙烘温度的升高,织物的白度和折皱回复角先升高后降低,断裂强力保留率逐渐下降。这是因为焙烘温度越高,相邻羧酸越易脱水形成酸酐,与纤维素分子上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的程度越高,使织物的防皱性得以提高。如前所述,由于柠檬酸呈酸性,高温下与纤维交联的同时,也会导致纤维发生脆化,且部分柠檬酸会失水生成乌头酸,或脱去二氧化碳分予和水生成衣康酸,乌头酸和衣康酸又会进一步反应成糠酸。这三种酸分子内均含有双键,受高温作用,会引起织物泛黄,故焙烘温度愈高,织物强力损失愈大,白度越差。综合各项性能,焙烘温度以
柠檬酸12%,三乙醇胺4%,次亚磷酸钠6%,二氧化钛0.5%,配制整理液并对织物进行整理,二浸二轧,
|
|
图7焙烘时间对白度和断裂强力的影响 |
图8焙烘时间对折皱回复性的影响 |
从图7、图8可以看出,随着焙烘时问的延长,断裂强力下降,白度先升高,当焙烘时间超过120 s后下降明显。整理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不断增加。这是因为适当的焙烘时间有利于整理剂充分渗透到纤维内部进行,提高多元羧酸与纤维素大分子之间的交联程度,从而提高棉织物的防皱性能。但焙烘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棉纤维变脆,织物损伤较大,导致织物的断裂强力下降,白度下降严重。综合考虑,焙烘时间以120 s比较合适。
2.2 紫外线处理工艺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柠檬酸12%,三乙醇胺4%,次亚磷酸钠6%,二氧化钛O.5%,织物二浸二轧,
|
|
图11紫外线照射时间对白度和断裂强力的影响 |
图12紫外线照射时间对折皱回复性的影响 |
从图11、图1 2可以看出,紫外线照射时间增加,整理棉织物的白度缓慢增加,断裂强力逐渐变小,折皱回复角则在照射超过10 min后变化较小。这可能是由于在紫外线作用下二氧化钛产生过氧化阴离子(·02-)和羟基原子团(·0H)越多,整理效果越好,10 min反应已基本完全。选用紫外线照射10min为宜。
2.3
整理棉织物的耐洗性能
根据前述试验结果,选定柠檬酸12%,三乙醇胺 4%,次亚磷酸钠6%,二氧化钛O.5%,配制整理液,将样品1和样品2均进行二浸二轧,轧余率100%,
可以看出,与未经处理的试样相比,整理后棉织物缓弹折皱回复角达到220.8°,白度达93.2,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整理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下降,白度下降。经紫外线处理后的样品在洗涤20次后仍具有较高的白度和中等的折皱回复性能。
表2 防皱整理后棉织物的耐洗性能
|
白度 |
回复角/° |
||||
急弹 |
缓弹 |
|||||
1# |
2# |
1# |
2# |
1# |
2# |
|
未洗涤 |
90.2 |
93.2 |
192.6 |
211.3 |
198.6 |
220.8 |
洗5次 |
88.6 |
90.1 |
178.4 |
185.7 |
186.5 |
191.3 |
洗10次 |
86.3 |
89.2 |
160.3 |
173.1 |
166.4 |
179.6 |
洗20次 |
85.2 |
88.5 |
151.7 |
160.0 |
157.2 |
165.4 |
原样 |
84.7 |
132.0 |
162.0 |
3结论
(1)用柠檬酸和纳米二氧化钛、次亚磷酸钠等催化剂对棉织物进行防皱整理,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有很大提高,白度和断裂强力保留率较高。
(2)棉织物用柠檬酸、纳米二氧化钛、次亚磷酸钠防皱整理工艺中,经过适当的紫外线处理后再焙烘,织物的白度、折皱恢复性、断裂强力保留等指标均较好,并具有一定的耐洗性。
4
参考文献
[1]罗军,多元羧酸无醛抗皱整理剂的研究进展[J]化纤与 纺织技术,2004,(1):32-35.
[2]于志财,杜建功,何华玲,柠檬酸一乙二醛在棉织物防皱整理中的应用研究[J]染整技术,2009,31(3):14-16
[3]韩百连,吴赞敏,无甲醛防皱整理剂的研究进展[J]针 织工业,2006,(9);1-4
[4] Yang Charles Q.Effect of pH on Non-formaldehyde Durable Press finishing
of Cotton Fabric FT-IR Spectroscopy[J]TRJ,1993,(7):420-429
[5] C.w.M.Yuen,S.K.A.Ku,C.w.Kan,et,a1.Using Nano-Ti0 as Co-catalyst for Improving Wrinkle resistant of Cotton Fabric[EB/0L].http://dspace.1ib.fcu.edu.tw/bitstream/2377/3960/l/ ce05atc902007000083.Ddf,200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