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棉六厂yd12209

国棉六厂再见

国棉六厂,历史变迁

 

    1921年.由日本钟渊株式会社开始建厂,1923年一期建成投产:

    1935年.钟滞纱厂全面建成,共有纱厂3个,织布厂5个,发电厂1个:

    1937年,钟渊纱厂被毁,1938年又重新恢复:

    19461月.成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第六棉纺厂:

    194962青岛解放。市军管会派员接管工厂:

19511月。工厂更名为国营青岛第六棉纺织厂。

左图:

一、国棉六厂职工宿舍区鸟瞰

二、国棉六厂内.颇具特色的日式建筑盼保护。

三、68岁的老纺纱女工王秀芳对于拆迁改造,心里充满了矛盾。

记者昨到厂区探访重温老厂的兴衰与荣辱

    随着铁路青岛北客站的开工奠基,征地拆迁工作快马加鞭,几代老青岛人记忆中的“国棉六厂”或将成为历史。昨日记者来到国棉六厂,重温那一栋栋楼、一棵棵树的美好过去。

日式老洋楼保存完好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四流中路46号的国棉六厂,进入厂区内一排绿树掩映下的一栋日式两层小楼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老职工王秀芳介绍,这栋楼本来是原钟渊纱厂日本厂长以及财务办公的地方,后来成了国棉六厂的党委办公楼,目前是国棉八厂的临时办公楼。记者走进办公楼内看到,红色的地板和门窗保持着原来的模样。“这座楼是砖混结构,虽然经过很多年,但仍然很结实。”王秀芳说。在这栋办公楼的西侧是一栋单体老楼。王秀芳指着老楼说,这里原本是钟渊纱厂的职工医院,自从钟渊纱厂被收归国有后,原来的医院就变成了现在的厂办综合楼,但老式建筑的布局并没有改变。

“乐天国”留美好回忆

    走出厂区右拐即是六厂的职工宿舍区,一条不宽的马路是小区的主干道,人车往来熙熙攘攘。两侧随处可见一栋栋破败不堪的二层老楼,院内任意搭建的违章建筑比比皆是,楼与楼之间的土路坑坑洼洼。继续往前走,是个小广场。“这里就是六厂的‘乐天国’,像个大庙一样高高的建筑,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这个,那时六厂人的婚嫁喜事都在‘乐天国’操办,很热闹。”今年68岁的王秀芳老人告诉记者,“乐天国”旁边的楼也是当时六厂最好的楼,被大伙儿称为“头等楼”,依次是“二等楼”“三等楼”。靠近原六厂子弟小学的老楼,就被六厂人叫做“中南海”,因为这里是早期建设的单元楼房。

老洋楼如今已经荒弃

    再往西行走百米左右,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两栋二层高的日式小洋楼,两栋楼房紧紧相邻。“西边那栋是原钟渊纱厂厂长的公寓,东边这栋楼原来是钟渊纱厂总工程师的公寓,那时候是整个宿舍区最好的楼房。”王秀芳说,解放后这两栋楼里陆续都有名人居住过,1953年至1954年,时任劳动部部长的李立三在青岛调研工人劳动情况时便住在西边的这栋楼内。1964年至1965年,瞿秋白的夫人杨志华就住在东边这栋楼内。不过,随着纺纱行业不景气,这两栋楼一个改成了幼儿园,一个改成了招待所,现在也基本无人问津了。

    “我在这住了50多年,老房子才二十多个平方,盼拆迁盼了很多年,可是真要拆迁了,心里又说不出的留恋。”王秀芳老人感慨道。

青岛早报2010/3/19/5  撰稿摄影记者孙静芳实习生陈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