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纺织企业环保认证技术标准与发展趋势初探yd12108

冯昭燕 李明东   TESTEX瑞士纺织检定有限公司,北京,100140

作者介绍:冯昭燕,纺织工程师。先后就职于北京毛纺织研究所、TESTEX瑞士纺织检定有限公司,多年从事毛纺织和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工艺设计和质量管理等工作。2002年开始从事OEKO-TEX®生态纺织品国际认证作,对OEKO-TEX®标准体系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李明东,助理工程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先后就职于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标认证中心,从事过化工生产管理、工艺技术设计、质量管理、节能和环保产品认证及相关国内外技术标准研究等工作.现主要从事OEKO-TEX®.系列标准生态纺织品认证工作。

原载:第八届全国染整前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314-315

 

【摘要】本文以OEKO-TEX®Standard 1000标准为例,初步介绍和分析了国际社会对纺织企业环保认证的技术要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而对我国纺织企业的环保工作发展提出建议和发展方向,以促进我国纺织企业环保工作早日与国际先进发展水平接轨。

 

1         概述

纺织服装工业是全世界非常重要的经济领域。它不仅为世界大约70亿人口制造第二皮肤——衣服,同时也作为主要的装饰材料为人们的第三皮肤 ——住宅提供强大支持。纺织的原材料有植物纤维,如棉花、亚麻等,动物纤维如丝、羊毛及其它的动物毛发。此外石油工业和林业经济中产生的副产品也被用于制造化学纤维和粘胶纤维。在纺织工业产业链中纤维经纺纱、织造、针织、染色、后整理及成衣生产等环节最终制成消费成品。但任何纺织品生产——从制造纤维到制成最终成品,对环境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纺织企业负有因其生产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有效措施的责任和义务。为解决这些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政府先后出台各种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指令来约束企业的环境行为。为此,在OEKO.TEX®Standard 100出台3年后,国际环保纺织协会(OEKO-TEX® Association)1995年制定并颁布了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该标准结合全球纺织工业的特点,形成了纺织行业的环境管理规范,并整合了关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要求,同时也将社会责任指标作为标准考核的核心内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促进了以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为基础的OEKO-TEX®认证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目前OEKO-TEX®系列标准正广 泛应用和服务于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的纺织行业,OEKO-TEX®标准体系正在成为引导全球纺织行业 不断向前发展的“生态风向标”。作为全球纺织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大国,我国纺织行业在环境管理和环 保纺织品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他山之石,可 以攻玉。了解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标准和经验,无疑 将对我们解决自己的问题有所借鉴。本文将以 OEKO-TEX~Standard 1000标准为例,初步介绍和 分析国际社会对纺织企业环保认证的技术要求的特 点和发展趋势,进而对我国纺织企业的环保工作发 展提出建议和发展方向,以促进我国纺织企业环保 工作早日与国际先进发展水平接轨。

2         0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的技术特点和发展

2.1鼓励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承担起各自的环保责任,创建纺织产业链良性生态循环

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一样,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同样鼓励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承担起各自的环保责任,标准的相关要求可以延伸适用于纺织生产链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各个生产环节符合标准的要求,从而实现了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的评估,促成整个产业链建立起良性发展的生态循环。

2.2通用的环境管理规范与纺织产业个性化的 技术要求有机结合,专一更专业

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拥有与ISO 14000EMAS类似环境管理规范,同时针对纺织行业的特点,专门提出了特定技术要求,凸显标准的专一和专业特点。这些特定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2.2.1人类生态学要求

标准要求相关纺织企业生产的纺织品中应至少30%的产品获得了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

2.2.2生产中化学品及工艺技术

纺织品生产中,一些特定工艺、化学品和技术因对人体健康或环境的影响而成为疑难问题.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明确规定了禁用的染料、颜料、有机载体、储存运输用杀虫剂、阻燃剂、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去油污剂和其他有关物质。如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类物质就属于禁用物质范围,200811石棉纤维亦被列入禁用物质列表。

    标准规定以下生产工艺技术属于禁止或限制使用范畴:禁止使用基于重油的印染工艺;重铬酸盐作为氧化剂可提高颜色牢固性,依据现有的技术无法替代重铬酸钾,则生产产生的污水必需充分处理:开放系统中禁止使用氯化有机溶剂和氯氟有机溶剂。

    另外,如果生产中使用了含磷的阻燃剂,经处理的污水中磷含量应降至处理前的20%。纺织生产企业应告知消费者使用的浆料、防腐剂和纺织油剂的相关信息。同时,鼓励企业寻找替代技术和物质,将避免使用有害技术和物质作为企业控制的目标。

2.2.3三废处理、噪声指标量化考核,重视能源节约

    标准中明确了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应予以处理并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对于生产场所噪声超过85dB的生产企业,标准要求企业应有明确的标志并向职工免费提供听力防护器材。标准重视能源合理利用,要求企业对能源消耗进行记录测定和统计,鼓励企业在生产中采用节能措施。

2.2.4  涵盖工作场所要求和社会标准,彰显人性关怀

    在工作场所要求和社会标准方面,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纺织工业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在这两方面兼顾国际标准与国家或本地标准,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突出显示了标准对于人性的关怀。

2.3强调遵守国家或本地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差异化的科学性与原则框架下标准的全球统一

  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强调,遵守国家或本地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是纺织企业达标的先决条件之一。也就是说,一个纺织企业想达到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的要求,那么这个企业首先是守法的企业。举例来说,最低工资标准通常是政府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不同,对此标准并没有给出统一的量化要求,而是提出符合本地法律要求即可,因为因地制宜而体现科学性。而对于污水排放的指标,各国的法律要求也完全可能不尽相同,但OEKO-TEX® Standard1000的限值标准永远是全球统一的衡量标杆。

2.4企业环保认证与产品环保认证有机结合,科学系统的制度设计使得标准的环保作用和意义更加深远

OEKO-TEX® Standard 1000认证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将企业环保认证与产品环保认证有机结合的认证制度体系,这种制度设计模式十分符合纺织产业发展的特点。加之鼓励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承担起各自的环保责任的思想,使得标准对于纺织产业环保工作的发展产生的实际作用和意义更加深远。 

2.5根据行业形势发展适时修订,科学地与时俱进

    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并不像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那样每年修订一次,而是OEKO-TEX®专家委员会根据过去一段时间里全球纺织工业发展的情况和各国法律法规的变化情况,进行适时修订。例如重大的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往往会导致标准不得不发生变化。从而即保证修订的效率又保证修订的及时性,真正的实现科学地与时俱进。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地球村”越来越近。环保和社会责任已经不再是某一个或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事情。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中国古老的谚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今天这个世界又一次地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当欧美发达国家在环保和社会责任发起呼声的时候,其实它们离我们已经很近。

3   对我国纺织企业环保工作的建议

3.1  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国际上生态纺织标准的变化情况,及时跟踪行业的国际发展趋势。

经济和贸易全球化使得信息沟通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作为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中国的纺织企业有必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及时了解国际生态纺织标准的发展态势,以便及时寻找应对策略和方案。同时,作为国际环保纺织协会的官方代表机构,TESTEX瑞士纺织检定有限公司将以最大的努力推动中国纺织企业环保工作的发展进程。

3.2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

环境管理是企业环保工作至关重要的环节,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将大大有助于企业对OEKO-TEX Standard 1000标准符合性。

3.3了解国际生态纺织标准对禁用化学品、禁用染料和禁用工艺技术的详细要求,

并在企业内部加以识别和归纳,适时引入替代产品和工艺,避免使用那些对人体和环境有较大危害和影响的产品和工艺。

3.4在三废排放、噪声污染方面,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的同时,进一步深入了解国际生态纺织标准的其他相关要求,并及早将其纳入到企业管理和控制的相关要求中。

3.5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建设,勇担社会责任.

与过去大不相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社会责任标准己不再是昔日发达国家主张“人权保护”的贸易障碍,而正在成为我国政府科学发展观思想和企业持续发展所倡导的方向和目标。

3.6勇于承担自己的环保责任,推动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和科学发展。

国际生态纺织标准体系鼓励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承担起各自的环保责任,我国的纺织企业需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承担起自己的环保责任,在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可持续和科学发展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