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纺动态yd11903
岛城纺织企业欲“编织”品牌集群 |
着力培养自主品牌今年已实现产值932亿元 |
早报讯 你知道吗? 瑞和菲玛、一华正红、戴尔梦迪、乙百乙纳、纳雨、阿菁娜……这些越来越红的女装品牌都是咱青岛的。一些消费者误以为它们是外来品牌,其实,青岛女装早已经走上品牌经营之路。记者从我市刚刚结束的纺织服装协会会员大会上了解到,今年我市纺企顶住了出口受冲击、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种种挑战。依靠结构调整、品牌战略和积极的市场营销取得了难得的佳绩:实现产销932.05亿元,同比增长16.03%。其中,女装品牌集群成为青岛服装的新增长点。 格局:五分天下有其一
我市现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共107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0%左右。从业人数约21万,市统计局数字显示,2009年全行业1—10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951.2亿元,同比增长16.3%;出口交货值实现266亿元,同比降3.7%;产品销售收入实现932.05亿元,同比增长16.03%。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纺协秘书长郑明梅说,纺织服装行业属于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利润不高,然而企业经营优劣直接关系着大批劳动者的就业,纺织服装行业总体稳中有升。保证了我市五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企业稳定增长。 战略:培养品牌走自主之路
“瑞和菲玛女装是老牌子了,青岛消费者很认可,销路一直不错。”昨天,在中山路一家百货店里,记者在女装部看到,不少中老年女性消费者在挑选服饰,销售经理宋女士说,目前,该品牌服装在青岛各大商场都有销售,还进入了国内其他城市主流销售渠道。记者留心看到,该品牌多数外套都在千元以上。记者在商场还看到了乙百乙纳、阿菁娜等青岛女装品牌,走的都是中高端路线。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女装领域是我市纺织服装行业走品牌之路的亮点。”郑明梅说,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佳斯菲尔、瑞和菲玛、一华正红、花手箱、都依品、红妮、红雨伞、樱迪、戴尔梦迪、乙百乙纳、纳雨、阿菁娜、隽美、品昊等有潜质的女装品牌,有些走的还是中高端路线。与上海、北京等地品牌“同台竞争”,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大增强。“经过几年培育,阿菁娜品牌在省内知名度已经颇高,公司还制定了品牌规划,将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阿菁娜公司的王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展望:危机仍在需“快马加鞭”
“有的企业开拓内销市场。有的自觉从OEM向ODM转型,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郑明梅说,这些在危急中练强了“内功”的企业。待危机过后无疑将有更大的市场。例如,即发、雪大、巴龙、华金等企业都通过采取大量措施提高了竞争能力,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但是,记者也了解到,能够自觉转型的企业还属少数,我市纺企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更加突出。对此,郑明梅说即使危机过去,纺企也要保持危机意识。 |
青岛早报 |
布帽基地 花落胶州 |
早报讯 昨天,记者从市经贸委获悉,近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批准授予胶州市李哥庄镇为“中国制帽之乡”称号。这是全国制帽产业第一个国家级基地,也是我市轻工行业第一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据悉,胶州市李哥庄镇是全国首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制帽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到2008年底,已拥有制帽及配套企业226家,规模以上企业38家。形成了以李哥庄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制帽产业经济圈,年产各种布帽近一亿打,产值达36.8亿元,出口交货值约3.2亿美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42.2%,布帽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40%,所生产的布帽80%以上销往欧美、拉美及亚非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帽行业产值占全镇产值的58.7%,吸纳劳动就业1.5万人,全镇40%的农民收入来自于制帽行业,2008年实现人均纯收入9500元。 今年面对金融危机,李哥庄镇仍取得较快增长。据统计今年1-9月份,全镇布帽产量达到8260万打,比去年同期增长10.13%,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22%。“李哥庄镇制帽行业是一个发展区域经济的范本。”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说,我市将认真总结该镇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加快特色产业建设和发展步伐,催生更多的特色产业镇。 |
青岛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