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秘闻yd11902

1219,在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协商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取得了重大积极成果,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坚定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所确立的基本框架和一系列原则。从12161218,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近60个小时内,与有关国家领导人展开了密集的会谈和协商,力推谈判进程不断向前。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演讲,宣示了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呼吁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在会场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温家宝总理迎难而上,积极行动,以最大的政治意愿和耐心,在与会各方中穿梭斡旋,沟通协调,尤其在会议面临可能无果而终的关键时刻,亲自出面与有关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最终推动了《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

 

出席参会之前已开始周密思考

    127气侯变化会议开幕以来,哥本哈根成为各国政府、各种利益集团及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科研机构博弈的舞台。会场内外,各种观点交锋,无休止的谈判和磋商难以弥合巨大的歧见。随着大会闭幕时间的临近,一种悲观失望的情绪在与会者中蔓延。

    12月16下午3时,温家宝总理乘专机从北京飞往哥本哈根。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会议深感责任重大。”在飞机飞行途中,温总理对随行的记者说:“在来机场的路上,我想起了两句古话,一是‘慎重者,始若怯,终必勇’;二是‘思其始而图其终’。这就是说,开始时周密思考,行事时必然英勇果敢。”

    此前一段时间里,温总理考察了中国气象局,还与部分外国领导人密集通话。事实上,温总理的哥本哈根之行早已“启程”——112728日。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基础四国”与77国集团主席国苏丹代表在北京举行磋商。温总理会见了与会的各国环境部长或代表。面对复杂的局势,温总理似乎早已深思熟虑:“我坚信,这么多领导人齐聚哥本哈根,应该会取得成果的。但无论会议结局怎样,中国确立的行动方案不会改变,自主减排的目标不容谈判,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不会动摇。”

    当地时间161745分,专机降落在哥本哈根机场。一个多小时后,温总理才前往下榻的雷迪森饭店。

出席女王晚宴  发生意外事件

  17日下午,温总理先后会见了英国首相布朗、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日本首山由纪夫,就有关问题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温总理说,哥本哈根会议到关键时刻,各方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从大局出发,迅速凝聚共识,搁置争议,共同为会议取得成果作出努力。

    温总理强调,中国自主宣布的减缓行动目标不附加任伺条件,也不同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也不容谈判。我们言必信,行必果,一定要实现目标,甚至会做得更好,这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中国愿意就增加自主减缓行动的透明度开展磋商与合作,也愿意将全球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作为努力的方向,这一切体现了中国极大的诚意。

    17目晚8时,温家宝总理出席了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举行的晚宴,这标志着领导人集体活动日程拉开帷幕。但是,在这个宴会上,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位外国领导人无意中向温总理提起,某国将在宴会后召开小范围领导人会议,商议新的案文。这位领导人手中的与会国家名单上,赫然写着中国。这引起了温总理的警觉,既然中国也在其列,为何没有接到通知。他从一些相关国家领导人那里得到进一步证实,确有这个会议,但召集方一直未通知中国,十分蹊跷。

    温总理感到此事非同小可,立即离席赶回饭店,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奉温总理指示,何亚非副部长立即赶到“会场”,对召集方这种别有用心的做法提出强烈不满,表示一定要公开透明,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强加于人,否则很有可能导致会议无果而终。

  提前抵达会场 主席台上空无一人

    18945分,温总理提前抵达会场,举世瞩目的领导人会议定于10时开幕。然而,时辰到,东道主和联合国秘书长却踪影全无,主席台上空空如也。人们纷纷猜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但始终没有人说明。见此情形,温总理当机立断,提议“基础四国”领导人再碰头。这时,工作人员经来不及安排会议室,四国领导人就在会场外大厅里,围坐在一张茶几旁交换看法,决心在最后一刻努力争取会议有个成果。

    1130分,会议开始。会议主席拉斯穆森请温总理第一个发言,在掌声中,温总理健步走上讲台,他发表了题为

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演讲,通篇只有2000多字,但,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充满感情。

    “此时此刻,全世界几十亿人都在注视着哥本哈根。我们在此表达的意愿和做出的承诺,应当有利于推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站在这个讲坛上,我深感责任重大。”温总理的开场白道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表达了中国政府高度负责的态度。温总理接着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贡献,提出了推进气候谈判的“四项主张”。最后,温总理提高了嗓音,向世界承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与“基础四国”会晤  奥巴马突然“现身”

    在与奥巴马会晤后,温总理立即指示中方谈判代表将中美会晤情况向“基础四国”和77国集团通报,推动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一道,加快谈判进程。此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会议最后文件进行磋商,但由于各方意见分歧,谈判难以取得进展。此时,已经大大超过了会议原定的闭幕时间。这时,有的国家甚至准备了会议一旦失败的声明。少数国家领导人甚至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言论,指责中国。

    在最后关头,温家宝总理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召开中国代表团会议,冷静地分析形势。温总理说,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不能轻言放弃。他立即决定,约卢拉、辛格、祖马再次会晤,作最后的努力。此时,奥巴马也提出约温总理进行第二次会晤。温总理答应,在“基础四国”领导人会晤后,即同奥巴马会晤。

    不一会,四国领导人先后来到中国代表团安排的会场。大家一致认为,现在会议有失败的危险。四国可先就关键问题形成共识,在坚持原则、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基础上,以最大的灵活性,再同美欧去谈,要尽一切努力争取会议有所成果。温家宝总理特别强调,要与非洲国家、77国集团、小岛国保持沟通,加强合作。

    181850分,“基础四国”领导人正在最后梳理共同立场,奥巴马推开会场大门走了进来。虽然中美双方约定会晤的时间已过,但奥巴马此时此地出现,还是让大家感到意外。

    由于“基础四国”此前都同美方有过接触,彼此立场已经很清楚。温总理首先表示要努力争取会议通过一个决议,以肯定成果,凝聚共识。然后,就几个关键问题向奥巴马阐述了四国的立场。奥巴马也向四围介绍了美国的最新立场。奥巴马表示,双方在这几个问题上措辞已经很接近了。接着,五国领导人继续进行严肃认真的磋商。不久,经过磋商,“基础四国”就协议表述的几个重要问题同美国达成一致。美方表示愿意出面征求欧盟方面的意见。随后,美国和欧盟国家进行了磋商,“基础四国”也跟有关国家进行了磋商。然后,这个草案又在部分国家中进行了小范围磋商。一个小时后传来消息,有关各方已经就一份决议案文达成一致。这时,离原定大会闭幕时间过去了9个小时。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最后的结果,决不是由一个国家或两个国家说了算的,这是与会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从这些曲折而艰难的会议进程中,可以看出中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青岛早报2009/12/25/28  新华社北京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