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赛事yd11710
|
|
为十一届全运做出无私奉献的青岛赛区赛会志愿者在国旗下合影留念(右图) 王建亮摄 |
|
昨晚,十一运圣火在济南奥体中心缓缓熄灭。在这四年一届的全运盛会上,东道主山东代表团不但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同时也展现了山东人民的良好风貌。在本届全运会期间,承办了13个项目比赛的青岛赛区,得到了各方赞许。十一运青岛赛区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副市长王修林昨天在济南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今年4月初十一运短道速滑比赛揭幕到前天十一运女足比赛顺利落幕,青岛赛区圆满完成了十一运的赛事承办任务,全面向青岛市民展现了“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理念,兑现了举办一届富有特色、平安祥和、人民满意”全运盛会的郑重承诺。交出了一份让“组委会满意、运动员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的合格答卷。 |
|
青岛选手成绩喜人 在今年4月份进行的十一运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中,刘艳为山东代表团收获在山东境内的第一枚金牌,为山东代表团开了一个好头。而此次全运会,青岛市共有189名运动员获得十一运决赛资格,截至27日中午共取得24.5枚金牌。占山东代表团金牌数39%、奖牌数29%,对于这样的成绩,王修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山东代表团在本次比赛中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青岛选手功不可没。如陈倩、张丰林等一大批年轻的运动员,在本次比赛中脱颖而出,展现出青岛体育雄厚的后备力量。而像黄潇潇、刘霞等一批老运动员仍然保持了很高的竞技状态,也获得了好成绩。从比赛项目上看,我们获得金牌的项目,与上届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涉及到11个大项。除了游泳、田径等传统优势项目上继续保持优势外,赛艇、帆船、摔跤等项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赛会组织受到好评
本届全运会,青岛赛区承办了短道速滑、乒乓球等13项赛事。在筹办工作期间,国务委员刘延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国家体育总局领导以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亲临青岛视察指导,对青岛赛区全运会筹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有力指导;来青运动员、裁判员、记者等,都对青岛赛区的场馆建设和赛事组织工作表示了由衷的赞赏。在王修林看来,良好的赛事组织,与各方努力密不可分。“按照要求,我们进行了整体部署,组建了‘扁平化指挥、场馆化运作’管理模式的组织指挥系统,建设了一批新场馆,为赛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服务保障工作中,制定了严密的计划,总共大约涉及五十多项。 赛后场馆充分利用
借助本届全运会机会.青岛赛区新建场馆4个、维修改造场馆4个、临建场地1个、备用场馆2个、体育健身活动中心2个。新建场馆总面积约 新建的4个场馆中,有两个是大学的体育设施,它的赛后利用与全运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体育中心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可能将根据需要进行二期完善。它的功能除了保证大型赛事需求外,也是竞技体育训练基地,我们已经与国家运动队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成为他们的训练基地。此外,它也将成为群众体育的载体,也是大型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相信,这些体育设施不仅是老百姓健身的高水平场所,也会让市民有 更多的机会来观看高水平赛事。” 而对于“全民全运”的继承,王修林表示,一方面要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为国家实现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而努力,还要让老百姓参与体育运动当中,同时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
|
青岛早报 |
|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 |
|
齐鲁观全运 老记赞青岛 |
||
从 |
||
|
采访了8届全运会 【姓名】白金责 【媒体名称】天津日报 【职务】前体育部主任 【来青采访项目】女足
我今年巳经70岁了,我从1979年的四运会开始采访全运会。至今已经30年连续采访了8届全运会,算是创造了国内体育记者的一个纪录吧。现在的年轻记者可比我们幸运多了,记得我跑第四、第五届全运会的时候,都是打长途电话念稿,家里编辑记。到第六届的时候,才有了一台大体格的传真机,可以把稿子发回去。看看现在几乎人手一台笔记本,还可以用网络查资料、写稿件,真是羡慕啊。
我从滕州赶到青岛,为的就是天津女足和山东女足的四分之一决赛。这是我第四次来青岛,但距上一次已经隔了近20年。青岛是个美丽的、适合生活的海滨城市,现在又有了这么好的体育场,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虽然我在青岛只待了两天,但是看得出来青岛的赛事组织和接待工作都很细致,绝对是我采访的8届全运会中最难忘的城市之一。 |
|
|
青岛市民很懂球 【姓名】王渝燕 【媒体名称】<羽毛球)杂志 【职务】执行主编
【来青采访项目】羽毛球
虽然我采访羽毛球项目已有10余年,但是在这届全运会羽毛球赛场外我切身感受到青岛羽毛球迷对羽毛球运动的热爱和青岛志愿者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
无论是预赛还是决赛的12天比赛时间里,我注意到.每天都会有青岛的市民来到现场看球,他们会在球员打出一记好球时适时送上掌声,也会在队员失利的情况下充当起队员的场外教练,帮队员支上两招。青岛市民对羽毛球的热爱和理解远远超出了我之前的想象。而青岛钻石体育馆内的志愿者也体现出了青岛大学生极高的素质和涵养,可以看得出,经过奥帆赛的历练,青岛已经完全具备了举办世界高水平羽毛球赛事的能力和环境。
除此之外,有两位来自青岛的小记者也吸引了我的注意.两个小家伙的出现大大活跃了新闻发布会现场气氛,为残酷的竞技体育增添了不少童趣。 |
|
|
青岛办赛世界级 【姓名】李晖 【媒体名称】北京青年报 【职务】体育部记者 【来青采访项目】羽毛球、花游、男排 全运会期间在青岛采访羽毛球等比赛项目,给我的感觉就是俩字:专业。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堪称世界顶级。
专业的赛馆,青岛市体育馆外观华美,尤其是到夜晚,串灯闪烁,远远望去犹如一颗精美的钻石。馆内设施精良,丝毫不亚于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场馆。馆内各项标识清晰,无处不在的志愿者随时可以答疑解惑。新闻中心区域之大,不仅超过了曾举办过羽毛球大赛的世界各国标准,而且足以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赛场媲美。应该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赛馆。
此外,本次羽毛球赛事给人感觉是井然有序。媒体所需的赛事相关文字材料一应俱全,所有的这一切构成了“专业”的内涵。我相信以青岛赛区的场馆之优良,以及办赛水准之高,举办任何一项羽毛球顶级赛事都不在话下。 |
|
|
司机师傅让人感动 【姓名】丁瑶瑶民【媒体名称】沈阳日报 【职务】体育部记者 【来青采访项目】乒乓球、羽毛球
由于乒乓球和羽毛球都在青岛进行,从我到青岛的那天起,青岛组委会就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从接站到安排住宿,再到送站,可以看得出,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接待组织方面确实做了充分的准备。
另外,负责接送媒体的司机师傅们也让我很感动,由于报社截稿时间限制,我通常都是在晚上比赛结束之后在记者工作间写完稿才能回酒店。由于忙得太晚,所有记者都走光了只剩下我一人,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多晚,当我走出体育馆大门时,都会有一辆媒体班车等着我。我也曾对司机师傅说,如果下次还是只剩我最后一个走的话,大可不用等我,而司机师傅总会毫无怨言地对我说,“招待好记者是我们应该做的。”下一届全运会将在我的家乡辽宁举办,青岛赛区组委会细致周密的工作值得我们借鉴。 |
|
|
来了青岛不想走 【姓名】韦伯宁 【媒体名称】半岛晨报 【职务】体育部记者 【来青采访项目】男足、女足、羽毛球
|
|
|
安保堪比奥运会 【姓名】唐元鹏 【媒体名称】南方都市报 【职务】体育部记者 【来青采访项目】男足
7月份,我到青岛采访了本届全运会男足甲组广东队的比赛。虽然比赛只有一场,而我这个常年跑足球联赛的记者也不是第一次来青岛。可是这次的全运会采访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青岛的市容、志愿者的热情、组织者的严谨,还是那比奥运标准都严格的安保措施。
|
|
|
难忘青岛志愿者 【姓名】谢礼恒 【媒体名称】成都商报 【职务】体育部记者 【来青采访项目】花游、击剑、女足、射箭
在青岛完成全运会的采访报道任务是种类似于舒展运动的度假休闲。乘坐赛事组委会安排的媒体班车,缓缓沿着公路前行。先把紧张刺激的赛事放在后面,小睡一会。“师傅,请停一下。”车上一位志愿者叫停了媒体班车,独自下车后径直朝街边走去。一些记者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当大家看到她很快捡起散落在街边的一个空矿泉水瓶放进垃圾桶时,记者们才回过神来。“对不起各位记者,耽搁大家的时间了。”美女志愿者上车时说的一句话亲切无比。
在当天的花游比赛结束后,一位天津记者想写篇关于志愿者的报道,想起这个姑娘,更想起这个故事。可更多的记者却暗暗把这个小事放在记忆中,来过青岛,见识过这里承办的几项美丽的全运会赛事,也见识了这里的人如何在真正爱自己的美丽城市。 |
|
|
谢谢青岛我的故乡 【姓名】罗宁 【媒体名称】济南时报 【职务】体育部记奢 【来青采访项目】羽毛球、击剑、沙排
我的父亲是青岛人,因此,对于青岛我总有着特殊的感情。9月带着采访十一运会沙排比赛的任务,我再一次来到了青岛。从繁华喧嚣的市区乘坐轮渡来到亮丽的开发区,黄岛独特的风情深深打动了我。而比美丽的风景更让我无法忘怀的,是十一运青岛赛区组委会的周到和贴心。 离开黄岛的那天下午,赛区组委会准备的商务车早早就等侯在了酒店的外面。距离火车从青岛站开出还有一个半小时,我们以为时间充裕,没想到的是,那天海面上的风让轮渡比预计多走了20分钟。赶到青岛火车站,离火车开出只剩下不到5分钟的时间了,开车送我们的司机二话不说。提起我的行李箱就奔向站台。而且,为了不让我们上了火车再多走路,司机硬是提着箱子多跑了几节车厢的距离。虽然我是在济南出生长大的济南嫚儿,但请让我说一声:谢谢青岛,我的故乡。 |
|
|
感谢那些幕后英雄 【姓名】李潇元 【媒体名称】青岛早报 【职务】体育部记者 【在青采访项目】速滑、花滑、乒羽、击剑
十一运会圣火缓缓熄灭了,回顾我的第一次全运采访经历,除了赛场上那些奋勇拼搏的健儿之外,正是有了青岛赛区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这场体育盛会不知疲倦地在幕后默默奉献,才有了如此完美的体育盛宴。
今年4月3日,十一运短道速滑比赛在青岛开赛,赛前,为了保证冰场的质量,组委会专门派人24小时对冰面进行保护,在开赛前的每一天重复着浇冰、布冰的工作。比赛后,现场工作人员又开始投入到转场的工作中,看到自己精心呵护的那片冰场在眼前一点点消退时,工作人员的心中充满不舍,但是为了保证接下来的比赛顺利进行,他们迅速地将冰场转化为符合羽毛球比赛标准的蓝色场地。 |
|
|
我与岛城最有缘 【姓名】孙俊毅 【媒体名称】新闻晨报 【职务】体育部记者 【来青采访项目】羽毛球、击剑、沙排
全运会期间,青岛是与我最有缘的城市,我前往青岛赛区采访各项比赛的时间超过了整个全运会采访报道的一半。从今年5月的全运会羽毛球预赛到9月的全运会击剑、沙排比赛。再到10月份的羽毛球比赛,仔细一算,我在青岛的采访时间总共20余天。青岛赛区的热情与细致让我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感动。 最初来青岛采访羽毛球预赛是今年5月下旬。由于我当天是在赶完报社的稿子才能出发,所以买了最晚飞往青岛的航班,加上航班延误,我凌晨零点30分才抵达流亭机场。令我感动的是,这么晚了,竟然还有两个全运会志愿者在机场出口处专门等候我,就为了接我一个记者,青岛赛区组委会还派了一辆专车来接我去酒店——第一次来到青岛采访,就让我体验到了这么多年采访生涯中从未享受过的待遇。 |
|
|
新闻工作间最温馨 【姓名】张楠 【媒体名称】腾讯网 【职务】腾讯网体育部记者 【来青采访项目】羽毛球
1O月8日,我奔赴青岛,开始了自己全运会羽毛球的采访报道。在飞机还没有落地的时侯,就看到地面上一颗巨大的钻石,美丽的钻石体育场震撼着我,大赛气氛让人感觉如此接近。
青岛赛区因为有之前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承办经验,所有的服务都显得非常成熟,媒体酒店是早有耳闻,全运会羽毛球预选赛期间就有很多媒体入住到这家酒店,房间很舒适,众人都称赞这里性价比很高。媒体班车可以按照大部分记者的要求进行调整,每天走出酒店就能看到前往各个场地的班车,无论何时,都能够搭乘媒体班车前往任何一个赛场。
最喜欢的莫过于赛场的新闻工作间,舒适得就像咖啡厅,每天可以晒着太阳捧着一杯咖啡写稿子。让我们这些每天忙碌得有些精神紧张的记者们,能够放松一下心情安心写好稿子,这样的新闻工作间还是这几年采访这么多国内国际大赛,感觉最温馨的一个。 |
|
青岛早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