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疫情渐入高峰Yd11701 |
随着北半球进入秋冬季节,感染流感的人群呈现上升趋势,重症与危重症病例持续增加,同时中国国内陆续出现数起死亡病例。 据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下称“甲流”)防控工作信息通报,截至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则在患者数量激增的同时,于上周末宣布进入“甲流”全国紧急状态。 白宫的声明称,这并不代表美国的“甲流”疫情出现了恶化,其目的是确保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可以在病例迅速增加的情况下高效应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中国CDC)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奥巴马此举是为紧急情况下应对“甲流”提供法律依据。在紧急状态下,一旦疫情暴发,医疗机构和医保机构可以简化程序,快速为患者提供服务。 无论是中国陆续出现的“甲流”死亡病例,还是美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都提示患者的救治是当前防控的关键。 中国内地“甲流”直接致死病例增至三人 据新疆自治区卫生厅介绍,死亡患者是乌鲁木齐市某学校一名18岁女生。患者自述于 此前的两例死亡病例出现在西藏和青海。其中,西藏“甲流”死亡病例也是一名18岁女性。 不过,如果考虑与“甲流”相关的死亡病例,那么数字将不止三例。例如,北京的一位患者于 据卫生部 在 为此,卫生部在 高峰到来之前可能“削峰填壑” 根据北京市 中小学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北京市要求:一个班两周内出现两例确诊病例,班级要停课;一个年级出现两个班停课,全年级要停课;一个学校出现两个年级停课,全校要停课。在11月中旬之前,北京将完成对中小学生和社会公共服务人员的“甲流”疫苗接种,并随后开展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接种。 上述中国CDC的专家表示,中国不同地区的特点不同。有些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人群相互接触的机会多,一旦冬季“甲流”高峰到来,可能在短期内出现大量患者,超过医疗系统所能承受的限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可以于高峰到来之前,在上述地区进行“削峰填壑”,即通过给学校放假、减少大型集会等,压低疫情高峰,使一部分患者“延缓”出现,从而让医疗机构在短时间内有能力承受。 显然,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不是试图减少患者——因为疫情的传播已难以避免——而是改变患者的时间分布。该专家表示,这一策略会给社会活动造成影响,应针对地区特点谨慎使用。■ |
《财经网》 |
|
|
白宫24日发表声明说,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签署公告,宣布全美进入甲型H1N1流感紧急状态。 一些分析师解读,这一做法可简化医疗机构应对疫情程 序,同时投入更多资源抗击新型流感。 与此同时,美国科学家新近证实美国的猪也感染了甲型 H1N1流感病毒,人-猪间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令科学家担忧, 病毒杂交、变异的可能性也受到高度重视。 |
|
青岛早报 |
|
|
早报讯 昨日下午,夏耕市长主持召开第37次市长办公会。在听取了市甲流防控指挥部相关工作汇报后,夏耕对当前及下一步防控工作提出了要求,强调要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疫情蔓延态势,适时调整防控策略租重点,切实加强市民的自我防范,加强重病救治,完善防控体系,全面做好我市甲流防控救治工作。 最近防控形势极为严峻 夏耕指出,前一阶段,市甲流防控指挥部和备区市、各单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整个疫情态势尚在有效控制当中。但最近国际国内疫情蔓延非常快,防控形势极为严峻,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针对当前严峻的防控形势,国务院对全国防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迅速将防控策略由“外堵输入,内防扩散”调整为“强化预防措施,严控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减少疫情危害”。 夏耕强调,做好全市的防控救治工作,首先要做好对疫情发展态势的研判分析。目前已开始进入冬季,正是流感高发季节,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态势,组织专家学者加强对疫情的跟踪和形势研判,及时了解掌握防控工作的新动向、新特点,适时调整完善我市防控策略和重点。要进一步明确防控重点,切实抓好防控责任和防控措施的落实,针对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细化防控措施,严格控制疫情的传播和扩散,全力控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疫情的聚集性暴发。 夏耕指出,当前聚集性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各类学校,做好学校的防控工作是重中之重。必须强化学校的健康教育、大型活动管控、疫苗接种、适时停课等措施。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要因地制宜灵活采取一些防控措施,要针对学校疫情集中的特点,按照属地化原则,组建专门的学校救治指导队伍,协助学校做好救治工作。要切实做好劳动密集型企业、托老机构、商贸市场等重点行业和行政审批大厅、机场、车站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部门的疫情防控工作,尽最大努力将疫情危害降到最低。 加强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建设 夏耕要求。要加强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建设,努力减少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切实提高对重症病例的识别、诊断及救治能力。继续做好救治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构建起有效的免疫屏障。要根据疫苗供给调拨计划情况,按照“知情、自愿、免费接种”的原则,细化、完善接种方案,及时安排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的接种。要加强健康教育和舆论引导,宣传防控甲流的科学知识,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控能力。要适时调接优化各级防控组织指挥体系和运行机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全面做好甲流防控救治等各项工作。(记者陈珂) |
|
|
|
早报讯 “感觉打甲流感疫苗和其他疫苗没有什么差别。”昨天下午,岛城第二批甲流感疫苗正式在市中心医院开打,20分钟的时间里就为6名医务人员接种成功,均无不良反应。据了解,岛城其他几家医院也已经领回甲流感疫苗,近期将为医院工作人员接种。 注射过程没什么特殊 昨天下午,在中心医院预防接种门诊,记者看到一名护士正准备为检验科的医生接种甲流感疫苗。首先是接种者填写知情同意书,然后护士将装有甲流感疫苗的小瓶从包装内取出。护士迅速用针管吸出,朝着医生左臂肌肉扎下去,从取药到注射完成,用了总共还不到一分钟,和其他疫苗的接种没有特殊区别。“就是扎的时候有点疼,其他没什么感觉。”用棉球按着针眼的刘泽刚医生笑着说,他是医院第二批接种甲流感疫苗的工作人员,其他同事打完疫苗后都没发生剧烈的不良反应,只是出现了很正常的红肿和胀疼,而在其他疫苗的接种上,也会出现这些现象。 接种后会有流感症状 记者发现,此次医院接种的甲流感疫苗包装上标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字样,每瓶的容量是O.5毫升,生产厂家是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可用来为3岁以上的人接种,而且一盒就是一人份用量。医生表示,打完疫苗后,应该在一旁静坐观察30分钟,看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记者还从市第八人民医院获悉,八医已经从市疾控中心领取甲流感疫苗640支。除知情同意书印制外,其他工作部已经做好,近日将开始接种。 医生提醒说,接种疫苗后,接种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流感症状,如持续24小时未自然消失,请及时就医。 (陈珂 赵健摄影报道) |
|
青岛早报 |
有关“甲流”飞沫传播的论证报告 |
曾光表示,这意味着,飞沫传播是甲型H1N1流感传播的主要途径,虽然一次研究尚不能完全排除空气传播的可能性,但“空气传播一定是次要的”。 研究对象为四川一旅行团 飞沫传播的半径相对较小。而气溶胶传播,或俗称的空气传播,则更令人防不胜防。 在卫生部7月份公布的第二版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中,“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尚被列入传播途径。此前,空气消毒、使用N95口罩也被视为重要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手段。 不过,上述由中国疾控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培训项目第八期学员韩柯参与的回顾性研究,却提出了异议。 韩柯介绍, 病例所参加的旅行团,有23人从成都加入,7人从九寨沟加入。在整个旅行中,众人多次共同乘坐旅游大巴,还有三次共同就餐。从 近距离交谈,传播几率大 其次,调查得知,首发病例十分健谈,常与人聊天。被其传染的人包括旅行团导游、为其照相者及与其交谈者,这提示近距离接触、交谈可能导致传染。通过旅行团成员回顾,没有与首发病例近距离交谈(距离小于 交谈的时间越长,患病几率越高。交谈2至9分钟的6人中,仅1人患病;交谈长于10分钟的10人中,8人患病。 此外,研究未发现病毒在旅游大巴中通过空气传播的证据。虽然首发病例在大巴中多次咳嗽,但未曾与她近距离交谈的人,无人发病。据调查,大巴行驶时间近7个小时,使用了空调,约70%的空气在大巴内部循环。 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应为防控重点 专家认为,如果飞沫传播为主,使用一般口罩就可预防,不必过分强调空气消毒。 在中国卫生部10月份新发布的第三版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中,传播途径中的气溶胶传播已被改为“有待进一步确证”。 此外,对于中国下一步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策略,曾光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大城市报告病例数多,但防控能力强。” 根据卫生部通报, |
《财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