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论坛yd11509
第三届中国品牌节开幕 |
|
|||||||
许嘉璐主持 陈宗兴 阎启俊等出席开幕式 艾丰
夏耕致辞 |
|
|||||||
|
|
|
||||||
龙永图等嘉宾纵论中国企业品牌发展之路 |
|
|||||||
|
|
|
|
|
||||
龙永图 |
张瑞敏 |
金志国 |
科拉尼 |
|
||||
|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建议 ——创造国际品牌要只争朝夕希望公众不要给民族企业泼冷水
在众人期待中,龙永图(上图)站上了品牌节的演讲台。任台下掌声雷动,浓重的南方口音里,语调依然平静理性,脸上始终挂着他标志性的严肃表情。作为第三届品牌节最重量级的演讲嘉宾,龙永图用20分钟的演讲阐述了他对自主品牌国际化的建议。龙永图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实施品牌战略的大环境也没有变。 纵论品牌国际化
演讲从当下的金融危机谈起。龙永图认为,要做品牌国际化,需要明白当前的形势。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的层面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这就说明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大环境没有变。他借用“弱国无外交”这句俗语,延伸出“弱国无品牌”的观点。龙永图说,实施品牌国际化是中国的自主品牌之路。一个弱小的国家、一个不受尊重的国家不可能诞生受人尊重的品牌。
龙永图说,在金融危机中,中国展现出了一种负责任的、开放的国际形象。企业要珍惜这样的前提条件。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经济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多元。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运作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为中国的品牌在跨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打造中国产业国际化的进程奠定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给出四点建议 如何推进区域内的品牌国际化?龙永图给出四点建议。他认为,强化中国企业的团结,淡化所有制区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观念问题。“我们中国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龙永图说。他一向的观点。不管是哪种所有制的企业,只要是在中国政府注册,通过中国的法律法规,雇用中国的员工,那么他们就是中国企业。所以我们应该淡化企业所有制这样一个概念,使中国所有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或三资企业,在打造国际品牌,发展中国经济方面做出更大贡献。他举例说,一个外资企业在中国本土打造出的品牌,也可以叫做中国品牌,这个品牌走出去也可以说是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有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心态。”另外,还要解决同行不内斗的问题。在品牌国际化的问题上,要强化中国企业的团结。
此外。龙永图还建议,参与国际竞争,要强化国际标准,这样才有参与竞争的资格。同时,还要继续加快发展金融产业。创造国际品牌,必须有强大的金融业做后盾。
此前,龙永图曾发表言论,力挺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案。在昨天的演讲中他再次重申了支持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观点。他说,直接收购已有国际品牌是个捷径,只要企业有足够的品牌管理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这种收购没有问题。他的第四点建议就是呼吁公众和媒体支持中国企业,“不要一拥而上泼冷水。”一定要爱护我们的中国企业。让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再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老板追星族猛追“龙老”
由于在青岛露面的机会不多。龙永图的出现刮起了“龙旋风”,大批的企业老板前来取经。特别是青岛的出口企业经营者,不少企业代表想听听龙永图对下一步外贸出口的看法。龙永图离场时,大批企业代表围在通道口,争相与龙永图合影。记者抓住几分钟的时间,与龙永图简单对话。
记者:目前经济背景下,举办品牌节有何特殊意义?
龙永图:在金融危机下,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受到的冲击要小得多,这足以说明品牌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举办品牌节,可以让企业明确品牌战略的意义,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记者:你是否支持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式的垮国收购? 龙永图:对于这个企业行为,我不想再发表评论。我希望公众的舆论要善待我们的企业,给企业和政府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按照商业的利益的原则,按照政府的行政法规,来作出判断。不要轻率作出结论,并一拥而上泼冷水。这在企业跨国并购中尤其重要。 记者刘文剑 |
|||||||
|
张瑞敏:在创国际品牌这方面海尔走了“一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中国的家电史上,海尔代表着—段传奇,无论张瑞敏 (上图)在何种场合下出现,都是镁光灯和企业家们追逐的焦点,在昨天的高峰论坛上,业余时间大多用于读书的张瑞敏结合着海尔的发展史旁征博引,为与会人员上了品牌战略和企业发展的精彩一课。 最后,品牌问题在海尔人的探索中进入了“简易”阶段, 那就是发掘到用户的需求。用最简单的、最快的方法去满足 用户需求。张瑞敏认为“在这个方面不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应该把复杂问题简化,这需要企业的流程要最短、最快地去满足客户需求”。 逐渐找到“品牌”答案
“品牌究竟是什么呢?”对于这个开篇的问题,张瑞敏坦 言在海尔追寻品牌的过程中,“有的时侯感觉很清楚,有的时 侯感觉很模糊”。 对于这种清楚与模糊的关系。张瑞敏结合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大师的论述进行了阐述。在海尔创业之初,海尔人觉得品牌很好理解:那就是高质量的产品。因为那时候产品供不应求,很多用户买不到产品,如果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定会受到用户的追捧。但是后来海尔人感觉一个好的产品还不是一个品牌。用户还要产品之外的很多东西。所以,又觉得品牌是什么不是很清楚了。张瑞敏引用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里的一句话说:“企业一旦占领了优势最大股,需要集体不断地创新。”在张瑞敏看来,优势只是一个浪头,就像冲浪一样,在浪头上是站不住的,需要不断地再寻找更高的浪头。所以对企业来讲,创造顾客的需求永远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 国际品牌走了“一步半”
随后,张瑞敏回忆了海尔创业25年来,海尔创国际品牌的“三步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海尔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创国际品牌,海尔在创国际品牌的路程中,提出并实施“三步走”的理念,即:“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走出去”,就是进入国际市场。这一步海尔已经走得比较成功了,海尔主要通过缝隙产品、差异化的产品打进国际市场;第二步是 “走进去”,是进人海外主流通道销售主流产品。现在,海尔 已进入美国的TOP10的十大连锁销售渠道,但目前销售主流产品还有困难,还有的没有做,所以海尔“走进去”这一步只走了半步。第三步“走上去”,在国外的主流市场成为主流品牌。比如说像日本的丰田在美国,可以说是在主流市场上成为了主流品牌。所以,张瑞敏认为,海尔在创国际品牌这方面,走了“一步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创品牌首先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以品牌为目标。”张瑞敏总结说。 互联网时代需要新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怎么去创造新的适合这个时代的品牌?张瑞敏也进行了细致的探索。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就是“速度”二字。在对亚马逊、米其林轮胎、联合利华的典例进行分析后,海尔推出“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的成功探索,将企业从“为产品找客户”,变成“为客户找产品”。张瑞敏透露,将互联网的“虚网”和物流网、营销 网、服务网的“实网”相结合,是海尔正在推进的一项工作。
张瑞敏认为,每个品牌时代,都有成功的商业模式支持。 进入互联网时代,企业也应该有一个商业模式来支持。海尔目前也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海尔人把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从原来的“正三角”变成“倒三角”。
在演讲的尾声,张瑞敏引用了加里·哈默在《管理大未来》中的“人类被束缚在地球上,不是因为地球引力,而是缺乏创造力”为结束语让现场许多企业家为之一振,当那句“如果我们可以挑战自我,那么创造一个让全世界敬慕的中国品牌,就一定指日可待!”的铿锵有力的结束语还在会场上 回荡时,张瑞敏带着自信的微笑走下讲台。再次投入到海尔 世界品牌之路的探索中。 记者 王寿林 实习生 王晓婕 |
|||||||
|
金志国:中国企业要走上价值的顶端就必须坚定不移发展自主品牌
中国有百年历史的品牌不多,把百年品牌推上国际舞台的更少。青啤能在106岁的高龄上再次跨越,经验更足珍贵。
昨天上午的高峰论坛,青啤公司董事长金志国(上图)最后一个登台。分享了青啤对品牌的思考。他认为,如果金融危机能给大家上一课,让中国的企业明白无形资产大于有形资产,认识到品牌对自主发展的力量,那么经历这场危机也值得。 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金志国说,要打造品牌的永动力,就是一定要让企业发 展的过程中,品牌一定是企业发展的永恒的动力。中国目前 的现象,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库存加大 了,产能过剩。现在摆在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为什么我们 的产能过剩?为什么我们的库存加大?道理很简单,就是因 为软实力不够。金志国说,这反映了中国企业对品牌在内的无形资产不够重视,“因为资产负债表上从来没有无形资产,而现实告诉我们,无形资产的作用远远大于各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有形资产。如果我们的老板每天都在关注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变化,那么你这个企业就离破产差不多了。”金志国说,如果在危机中意识到无形资产、品牌的重要性,那就值得了。 定位品牌的4个纬度
对于企业创建品牌,维护品牌,金志国认为企业的品牌需要“四个纬度”:它要有“高度”,企业是为谁服务的?为全 球的消费者服务的?第二要有“长度”,品牌需要历史的积累, 需要一种坚持,谁要想投机取巧,今天投了一千万。明天就成了品牌了,那永远长久不了。第三品牌需要一种“宽度”,这个宽度就是一个传统的功底。第四品牌需要一个“厚度”,这个厚度是需要积累的。
“如果我们做品牌没有定位的话,最后大家一说你这个品牌都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那么我们有多少积累都是浪费的。”金志国说,企业要形成自己的品牌风度,如果想靠模仿 树立品牌,那永远学不会别人。 企业不能甘当暴发户
记者:能不能举个简单的例子,说说品牌的作用?
金志国:可以用旅游来类比。在传统的旅游当中,都是靠门票,现在的竞争当中,旅游的品牌完全大于它的实物。一块砖,如果从物质来说的话,它就是一块石头,如果这块石头它有故事的话,那么它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就可以打造出一个旅游的品牌。
记者:如何改变中国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最低层的局面?
金志国:中国企业的价值被转移了,更多的价值被两个高端(技术和品牌)夺去了。我们要走上价值的顶端,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自主品牌,不然的话你是永远没有话语权的。要让中国走出现在大而不强、富而不贵的现状,怎么办呢?光有品牌还不行,要把品牌做强,我们中国这些年在发展经济上发达了,规模大了,但是我们还不是经济强国。我们市场做大了,但是我们的竞争力还是不强。现在好多国家在反垄断也好,在经济制裁也好,在瞧不起我们也好,其实就是因为多数中国企业现在像“暴发户”一样,有钱没素质。我们要改变这种形象,什么时候中国的产品是“高品质”的代名词了,那我们就强了,一个品脾一个产品从无形中就被人格化了。
记者: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
金志国:很多的中国企业经营者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应该说都成为了成功的创业家,但是现在我们缺乏真正的企业家。真正的企业家是什么?第一,是市场型的企业家,就是知道什么有价值,什么没价值,就是知道品牌怎么做,市场怎么做。现在需要市场型的企业家,市场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果品牌的拉力和市场的推力一体化的话。那么你的发展速度就会更快。下一步你做品牌。做品牌是战略型企业家的美德,你是不是一个战略型的企业家,看你对品牌的认识。
记者 刘文剑 |
|||||||
|
有“当代达芬奇”之称的设计大师科拉尼昨妙语连珠带领听众一起“思想突围"
在昨天的品牌节展厅中,享有“当代达芬奇”之称的设计大师卢吉·科拉尼(上图)从空气动力学到未来飞行器。从高速列车到形态各异的家具等,诸多前卫、时尚的设计作品,让观者如同走进“未来世界”。也正是这些独特的设计,让科拉尼在演讲前就拥有了超高的人气。他妙语连珠、神采奕奕的演讲让与会企业家获得“想象的勇气”的同时。也让现场的主持嘉宾刘东华感叹科拉尼带给大家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不断思考,不断前进的生命状态。 “思想突围”推动发展
在演讲刚开始的时候,科拉尼先生还表示“作为唯一的国际友人,被这么重要的会议邀请,感到非常荣幸”。他认为, 中国在世界上起了一个和平使者的作用。而他作为一个欧洲的设计师。来到中国,是希望为中国在世界上做一个和平的使者增加一份力量。
虽然科拉尼刚刚从美国获得“全世界最知名的设计师”的称号,但是他一上来就拿美国的通用公司作为“反面案例”进行解析。“通用汽车公司当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设计了好多美好的汽车,制造了很多经典的样车,当时在世界上是汽车的一种先进的代表。但这些汽车没有全部的实现生产,他们固步自封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通用汽车停止了他们的想象,维持现状,没有前进,结果导致他们现在的破产。”科拉尼先生这样看待美国汽车业巨擘的兴衰。 思考“不敢想的问题” 在讲来中国的目的之前,科拉尼先生的一段自我介绍有些“王婆卖瓜”的味道,从25年前到日本设计出的佳能T90。帮佳能公司提升了很大市场,到不久前在美国被评为全世界最知名的设计师,科拉尼几乎把自己所获得的荣誉都说了一遍,但是,紧接着话题一转,他对自己刚才的话进行了解释,“说这些不是我要推崇自己,而是冀通过我自己的例子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不断思考、不断开拓前进的重要性。”科拉尼严肃地说。 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工业的条件已经达到了一个阶段,中国的企业家要不断地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和中国的企业家一起要想一下平时企业家们不敢想的问题,就是科拉尼的一个重要目的。 记者王寿林 实习生 王晓婕 跟不上“年轻的他 科拉尼夫人25年前从上海到德国后认识了科拉尼
在科拉尼的身边有一名黄皮肤、黑眼睛的女士陪伴在她的周围,这名说着流利普通话的女士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关注,记者了解到。这名女士就是科拉尼先生的夫人赵稚真,在采访间隙,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记者:你好,科拉尼夫人,作为科拉尼先生和岛城人交流的使者,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科拉尼夫人:对于我自己我不想多说,我只是他的一名助手。25年前我从上海到德国后认识了科拉尼,我们在一起已经17年了。
记者:是因为您和科拉尼先生的结缘才使他来到中国?
科拉尼夫人:并不是这样,我们以前一直在欧洲各大企业间交流,只是在近lO年间才和中国的企业有一些合作,这是和中国品牌的发展和中国文化有关,科拉尼对中国文化很推崇。
记者:科拉尼先生被誉为“21世纪的达·芬奇”,和如此聪明的人在一起会不会有什么压力?
科拉尼夫人:这不会有,因为我们之间不存在竞争。
记者:你怎么评价科拉尼先生?
科拉尼夫人:他“太年轻”了,虽然他已经80多岁了,但是他总是不断地在思考、总是充满活力,有时候我跟不上他的思维。 记者 王寿林
实习生 王晓婕 责编:陈健中 美编:滕安振
审读:袁征 |
|||||||
|
青岛早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