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微胶囊的实用性及其制作方法探讨yd11416
肖娜 纺织新科
【摘要】本文回顾了现有释香微胶囊的制作方法和品质水平,通过对现有材料的理化性质和制作原理的分析,认为苯乙烯作为囊材,有望制得缓释与耐洗性更好的新型微胶囊。
【关键词】香味 驱虫 缓释 控释 微胶囊 明胶 聚氨酯 苯乙烯
这些年,我国印染行业对微胶囊的开发研究很热,但用的还不太多。总的来说,产品的实用性及其制作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1 微胶囊的由来与发展
胶囊制作从制药业开始。由药片、胶囊,到微胶囊、纳米微胶囊。
药片制作:人们将药品研细,加添加剂压制成片,必要时加色、加香、包糖衣、上光,封装于瓶子或塑料纸板中。片剂的特点是,封装严密、保存期长、无刺激味,携带,口服,计量方便。但制作繁复,大多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胶囊制作:把药粉和必要的添加剂混合,直接装在明胶质套管里、或将液体密封于软质明胶膜中(如鱼肝油丸),再封装在塑料纸板上。相比之下,制作胶囊比药片要简单许多。
医药要求速效、长效。片剂与胶囊,用水冲服,都能速溶,但长效不足。控制疾病,需要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水平的药物浓度(血浓)。血浓过高对疗效无益,低则无效。人体循环排泄,血浓逐步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必须及时补充。超剂量用药虽能延时防控,但初始溶解浓度过高对肠胃不利,也属浪费。
微胶囊制作:微胶囊与胶囊最大的不同点是,囊壁在一般情况下不溶于水,一种称为‘控释微胶囊’的,囊壁在特定条件下才可以分解并释放药物。针对胃、肠中的不同酸碱度,脏器中的不同蛋白酶,有选择地使用囊材,使其在指定部位分解给药。另一种称为‘缓释微胶囊’的,在使用过程中,囊壁完全不溶,药物仅通过囊壁上的孔隙不仃地缓慢释放,在肠胃内周转一天后,最终随粪便排出,实现(24小时)长效。微型胶囊亿万个颗粒在体内可控,有条件供药或具有长效机制,是医药界的一大进步。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微胶囊在医药、食品、农药、饲料、涂料、油墨、粘合剂、化妆品、纺织等行业得到了全面应用。
2
印染用微胶囊
业界称,粒径在1-250μm区间的称作微胶囊,粒径在10-1000nm区间的称作纳米微胶囊[01] ,有时,囊材囊芯相间混杂,如同镶嵌,也有防止颗粒凝聚或缓释作用,但这种颗粒通常称为‘球、微球、纳米球’,而不是‘囊’[02]。用显微镜可以检出两者的区别。
纺织后整理中使用的微胶囊,以香味与驱虫微胶囊应用较多,也有一定市场。
2-1 现有香味微胶囊的产品质量和制作方法
现有香味‘缓释微胶囊’的留香时间大多是3-6个月,耐洗性不好;香味‘控释微胶囊’是封闭的,理论上是“香味可永久保存”,也耐冼。但必须在外力作用下,胶囊破碎后才有香味释出;这两类微胶囊都可用于床上用纺织品整理,但离服装使用要求有相当距离。
另一种β-环糊精或脂质体缓释性微胶囊,是将空囊浸泡在香精的醇/水工作液中,香料可以进入并驻留在胶囊的疏水区,制得缓释胶囊。这类胶囊可以再生,整理织物上香味释完之后,再用香水浸泡,可恢复织物的释香性能,耐轻洗不耐皂洗。只是,再生处理时的香精仍须采用(1:1)酒精/水溶液,处理不太方便,成本也高。
现有驱虫微胶囊的质量与制作,与现有的香味微胶囊大致相同。用来整理床上用纺织品、帐篷、鞋袜或特殊工作服,防蚊、防蚤、防虫,效果较好。但其控释、缓释两类胶囊在使用上也各有缺陷。
改善缓释微胶囊的实用性,一是延长缓释时效,二是要提高耐洗。
2-2
香味与驱虫的共性
有人统计,世界上有40万种气味,人能嗅觉到的大约是十万种。气味能使人愉快、舒畅、兴奋,也能使人难受、紧张、恐惧。还有一些,人所嗅不到的气息,对有些动物或昆虫却极其敏感。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记叙了他的实验方法,他把装有雌山茧蛾的篮子放到房间里时,就会有雄山茧蛾从各处聚集过来。他又在装雌山茧蛾的篮子里,放了樟脑丸或阿摩尼亚之类有强烈味道的物质,雄山茧蛾还是会继续聚集过来,气味强烈的化学品竟然掩盖不了雌山茧蛾所发出来的味道[1]。
菊花中含有可以杀虫的菊酯。人只嗅觉到花的芬芳,而昆虫却能感受到菊酯的威胁而远离。
香味和驱虫化合物的挥发性都很强,有区别地加工成各种缓释性微胶囊整理织物,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2-3 微胶囊制作的材质要求
微胶囊是用化学物理方法把某些固体,液体,气体(其潜在性物质如:低沸点烷烃或热分解产生气体的化合物)作为芯材,在介质中分散并被囊材包裹,成为固体微粒。
囊芯是主体,不可变换;介质应选用对囊芯不溶的液体或气体(指气溶胶制作法);囊材是用以分散和包裹囊芯的有效物质,用料与操作多样。
用作囊芯的香精,是一些烃、酯、醛、酮、醚、醇、萜烯类化合物,多数是油状液体。常温时为固体的,熔融温度多数不高,它们的沸点虽在100
天然菊酯和人工合成的拟菊酯类化合物的化学物理性质与香精类同(例如:人工合成的防蚊胺菊酯,白色固体或带棕黄色膏状物,常温挥发物大多不为人的嗅觉所觉察,但对昆虫极其敏感。溶于苯、丙酮、甲醇、乙醇;
也有些香精兼有驱虫作用,也就是说,其挥发物人和昆虫都能感知。
囊壁材料(简称囊材)多为线性大分子,它能缠绕在囊芯表面,包裹的贴近、严密、厚实,囊壁的孔隙就小,达到全封闭的,就成为‘不破不释’的控释性胶囊。孔隙大小对缓释时间有直接影响。常见半透膜,孔径一般在1-100nm之间。能通过半透膜的分子,一般须小于孔径的1/2。修饰半透膜材料的亲水/疏水性,还可以对通过的材质分子产生不同的阻滞作用。也就是说:同一种材料可以因孔隙大小不同,可以制得缓释微胶囊也可以制得磨破后才能释放气味的‘控释微胶囊’。
囊材应位处囊芯之表,介质之中。它必须能富集于囊芯表面,对囊芯各个包围,保持囊芯高度分散。囊材与表面活性剂不同的是,可以通过化学交链等方法变成不溶体,而后可以将固化后的微胶囊从系统中沉淀、滤出、清冼、干燥。包埋率是囊芯转化为微胶囊的百分数,是极其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
囊芯物质对介质有溶解时,将对包埋构成泄漏。囊材若是对囊芯富集不足,或用量过剩,游离在介质中的囊材,有可能被固化为空囊,残片。在微胶囊制作过程中,要慎用表面活性剂,它虽能提高囊芯物的分散度,但将削弱或剥夺囊材对囊芯的包裹,严重时不再有微胶囊产出。因此,选择对囊芯完全不溶的介质;选择在介质中能富集于囊芯表面的囊材,是制作微胶囊的成败基础。
微胶囊制作中常见:不成囊、包埋率低、囊壁过薄或过厚、胶囊大小达不到理想要求、微囊表面粘结抱团等问题。香精与驱虫两类物质,大多溶于油、腊、酯、醇,不溶或微溶于水,但溶于1:1的醇/水溶液。从微胶囊的制作角度来说,对于一些油水兼容的物质,即使在水中溶解不多,要获得很高的包埋率,有相当难度。
3 微胶囊制作原理和产品质量
3-1 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凝胶相分离法制作缓释微胶囊
明胶是蛋白质是氨基酸线性高分子,加工明胶分子量在1.5 -25万之间,在水溶液中有-NH2、-NH3+和-COOH、-COO-端基,pH低时,-NH3+的数目多于-COO-。pH高时,-COO-数目多于-NH3+。在两种电荷相等时的pH为等电点。明胶pH在等电点以上时,带负电荷,在等电点以下带正电荷。它具有分散剂功能,其水溶液对金属细粉和固体微粒有很强的分散和悬浮能力,黄金值高。
阿拉伯胶是一种复合多糖,分子量25-30万,在水溶液中分子链上含有-COOH和-COO-端基,它具有乳化剂性质,可用于制备O/W乳液。
虽然,这些天然高分子的表面活性都不大,但大多可以形成牢固的吸附膜或是增加外相粘度;可以提高乳液的稳定性。
两者相比,明胶中的无机性基团是酰胺基,无机值较高(250);阿拉伯胶中的无机性基团是醚基,无机值相对较低(20)[2]。在分子量对等的情况下,明胶分子的亲水性大于阿拉伯胶。因此,阿拉伯胶比明胶更趋于亲油。在O/W乳化中,两者合用时,围绕于油滴周边的,阿拉伯胶为内相,明胶趋于外相。
将囊芯物在明胶浓度为20-l
为了使制得的明胶微囊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不粘连、分散性好,常须加入增塑剂,如山梨醇、聚乙二醇、丙二醇或甘油等。在单凝聚法制备明胶微囊时加入增塑剂,可减少微囊聚集、降低囊壁厚度[4]。
囊芯与明胶、阿拉伯胶(在分子量等同时,两者用量相等,各为20
虽然,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都能制得缓释微囊。但它们的结构形态十分不同。
下面借用两张见之于文献资料的图片[4],显示其不同囊形。
|
|
图1 明胶-水-硫酸钠单凝聚囊×256倍(囊芯为左炔诺孕酮与雌二醇) |
图2 明胶、阿拉伯胶在pH4.5用水稀释的复凝聚囊×254倍(囊芯为氯贝丁酯) |
复凝制作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粘连团聚问题,可加少许增塑剂并用水稀释,搅拌粉碎后再用甲醛交链囊壁,使成为不溶。
有资料介绍[7],其用料操作大致如下:用二氯甲烷做溶剂溶解驱蚊拟菊酯后,在囊芯油状物中加入适量TDI和乳化剂,混合均匀后作为油相:将PEG-400溶于100ml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作为水相。将水相和油相混合均匀。搅拌乳化。加入催化剂搅拌,再加入乙二胺固化交联剂,即得微胶囊溶液。
用聚氨酯微胶囊界面聚合法,得到的微胶囊粒径在360nm上下。
|
|
图3 微胶囊扫描电镜图 |
资料介绍,苯乙烯的乳液聚合如下:
例一[8]:
用料:苯乙烯(除去阻聚剂)
反应完成后,最终获得的聚合物粒子为球形,及粒径一般为50-1000nm。开始乳化阶段,搅拌速度越快,颗粒分散越细。
产物颗粒大小还与分散剂的用量有关,为了防止产物结团,可加入极少量的乳化剂。若反应中苯乙烯的转化率不够高,可在反应后期提高反应温度并适当延长反应时间。
例二[9]:
聚苯乙烯微粒若用低沸点烃类浸渍,做成可发性珠粒。当其受热至90—
如上所述,浸泡时,烃类可以渗入聚苯乙烯微粒,加热时烃类膨胀能使微粒发泡。冷却时,发泡囊并未因烃类冷凝而抽瘪,一进一出,证明乳液聚合所得的微粒有囊壁结构,囊壁上有孔隙可供烃类进出,发泡后囊壁上的孔隙又将成为空气补入的通道。聚苯乙烯囊壁圆润光滑,质地较硬,在一般情况下形态保持良好。可以预期,它有可能成为微胶囊制作的理想材料。
还没有看到用苯乙烯界面聚合法制作香味或驱虫微胶囊的实例。但是从苯乙烯MP
水杨酸异戊酯、水杨酸苄酯(熔点
表一 若干物质在水中被乳化时要求表活剂的HLB值[2]
癸醇 |
15 |
苯乙烯 |
15 |
十三醇 |
14 |
石腊 |
10 |
十六醇 |
11-12 |
凡士林 |
7-8 |
注:数值越高越易在水中乳化
以上物质如果用来与囊芯物混溶,在O/W相乳化时,不仅有望成为囊芯的油相内核,减少囊芯中有氧化合物对自由基的干扰;还有可能使释香速度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4
问题讨论
1、在以明胶、阿拉伯胶、聚氨酯为囊壁的微胶囊制作方面,我们仅将文献资料中较为完善的制作方法和产品水平作了介绍,在材料性质和机理解释方面也都取材于专业教材,为的是廓清现有微胶囊研究领域中的若干理念。
2、在延时释放和提高耐冼性方面,我们从半透膜的透过性和膜的斥水性方面着眼,参照苯乙烯乳液聚合,探讨用苯乙烯作为囊材,用界面聚合法制取防水缓释微胶囊的可能性。
3、本文求之于同好,希望能通过切磋,有利于行业用微胶囊产品的不断开发。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5 参考文献
[01]《药剂学》刘蜀宝主编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第1版; 428-441。
[02]《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陆彬1998; 165-167
[1] 《水之魅》,伊影编著
[2]《胶体化学》陈宗淇,1984年3月第1版
[3]《微胶囊缓释香味整理剂的应用实践》/葛忠平 张玲香/第六届全国后整理论文集;225-227(lq046)
[4] 缓释微胶囊药物制造理论与技术/陆彬/《药剂学》第四版
[5]《手帕微胶囊功能整理初探》/许兆华 俞要/第四届全国后整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6]〈微胶囊技术在驱蚊整理上的应用〉/赵阿金等/第四届全国后整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7] 微胶囊驱蚊整理剂CW-1的制备,王玉娟,葛风燕,蔡再生,姜建英,陈炳良/染整技术2009/1;34-36
[8]《高分子科学实验》张兴英、李齐方主编 2004/3
[9]《高分子化学实验》何卫东:2003年
[10]薰衣草与香味整理,陆宗鲁/第七届全国印染后整理论文集(2008.12);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