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文摘yd11211
摘自:《投资银行概论》宋国良著
摘编:涓涓
【编者注】生产与分配,是国民经济的两大核心。国家经常出台一些新的经济政策,不断修正错误,促使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社会经济的主体是生产;自然资源是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为生产服务,反过来又可以成为生产与分配协同发展的催化剂。
财政与资本市场是金融体系的二大支柱。财政有:税收,货币、债券发行,货币流通(储蓄、信贷、外汇),产业与社会公益性投资,劳动工资与物价调控;资本市场有:银行,保险,证券(融资),国际信用与货币流通。
现代资本市场的名目繁多,新的金融手段有:信用卡、网络经营(订单、预付款、结汇)、证券网络操作系统;新的金融产品有:股票、期货、期权、套保、对冲、… 统称为“金融衍生品”。
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引起了很多人对衍生品的质疑,在日前的亚洲金融论坛上有人说:复杂衍生品是陷阱,是华尔街制造出来的魔鬼,是世界金融危机的祸根;有人说:衍生品本身是中性的,看你怎么用(产品如何组合-对冲):也有人举证,这次金融危机中,属于复杂衍生品造成的为害极其有限,是普通投、保体系(套保、对冲等简单衍生品)出的问题。听起来都很有道理。的确,就金融产品来说你既可以成为它的甲方,也可以成为乙方,所以它是中性的。另外,假如金融监管是严格的,‘魔鬼’衍生品难以苟活。不过我们也听说了一些事例,衍生品害人的事大多出于当事人想赚钱又想减少风险,买了正向的又买了反向的衍生品作为对冲,真想不到,或者是想到了又排除了(所谓是万万想不到),结果输的更惨;再有一些是场外交易,量身打造,受骗上当,只能怪自己,怪不得衍生品。
这一期,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衍生品的资料,在今天这样衍生品无处不在的条件下,供大家参考。下面的书签标题是摘编者所加。(涓涓)
一、投资银行概况
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之一,它源自于欧洲。19世纪初英国银行家霸菱曾帮助美国政府融资向法国政府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州,如果将其视为投资银行业务的雏形,则至今已有近200多年历史。
关于“投资银行”名称的由来,一方面团为它本身就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基于其历史上从商业银行中分离出来的渊源。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说法.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Merchant bank),在日本、韩国等国及我国则称为证券公司(securities company)。
投资银行经营的核心目标可以认为是“创造市场、撮合交易”,即通过投资银行所掌握的消息和知识,创造市场(交易机会),并对资金供给和需求双方的要求进行撮合,从而达到一般意义上的“帕累托最优”*最终达成交易。
投资银行是智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同时还是富于创新性的行业,其在金融创新方面所创造的价值是任何其他机构都不可替代的。同时,投资银行又是高风险、高收益行业,其业务经营活动受到资本市场景气周期变化的直接影响,同时受到非常严格的金融监管。
投资银行业务几乎以惊人的速度获得拓展。早期的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和证券经纪业务,而目前的投资银行业务已经涉及到到几乎全部资本市场业务、部分货币市场业务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创新业务。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金融产品更加丰富,投资银行正朝着业务多元化、功能全能化、金融服务全球化的方向不断扩张,并购重组、风险投资、资产管理、财务顾问、金融衍生产品与创新等都已成为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组成。
当今世界上投资银行业务最发达的是欧美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则主要集中在美国。目前在美国SEC 和 CFTC注册的投资银行巨头就已占全球资本市场业务份额的半壁江山,其中较具影响的有:
1.美林(Merrill lLynch &C0.,Inc.);
2.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Co.);
3.所罗门美邦(Salomon Smith Barney Holding Inc.);
4.高盛(Co1dman Sachs Group, L.P.);
5.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 Corp.);
6.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Inc.);
7.贝尔斯登(Bear Stearns & Co.,Inc.);
8.谨慎证券(Prudential Securities Inc.);
9.潘维伯(Paine Webber lnc.);
10. J.P.摩根(J. P. Morgan & Co.);
11.信孚(Bankers trust New York Corp.);
12.帝杰(Donaldson,Lufkin & Jenrette)。
这些大型跨国投资银行在各国资本市场广泛担任证券经纪和交易商(Bro Ker/Dealer)投资顾问(1nvestment Adviser)、期货代理(Futures CommissionMerchant)等关键角色,其一举一动对于金融市场乃至全球经济局势变化往往能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投资银行的类别
当前世界各国的投资银行主要有三种类别:
1.独立的专业性投资银行:如美国的高盛公司(Go1dman Sachs)、美林公司(Merri11 Lynch)等。
2.在混业经营的全能性银行(集团)内部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在全能化金融集团内部,现有商业银行业务机构,也有投资银行业务机构,它们分别代表集团对外提供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这种情况在欧洲较为普遍,近年来美资银行也有所涉及,例如瑞士信贷菜B所属的瑞L信贷第一波士顿投资银行、库根大通银行等。
3.大型跨国公司和财团投资兴办的财务公司或金融公司:这此财务公司或金融公司既可以为企业集团内部提供金融支持,也可以对外提供金融服务。
第三节 产品开发业务
一、产品开发的方法与对象
投资银行的产品开发部门主要从事金融创新研究,包括衍生工具与金融新产品的开发,投资组合的研究与运作策略,国际股市、汇市、债市的各种套利机制和风对冲工具的研究,交易制度的研究等。
产品开发主要以数理分析为工具,以量化资本市场各参数为目标,以严谨的逻辑思维追寻买卖行为中的规律。
产品开发部门主要开发以下产品:
1.创新金融工具,如资产证券化产品、复合期权产品等。
2.定价模型产品:如IPO发行定价模型产品、风险投资目标企业估价模型产品、并购目标企业估价模型产品等。
3.独立编制指数产品:比如目前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推出的“国泰君安指数”等一系列产品对于在我国资本市场开展金融创办业务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4.投资组合套利产品:比如恒定-混合动您平衡投资策略组合产品、保本避险基金产品、伞型基金组合产品等。
5.其他产品:比如在我国目前尚没有做空机制的情况下,围绕将来可能被允许的做空操作而进行设计的新产品开发就是特定环境下必须开展的淮备工作。
这些产品一旦经投资银行其他实际业务部门论证采纳并进入具体操作层面,都将会给投资银行带来长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尽管这种效益在一开始并不能看见,更谈不上量化。P234
第一节 衍生金融工具业务
一、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慨述
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设立与交易,投资银行可以进一步拓展业务空间和收益。首光,投资银行作为经纪商代理客户买卖这类金融工具并收取佣金,其次,投资银行也可以作为做市商获得一定的价差收人,因为投资银行往往首先作为客户的对方进行衍生工具的买卖,然后寻找另一客户作相反的对冲交易。第三,这些衍生金融工具还可以帮助投资银行进行自营业务风险控制,免受损失。与此同时,衍生金融工具也打破了原有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之间的界限和传统的市场划分,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在金融市场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全新机遇和挑战面前,投资银行必然选择大力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业务。
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基本组件就是各种创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创新金融工具的典型代表是6年来大量涌现的衍生金融工具,如远期、掉期(互换)、期货、期权等等;而创新金融手段就更加繁多,比如电子化证券交易、电子资金划拨等,其中大部分都与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就是利用这些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再运用大量的数量知识和工程技术,允分结合金融市场情形,对各种现有金融工具进行进一步的组合、分解、改进、优化,开发出更多的金融工具、交易方式和更先进的金融技术。然后,将这些些金融产品和交易手段迅速、规模化地应用到金融市场上,创造出巨大的金融效益。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精髓就在于创造性地进行金融产品开发、金融资产定价、交易策略设计和相关风险规避措施设计等。
金融活动的永恒主题是流动、获利和避险,而这三个目标往往是矛盾的,特别是获利与避险;但它们又不是互相绝对排斥的。投资银行所提供的衍生金融工具服务主要就是围绕这三个目标进行优化组合。事实证明,投资银行可以通过灵活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报值和投机套利,为客户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因为金融衍生业务可以通过金融工具的组合创新使金融活动最大程度地满足上述三个目标。
因此,近20年来,投资银行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交易规模一直在不断上升,在衍个工具风波不断的情况下,投资银行仍在不断创造衍个工具。目前一些大型投资银行几乎能根据客户的任何特殊要求“量身打造”任何品种的衍生工具并为之创造市场。
下面对投资银行如何灵活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进行详细分析。
二、期货业务运作
(一)期货运作策略之一:套期保值
1.套期保值的含义
“套期保值”译于英文单词Hedging,又译作“对冲”,是一种以回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其一般定义是:指交易者通过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同时做相反方向的交易而达到为其现货保值的目的的交易方式。具体做法是在现货市场买进或卖出某种金融资产的同时,做一笔与现货交易品种、数量、期限相同但方向相反的期货交易,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期货合约的对冲,以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从而达到两者相互抵消风险、实现保值的目的。
当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持有某种股票投资组合时,可在期贷市场沽出股票指数期货来对冲。这样在以后的市场变化中,他在股市中的损失(或收益)将会被期市的利润(或损失)所抵消,因此该投资组合的总价值不会因市场的波动发生重大改变。若组合内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比例与股票指数成份股的构成完全相同,则可完全对冲;否则,对冲后盈亏之间会出现偏离,盈利可能大于亏损、也可能小于亏损,但可以肯定,经过对冲后的盈亏幅度应该比不做对冲的情况下的盈亏幅度要小。例如,某投资者在香港股市持有总市值为200万港元的10种上市股票。该投资者预计东南亚金融危机可能会引发香港服市的整体下跌,为规避风险计划进行套期保值,在13000点的价位上卖出3份3个月到期的恒生指数期贷。随后的两个月,股市果然大幅下跌,该投资者持有股票市值由200万港元贬值为155万港元,股票现货市场损失45万港元,这时恒生指数期货亦下跌至10000点,于是该投资者在期贷市场上以平仓方式买进原有的3份合约,实现期货市场的平仓盈利45万港元[(13000-10000)× 50 ×3],期贷市场的盈利恰好抵消了现货市场的亏损,实现了完全的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可以分为买入套期保值(又称多头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又称空头套期保值)。买入套期保值是指通过期货市场买入期贷合约以防止因现货价格上涨而遭受损失的行为;卖出套期保值则指通过期贷市场卖出期货合约以防止因现货价格下跌而造成损失的行为。
套期保值是一种避险行为,其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赚钱。套期保值交易与现货交易是分开进行的,一般不会以现货交割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