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飞腾仍有路  莫愁四海正飘摇

解读《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yd11203

本刊编辑部

原载:染整技术2009/5扉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2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无疑将给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和环保压力而处于低谷中的印染行业指明了方向,增添了战胜危机、走出低谷的信心。据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出口纺织品和服装1851.7亿美元,同比增长8.2%,增幅较2007年下降10.7%。在2008年秋交会上,纺织品成交额比上届下降了31.5%。因此今年印染行业的出口形势可用艰难来形容。行业的艰难还反映在,沿海地区不少外向型的中小企业倒闭、裁员,给行业的持续发展蒙上了阴影。但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

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纺织和服装行业的困难已经引起了中央各级领导的重视,适时出台的《规划》为行业的发展将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证。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是今年GDP保8%的重要保证,是《政府工作报告》和温总理多次提到的“信心”的重要依据。

    仔细琢磨《规划》,可以清楚地看到政府要改变现状、拓宽企业生存空间的决心。《规划》第5条就为我们行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如将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到15%,还在信贷支持、融资服务、棉花和蚕丝的收购等方面都提出了有力的政策措施。同时在《规划》的第1条为我们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方向,提出:“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明确地告诉我们要两个市场并举。对于如何在企业各种成本上升、与一些发展中国家比较并没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与发达国家比较没有技术优势的情况下,如何提升行业的竞争优势提出了解决的办法,这就是要走扶植高端与抑制低端的路子。即要有所进也有所退,《规划》第2条说的是有所进: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雏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规划》第3条说的是有所退: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和完善准入条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还提出“对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给予优惠支持”。从这二条中不难看出政府要干预行业发展的决心。除此之外,中央还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布局,《规划》第4条是这样布局的:东部沿海地区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规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纺织和服装产业今后发展的“路线图”。

    在今年的两会上,经常听到“弯道超车”这个词。国际金融危机是给我们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困难,但在国际纺织品和服装市场重新洗牌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给我们行业的发展提供一次难得的机遇。因为高档市场的萎缩将给价廉物美的中、低档市场以机会;产业的升级将给企业以更大的活力;再加上印染行业有长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积淀和国内有广阔的内需市场,有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的保障,只要我们不失信心,脚踏实地地实施好《规划》,我们行业在危机中实现“弯道超车”,由“大”变“强”的梦想将会提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