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染改革开放30(3) yd11109

徐谷仓  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江苏昆山215300

收稿日期:2008-11-12

作者简介:徐谷仓(1928),男,教授级高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顾问,长期从事染整加工应用技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

原载:染整技术2009/410-13

 

【关键词】江苏省;印染行业;发展;特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TSl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9350(2009)04-0010-04

 

前期提要:回顾了江苏省印染行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所走过的由小到大以及有起有伏的历程,并分析了江苏印染快速发展的原因和目前出现困境的严重教训。

 

4  江苏印染行业今后发展展望

4.1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问题之一:能源成本上升

    目前印染行业最突出的问题是能源紧张,能源成本不断上升,不少企业已无利可图,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形成这种局面,是长期不重视节能的必然结果。除宏观控制比例失调外,笔者认为主要还是有关领导(主要是企业领导)对节能工作的重要性的理解还存在不少问题:①对国家为什么要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国策来对待的原因还不理解。由于目前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都在8%以上,如能源弹性系数按O.8%来汁算,则相应的能源增长率必须达到5-7%的速度,而现在能源增长率平均每年在1%左右,且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这个矛盾,所以国家才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国策来对待。可很多人还未理解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②有的企业领导对能源上的浪费根本不清楚,认为印染厂的跑冒滴漏是正常现象;有的根本不懂企业的能源结构和企业的热平衡工作,也就不知道节能工作该从何抓起。③有的企业领导虽知道节能的重要性,也强调要抓节能,但认识上很不全面,在观念上还有误区,不是系统地、科学地、全面地从思想上、观念上、管理上、技术上长期不懈地作为系统工程来抓,而是就事论事、实用主义地抓,情况紧急突击抓一下,情况好转就放松管理,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必然导致企业发展的恶性循环。

4.1.2  问题之二:环境污染严重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印染行业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并已严重影响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务院下发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资料》已明确纺织工业被列为重点污染行业,纺织工业协会也明确宣布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中的重点污染行业。由于纺织工业的用水量80%用于印染工业,且印染行业的污水处理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资料:印染行业的污水排放量占全国制造业排放量的第5位,且污染严重,处理难度高,更为突出的是废水回用率很低,只有7(纺织工业整体为lO),是纺织行业中回用率最低的行业。污水处理后的COD含量有的还高达200 mgL以上,能达到一级国家标准100 mgL的很少。特别是自苏南太湖流域发生蓝藻事件后,印染行业的严重污染大量暴露,从而引起中央和省委的关注,下决心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笔者认为,除国家对宏观控制不严、印染行业的发展太快外,仍然是有关领导对环境污染熟视无睹,对环境治理措施不力,加上企业生产的品种以中低档为主,采用的工艺还十分落后,采用先进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很少,采用的染料、助剂不少是非环保型的,助剂用量比发达国家要多耗用20%以上,及对印染污水治理的投入较低。还有是纺织工业的重点地区在江苏、浙江二省,上规模的企业有一半在江浙二省,而用水量及污水排放量要占全国印染行业的60%以上,这说明江浙二省印染行业的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任务是相当艰巨,要想在“十一五”期间达到国家、省委下达的指标决非易事。如不采取最大的决心和坚实有效的措施,加大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那结果将有大批企业关闭,要保证持续发展只能是一句空活。

4.1.3  问题之三:工艺技术落后

    再一个突出问题是:虽然江苏印染行业的产能水平不低,有的企业也能加工优质产品,但长期以来不少企业满足于仿制加工贴牌产品,印染产品的利润空间很低,且最近由于各项成本不断上涨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导致利润水平持续走低,总之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还未根本转变。有些地区还在低水平的肓目发展,生产的常规产品附加值不高,依赖低成本、低价格以量取胜来争取市场。目前江苏印染的现状是:高档、高品质产品的比重低,没有或很少有国际品牌;在产品开发能力、整体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产品、工艺技术水平、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或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染整设备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水平和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与自动控制水平差距较大;染整设备、染化料、助剂和印染工艺的创新还未能同步发展;尤其是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废水治理技术落后,还满足不了印染工艺技术发展的需要。

    上述问题都是急需解决的关键,如不及时解决,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一句空话。

4.2  今后的发展趋势

    (1)当前印染行业最突出的问题是节能环保的压力太大,已严重影响江苏印染的可持续发展和外贸出口。国家和江苏省委已明确指示江苏印染的发展方向:下决心大力抓好节能减排和强化治理,坚决完成“十一五”纺织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指标。企业领导必须明确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必须紧紧围绕着节能降耗、减排、环境治理、清洁生产来开展,推行环保、节能、清洁生产的加工技术,加快生态纺织品和环保绿色的功能性纺织品的研发,以实现印染行业污染治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到“十一五”末,必须达到节能环保指标。综上所述,必须认识到印染牛产技术必然要向绿色化方向发展,实现低能耗、低水耗,减少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实施低资源消耗的清沾生产

源的循环利用,以减少甚至消灭对环境的污染。

(2)近年来以电子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的发展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带动了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交叉融合,这对纺织工业这样的传统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行业技术进步的飞速发展,从而使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生物技术、激光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空气动力学等先进技术在印染领域内(包括印染工艺、印染机械和印染助剂等)得到普遍应用,研发出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助剂,因而让印染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向智能化、自动化、连续化、高速高效高品质、节能环保等方向发展了一大步。笔者认为,印染行业的领导必须关注这一发展趋势,特别是对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应用,这是2l世纪纺织印染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

(3)在市场竞争的焦点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①后整理产品已从柔软、抗菌、抗皱、抗静电等单一功能性整理向为提高织物附加值的多功能整理方向发展,如新型磷酸盐和碳化纤维的阻燃防辐射整理;银系和纳米等新技术的抗菌、抗紫外线整理;使织物具有不易收缩且回弹性提高、手感柔软的液氨整理,可使织物获得比较理想的抗皱免烫效果,等等。②欧盟等发达国家又增设了绿色壁垒REACH法规,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纺织品必须是符合REACH法规要求的绿色环保产品,因此企业的产业结构必须调整升级,企业领导对这一趋势必须关注和重视,并要求助剂行业必须提供环保型助剂,印机行业要提供具有环保节能功能的新没备。因此印染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和印染助剂、印染机械行业的发展同步,这是当前发展中的新趋势、新要求。

4.3  对江苏印染行业今后发展的建议

    (1)呼吁印染行业和相关行业(印染助剂和印染机械)的领导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影响印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否则企业必然被淘汰。要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的艰巨任务就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向上级政府汇报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要想尽一切办法投入环境治理、节能减排所需的资金,积极推广应用节能降耗和环境治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没备等科技成果,如,高效布铗松堆丝光联合机;涂料染色新工艺;正压汽封节能固色汽蒸箱;高温高压低浴比气流染色机;少水高效环保节能染色关键技术(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湿短蒸染色、微悬浮体染色、微胶囊染色)及数码喷射印花技术;环保节能预处理剂(纳米级)HD-668HD-626;低温环保型练漂剂QR-2011QR-20lOQR-2020;棉针织物前处理冷轧堆节能工艺等。目前尚处于中试阶段或实验室阶段的重大节能技改项目,如,低温等离子体新技术;超临界C02无水处理技术;超声波技术;生物酶应用技术;新颖的漂白工艺和助剂(节能型漂白活化剂、光照漂白新工艺)和用于前处理新工艺的新型助剂等,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组织科研、生产、大专院校等进行联合攻关,以能尽早实现产业化。同时期望政府机构及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对印染行业的基层企业能给以必要的支持和投入,并加强对“十一五”发展规划强有力的、实实存在的有效领导(要像四川救灾那样快速有效的领导),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作用,抓一项,成功一项,巩固一项,相信“十一五”规划一定能够实现。

    (2)21世纪印染行业技术进步发展已向智能化、自动化、连续化、高速高效高品质、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这对传统的印染工艺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这是以电子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发展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作为企业领导,特别是技术专家领导,不仅要关心和重视这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动态,还必须掌握学会应用它,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在企业掌握应用后,企业的生产技术、品种开发、现代化管理等方面将迅速发展,使企业又能持续发展。

    (3)进人2l世纪后,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是,印染行业和助剂行业、印染机械行业的发展不仅要求同步,而且要求要以印染工艺为中心来发展,要根据印染行业的需要来为印染行业服务,才能保证印染行业的快速发展以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国际上已建立包括以工艺为中心的产业链综合性企业集团来发展经济(包括纺织印染企业、染化料助剂和印染机械等单位)。建议江苏省政府领导能否尝试组织这样的联合体。同时也对助剂和染整机械行业提出如下要求:①尽快研发和提供环保型助剂(市场急需的环保型新产品),特别是节能、节水、简化工艺、降低成本的功能性环保型助剂,如开发一种复合酶并辅以活化剂、表活剂,进行退煮漂一浴处理的前处理助剂以节能、节水、缩短流程;开发一种能低温下发挥最佳效果的净洗剂;分散染料的提升剂、混纺织物染色用的环保型匀染剂以节能、节水。并期望助剂行业走强联合道路,创造条件向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为确保印染行业合理使用助剂,提高产品质量,呼吁助剂行业首先要完善企业标准,规范操作规程,加强分析测试和应用性能的测试手段,出厂产品必须严格检验以保证出厂产品的稳定性和前后批次的一致性。各级技术质量检测部门应定期对助剂、染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公布检测结果。印染企业也要建立严格按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复检的制度,笔者建议,助剂和印染行业应建立统一的助剂产品质量标准,才能保证印染产品的质量。在染料方面,也应重点研发环保型染料。对禁用染料助剂应进行立法,并出台安全通用的国家标准。同时建议建立印染助剂的基本生态性评估体系,这对规范国内助剂市场,提升助剂产品档次,应对国际纺织品的“绿色壁垒”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上述对策措施是满足市场急需、推行印染和助剂行业清洁生产、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任务、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任务。②要求印染机械行业对设备的开发要和印染工艺、染化料助剂的开发紧密配合,以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来加快印染设备的更新换代,使染整设备具有基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高层次的自动化系统及具有数据登录功能的全工艺流程的自动化系统,真正做到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控、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达到在工艺参数快速变化过程中,对参数信息的检测、转换和及时控制处理并能稳定可靠地工作,这就可大大提高染整产品质量、降低消耗,达到较高的重现性;还要加紧开发不停车大卷装进出布换轴、恒张力退卷,为实现生产全过程大卷装化创造条件;还要开发齐边中心传动收卷装置、无折皱居中导布装置、蒸汽温度调节装置、工作台液浓及计量施液控制装置等,为实现单机台最优化工艺控制创造条件。同时希望印机行业能采用高效单元机和热量回收等措施来解决节能降耗的问题,并能吸收进口设备的先进技术,如现场总线通讯技术、新型可编程序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具有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工控机控制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染整机械的整体水平。

    (4)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产业链中的关键行业,她的兴哀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并对纺织工业整体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的形势,近期将是印染行业发展的转型时期,将通过产业和产品结构尽快调整来加快产品开发,转向有盈利优势的新兴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目的是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为前提,为此在当前各项政策对行业发展产生较大压力的情况下,建议政府对有关政策能否作如下调整:①对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好,产品有市场的企业,在信贷方面不要一刀切而给予照顾。②对印染行业中一些先进单位,能在税收、信贷及政策等方而给予必要的支持,如印染排放水应用膜技术循环利用的投资建议各级政府能给予政策支持,以促进这些企业在节能减排、污水处理、废水回用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和品牌建设。③当前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又下降,大大影响外贸出口任务。由于国际市场仍是我省印染行业产品的一个重要市场,因此建议政府能否提高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至少不再下调某些产品的退税率,以解救企业在加工外贸出口任务中的困难。

    为实现“十一五”纺织工业发展总体目标,继续推进印染行业的技术进步,必须继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加大研发投入,围绕行业中的关键问题和关系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节能节水降耗技术、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等进行研发和应用。同时要加强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在印染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前沿研究、高新技术应用领域的高技术纺织品的研究等。还必须贯彻落实激励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多渠道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上述对策措施和全行业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再过几个五年计划,江苏这个纺织大省必将成为纺织强省,我国必将成为纺织强国。

5  参考文献

[1]徐符仓,“九五”印染技术进步规划的设想[A]19931995年度江苏印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125-128

[2]徐谷仓,当前纺织印染产品的市场动向及其开发[A]19931995年度江苏印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60-63

f3]徐谷仓,对江苏印染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方向目标的探讨[A]1988l992年度江苏印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39-244

[4]徐谷仓,经营机制的转换是增强印染行业活力的根本之策[A]1988l992年度江苏印染学术年会论义集[C]245-251

[5]徐谷仓,对江苏印染机械技术进步的意见[A]19931995年度江苏印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64-69

[6]中国印染行业协会提供的19962007年逐年印染布产量分析

[7]胡发祥,中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总结报告[A]2006-2007中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研究报告论文集[C]l-l5

[8]何叶丽等,中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印染行业篇[A]2006-2007中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研究报告论文集[C]84-96

[9]徐谷仓,我国染整前处理工艺助剂和设备的技术进步[A]2006-2007中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研究报告论文集[C]248-257

[10]徐谷仓,加快完成“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艰巨任务推广采用节能减排的科技成果[A]江苏印染助剂23届年会论文集[C]24-28

[11]徐谷仓,加强能源管理大力抓好节能降耗工作[A]2006年度印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l-15

[12]徐谷仓,在当前染整严峻形势下对印染助剂行业的需求[A]浙江印染助剂18届年会论文集[C]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