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yd10601

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包括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据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  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  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财政货币政政策重新定调

  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人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四季度先增投1000亿元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会议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掌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要突出重点,认真选择,加强管理,提商质量和效益。要优先考虑已有规划的项目,加大大支持力度,加快工程进度,同时抓紧启动一批新的建设项目,办成一些群众期盼、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大事。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要把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专家评议

十多年来货币首提宽松

    国务院9日公布的十大举措力度大,出手快.发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烈政策信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以投资为例。中国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13.7万亿元。而这次新安排的扩大内需投资规模到2010年底仅两年多时间内达4万亿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

    综合各方专家判断看,这次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大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前外需减弱,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投资下滑,内需不振,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中国经济存在下滑的风险。此时重新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投资规模启动国内需求,是应时之需、必要之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这一政策曾在1998年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内遭遇特大洪灾等冲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2005年,鉴于国内社会投资明显加快。经济活力充沛,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7年后正式退场,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这次也是中国10多年来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旨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1998年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针对经济中呈现的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如今,货币政策转为适当宽松,意味在货币供给取向上进行重大转变。

    经济学家贾康认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充分表明了这一轮宏观调控措施的鲜明特点。显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连锁反应

十项举措有利于稳定股市

    继前期降息调税等系列措施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9日公布。有关专家认为,这些政策将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预期,逐步消除股市恐慌情绪,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长城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勇认为,这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为应对经济下行所采取的重要政策,此类实质利好的举措将有助于防止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对于稳定资本市场的预期至关重要。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政府密集出台利好政策,或者意在刺激经济增长,或者意在提振投资者信心,然而在金融危机前景不明之时,信心严重缺失的市场难以一时从根本上扭转颓势。利好政策会有一个临界点,其作用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此次十项措施集体出台显示出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坚定决心,虽然短期对股市的直接影响不好判断,但中长期来讲是实质性利好。张勇认为。

    海通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明亮就此认为,这说明政府并不只是在应对经济周期的问题,也是在抓住机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果转型成功。中国经济有望在一个新的平台上继续平稳增长。

综合来看,加大投资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减税等多方面的措施都给经济提供了一个回暖的政策环境,对防止经济的过快下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资本市场来说,十项措施透出正面信号,也给市场反弹提供了支持,对提高市场信心有一定的帮助。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说。

连锁反应

增值税转型给企业减负

    9日公布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增值税转型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增值税转型实际上是给企业减负。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显现的背景下,我国全面推进这一改革有利于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推动企业成为市场长期投资主体。

    增值税目前是我国第一大税种,2007年仅国内增值税收入就超过1.5万亿元,约占全年税收收入的31%。作为流通税的一种,增值税按其本意是对企业新增加的价值征收,而不对购进的价值征税。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与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消费型增值税相比,不允许企业扣除购进的固定资产,导致重复征税。

    专家指出,从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变化主要表现在增值税税基的缩减。接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从而避免重复征税,最大程度地减少税收对市场机制的扭曲。

    平安证券分析指出,增值税转型对股市是一大利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短期可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长期可以刺激投资,提振内需,促进企业技术更新改造,配合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此外,从行业看,增值税转型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全行业设备、工具类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大的机械设备、石化业、电燃水业、建材业、钢铁和食品饮料业等获得较大的抵扣税额。

    增值税改革意味着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可以刺激扩大企业投资,也是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培森对记者说。他指出,增值税转型改革不仅是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增强经济实力的手段,也是继企业所得税改革之后我国税制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青岛早报2008/11/10/2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