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出口企业忙洗牌yd10205

岛城纺织业

阵痛期

忙洗牌

即发华诚染色公司的不掉色、吸水速干

染色技术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成本高企和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压力让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如履薄冰

    早报讯 近日有消息称。纺织品、服装、粘胶纤维出口退税近期将不同程度出现上调。在成本高企和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多重压力中,这对于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但记者在采访中,业内人士却认为这一消息不太可能。市经贸委一位负责人认为,对于青岛乃至全国的纺织行业来说.企业遭遇的阵痛期才刚刚开始。无法忍受痛苦的企业已经大批倒闭,而对于顽强支撑的企业来说。必须得换个活法:对内加强自主创新杀出一条血路.对外谋求行业转型学会多条腿走路。岛城纺织业的阵痛期还将持续多久?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出口退税要打“回马枪”?

    近日来自第一纺织网的消息称,纺织品出口退税回调政策有突破性进展,决策部门已通过并将待机出台此项政策。具体调整为,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上调2%,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4%之外,还将对纺织品主要原料粘胶纤维出口进行巨幅调整,上调可能将达到10个点,从目前的5%上调到15%。纺织品出口退税调整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而自去年7月1日起。服装出口退税率刚从13%下调至11%。如果此次上调的消息属实。那的确让人回味。而记者通过采访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此消息并未得到求证。

    调整出口退税应该不大可能。市经贸委的工作人员称没有接到任何通知。而且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应该只是纯粹的空穴来风。去年七月刚刚下调,目的就是通过政策调整促进行业转型和产业升级.虽然从全国来看.已经有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但政策调整的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用该工作人员的话来说,纺织行业转型的阵痛期才刚刚开始。

纺织行业“元气大伤"

    对于整个纺织行业来说,出口退税调整的消息犹如望梅止渴,虽然没有得到证实,但这样的传闻却让很多企业舒了一口气。实际上,从紧的货币政策、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今年上半年就高达6.5%的人民币升值幅度……所有这些不利的因素就像一座座大山,让很多企业不堪重负。

    不好意思。1至5楼的电梯不开了。只能步行上楼。记者昨日到即发集团技术中心采访时被工作人员告知,为了节能减压降低成本,到技术中心五楼以上才允许使用电梯。记者注意到,集团车间内节能减压的标志也随处可见。市经贸委行业处的相关人员给记者算了笔账:出口占绝对比例的即发集团去年的出口销售额为50亿元,据测算,仅人民币升值就给即发带来了一亿多元的损失。

    国家纺织机械制造行业的大型骨干生产企业、资产总额达5.9亿元的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来自市经贸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该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都出现大幅下滑。其中企业销售额收入为40712万元.同比下降了34%。

    从去年开始。倒闭的纺织出口企业很多。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一位王姓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行业“洗牌”速度加快

    在来势凶猛的市场寒流中。规模小、耗能大、技术含量低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行业洗牌速度正在加快,强者恒强,弱者淘汰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市经贸委行业管理处处长李明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岛城年出口货值在500万以上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多达700余家。但经过近一年的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其中有100多家出口企业开始谋求自主创新,在行业结构调整的推进过程中。自主品牌建设成为行业谋生存优化发展的关键。

    在红领集团外联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件藏蓝色的西装,从外表来看,这件西装与普通西装无异。但外联部主任董鲁青却告诉记者,这件西装中隐藏着秘密:原来这是一件防辐射同时具有保健功能的西装。据介绍。这在国内同行业间属于领先技术,只要通过数据鉴定,可以马上投入市场。

    用董鲁青的话来说,主打中高端路线的红领集团近两年在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价值创新方面杀出了一条血路。不仅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研发出具有绿色环保、抗皱保健等功能性的新产品,建立了围绕企业总体战略的全球MTM运营支撑平台.提升了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水平,而且开始着手在海外跑马圈地”——2006年与法国米兰毗邻的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亚纳一大财团加盟红领,开辟了中国民族服装自主品牌境外加盟的先河。2008年计划在美国纽约、加州建立研发营销机构,董鲁青介绍说,为满足国内外客户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习惯和需求。集团特聘了三位服务于国际高级成衣品牌阿玛尼的设计师,为国内外高级手工量身定制服务。并且还建立了适应快速时尚要求的快速反应电子信息化系统。提供自我设计、自我定制功能的电子商务平台近期也将正式开通,客户登录后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设计自己的服装,过一把设计师的瘾。

    你相信用贝壳、虾壳也能制作出面料吗?把红薯、茯苓等中药提取后加入面料内制成具有保健功能的服装又是什么样的?即发集团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林成兵昨日带着记者领略一下这些高科技的神秘面纱。据介绍,海洋生物甲壳素纤维已经用于保健内衣、袜子、毛巾、口罩等功能性纺织品,基本实现了产业化,下一步将与医用纺织品领域开发合作。

    坚持传统来料加工、贴牌出口的行业模式企业必死无疑。市经贸委行业处一位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纺织行业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活路。虽然目前国内整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加大研发投入、增加产品高附加值、树立自主创新品牌已成为纺织行业求生存的共识。

传统行业或向服务业转型

    市经贸委的相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透露,为促进产业升级,作为传统的纺织行业有望通过多元化发展向服务业转型。从今年年初开始相关工作已经开始筹备,从反馈信息来看,企业对此的态度也十分积极。这是否意味着传统纺织业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对此,市经贸的相关人士解释说,该政策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依托优秀的纺织企业品牌,向高附加值的服务业转型,促进企业多元化发展,多条腿走路可以有效分散各种风险;另一方面在转型的过程中,通过市场调节,竞争力更强、技术含量更高的新型纺织业会异军突起,从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专家观点

纺织业也能做“朝阳”产业

    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行业很多时候都与低层次、低生产率联系在一起。加上近两年多重压力使得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纺织行业也更多地被定义为没有希望的夕阳产业

    我从来没有认为纺织行业是夕阳产业。市经贸委行业处张志友称.恰恰相反,纺织行业其实是大有前途的朝阳产业。他认为.我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处于来料加工的地位.这导致了纺织行业发展模式出现了畸形服装在国内是产品,在纽约是商品.到了法国则变成了艺术品。他举例说,像LV、GUCCI等国际顶端服装品牌长久不衰,其附加值不知道是即墨路小商品市场上卖的几十元一件衬衫的多少倍。相比国外,国内的高端服装市场尚未发育.从这一点上来说,纺织服装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青岛早报2008/7/14/14 记者崔菁菁摄影报道

退税多“二点”即发多挣2000万

部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昨起提高两个百分点让岛城企业“拍手叫好”

    早报讯 传闻已久的纺织出口退税上调一事终于被证明并非空穴来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已联合下发通知,自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将部分竹制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这对于饱受本币升值、原材料上涨压力冲击的纺织出口企业来说,是个实实在在的利好。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小幅上调出口退税难以从根本上缓解纺织出口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但在政策上的利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纺织出口企业目前正遭遇的行业阵痛

两大利好让企业得实惠

    出口退税从8月1日起正式上调了,这对企业来说真是一个大的利好消息。青岛即发集团党委书记潘维胜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兴奋之情。作为岛城纺织出口企业的龙头标兵,出口占绝对比例的即发集团在本币持续升值等种种不利因素的压力下步履维艰。据介绍,该集团2007年的出口销售额为50亿元,仅人民币升值就给企业造成了近1亿元损失。按照上半年的出口情况计算,此次出口退税上调两个百分点。能够给该集团直接带来近2000万元左右的纯利润。

    记者随后采访了红领、绮丽等多家服装出口企业,他们均表示,虽然出口退税上调的幅度并不能彻底帮企业走出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但是出口退税上调两个百分点.相当于将企业出口总额的1%.直接增加到企业毛利润中,对于企业来说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其实除了政策上的实质性利好,最被出口企业诟病的人民币升值问题近期似乎也有了一线转机:虽然一季度人民币升值幅度高达4%,但进入四月中旬之后,人民币汇率却出现企稳之势,近期更是呈现出高频度的双向波动。业内人士分析,虽然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不变,但下半年汇率政策极有可能出现调整,人民币升值幅度会减缓甚至企稳。倘若真的如此,国内外贸出口企业无疑会大松一口气,离真正走出困境也为期不远了。

岛城企业谋求“华丽转身"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在整个国内纺织行业遭遇“寒冬”的大背景下,岛城纺织出口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今年我市纺织出口总额累计为101.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17.2亿元,同比下降13%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上调出口退税,表明了国家对纺织出口企业的政策态度,说明政府决心加大力度对纺织出口行业予以政策扶持,以帮企业走出困境。同时,岛城纺织行业也开始内外兼修,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中谋划新的活法

    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岛城纺织企业在行业阵痛期中已经加大了研发投入,通过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以及树立自主创新品牌等措施,力求在困境中早日完成华丽转身

相关链接

出口退税率 五度大调整

    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曾5次大幅度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对纺织服装业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共有11次。从1994年的13%降至1996年的6%。1999年将纺织品的退税率上调至15%、服装调至17%,2003年又决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将纺织服装均下调至13%。2004年新一轮税制改革启动,之后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退税率有两次调整。分别是2006年9月15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11%;2007年7月1日起,服装、鞋帽和箱包的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11%,而皮革毛皮制品和粘胶纤维则降至5%。

青岛早报2008//8/2/28(记者 崔菁菁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