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答记者问yd9808
今年首要任务:控制物价和抑制通胀 |
温家宝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只要政策得当措施有力, 我们完全有信心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局面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张德江、王歧山,18日上午应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姜恩柱的邀请,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温家宝总理首先向中外记者介绍了各位副总理,他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了,会议产生了新一届政府。现在我把和我一同出席这次记者招待会的各位副总理向大家介绍一下:坐在我旁边的是李克强,他是我们副总理中最年轻的,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这位是回良玉,大家都熟悉了,他是上届政府的副总理,这次是连任。我们还有两位新任副总理,一位是张德江,一位是王峙山,他们都曾经担任过"地方大员"。 |
未来挑战 "我脑子里在盘旋四件事情" 凤凰卫视记者:上届政府曾经遇到两次令全球华人为之牵挂的突发性灾害。五年前,新任总理的您经历了"非典",人们还不知您当时的心路历程。5年之后,突如其来的南方冰雪灾害,人们又看到您走在抗击雪灾的前线,这场灾害让您感 受到了什么?未来5年您将还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温家宝:5年已经过去了,"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一个领导者应该把眼睛盯住前方,把握现在,思考未来。我脑子里在盘旋四件事情: 第一,要使中国的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同时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这就必须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物价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隐臧的风险是经济可能出现的波动,我们必须在这两者之间走出一条光明的路子。 第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这就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需要勇气、决心和献身精神。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如果说前者是因的话,后者就是果。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第三,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如同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第四,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果我们的国家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宏的博爱,有比高山还要崇高的道德,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 朋友们,我想对你们说: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让人们幸福快乐地过得更好,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赢得应有的尊严,我愿意献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 关于物价 有信心控制过快上涨局面 人民日报记者:两会期间人民网和其他十多家网站都做了"两会关注热点"或者"我有问题问总理"的网上调查。参与网民达数千万,提出的问题超过百万。大家关注度最高的是物价问题。您在报告中提出,今年物价涨幅控制在4.8%左右,请问总理,新一届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实现这个目标? 温家宝:两会期间我一直在上网。广大网民向我提问题、提建议,甚至为我分忧,多达数百万条,参与的恐怕有上亿人。这么多群众以如此高的热情关注两会,特别是关心政府的工作,使我深受感动。他们的意见、批评都是对政府的信任、支持、鼓励和鞭策。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群众之所以用这么大的精力来上网写问题、提建议,是要政府解决问题。在这里我不可能一一回答大家的问题。确实,在众多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物价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物价上涨过快,给群众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抑制通货膨胀,不仅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的重要任务。我们提出了今年CPl确定为4.8%左右的预测目标。说句老实话,实现这一目标是不容易的,特别是今年头两个月我们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冰雪灾害,这就给控制物价带来更大的压力。但我们依然没有改变这个目标,主要出于两点考虑;第一,它表明政府的决心,要把控制物价和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第二,它稳定老百姓对物价的预期。在物价上涨较快时,人们对物价的预期比物价上涨本身更可怕。我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目标,也是有根据的。现在我们的粮食储备还是在1.5亿吨到2亿吨有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局面。 就业问题 5年内让5000万人找到工作 中央电视台记者:刚才总理说领导者的眼晴要盯住前方。总理在改府工作报告中谈到2008年的工作,这是比较近的前方,而本届政府所面对的5年是更远的前方。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钓目标是什么?在目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怎样保证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出现大的波动? 温家宝:我去年曾经说过,我这个人是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人。我认为"患生治"。未来的5年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充满机遇和希望,但也面临困难和艰险。我在报告中只讲到2008年的任务,没有讲今后5年的打算。因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新一届政府还没有组成。现在,我确实应该考虑今后5年的任务。我在想,在今后的5年,要使中国经济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有一个更大的提高,使社会公平正义有一个更大的推进,使改革开放迈出更大的步伐。首先,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抑制通货膨胀。这不是一年的任务,而是五年的任务。第二,要在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有新的突破。重点抓好两个环节:就是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第三,有三件工作必须紧紧抓住:一是大力加强农业,特别是增加农业的投入,使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保持稳定增长,使农民收入保持稳定提高。二是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5年内要解决大约5000万人的 就业问题。三是努力实现"十一五"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第四,在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上,我们准备建立四个体系: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体系、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以及包括失业、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推进改革,包括农村改革、企业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和政府自身改革。 两岸关系 继续扩大经贸交流范围 台湾工商时报记者:这两年来,两岸关系虽然起伏很大,但是,两岸经贸关系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大陆经济发展和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对台湾的资本市场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再过几天,台湾内部要有一个变化,台湾老百姓对于这个变化的看法是,不管是什么人当选,他们都希望台湾的未来能够更好,台湾的经济发展更好,至少在区城经济竞争中不要再落后。请问总理3月22日之后,大陆方面有没有可能和台湾在经贸合作方面有进一步的往来?大陆是否会对台湾实施更多的经贸优惠政策?比如两岸能不能协谈类似CEPA这样的协定,或者大陆开通"直通车"来提振台湾的资本市场? 温家宝:请记者女士转达我对台湾同胞的问候。正如你所说的,两岸经贸关系这些年有很大的发展,这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关于进一步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己经讲得很清楚了,就是继续推进两岸经贸交流,特别是尽快实现直接"三通"。加强两岸经贸关系,可以用八个宇来概括,就是"加强合作、互利共赢",这是一条根本原则。我们在认真地履行自已的诺言,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我们一定要努力去做,而且要把它做好。从2005年到现在,我们对台湾同胞实施了大约60项优惠政策措施。为了台湾同胞的利益,我们甚至愿意作出必要的牺牲,比如说大陆与台湾的贸易,台湾保持着多年的巨额顺差。2007年两岸贸易额超过1200亿美元,台湾的顺差超过700亿美元。台湾至今限制大陆产品进入岛内,多达2000多种。即使这样,我们对台湾还是放开市场,包括农产品市场。在台湾同胞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主动来帮助同胞销售水果等农副产品。至今台湾还限制大陆的企业到台湾投资,而台湾进入大陆的企业已经多达7万多家,投资金额460亿美元,如果加上通过第三方进入中国大陆的投资超过700亿美元。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抿恩仇"。我们将继续扩大同台湾经贸交流的范围,包括投资、贸易、旅游、金融,提高合作的层次。在这些问题上,我们都可以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来进行协商。这样做,实际上是发挥了两岸互补和互利的优势。 机构改革 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是1982年以来的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人代会已经批准了这个方案。请问总理,下一步政府将如何实施这个方案?特别是政府,包括地方政府在内,将怎样加强自身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 温家宝:关于政府改革和机构改革,我们已经讲了很多。我今天就你这个问题再讲三个方面的看法: 第一,政府及其所有的机构都是属于人民的,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政府的任务就是保护人民的自由、财产和安全。我们所说的公共服务,就是要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我们要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第二,要使政府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公开、透明。只有政府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情况,它才能够进步;也只有人民了解政府作为的真实情况,人民才能给政府以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批评。我和我在座的同事们都懂得一个道理: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第三,我想讲一个公共财政的问题,这是很少涉及的问题。我们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使公共财政更好地进行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改善民生和改善生态环境。 其实,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的程度。在今后5年,我们要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 |
青岛早报2008/3/19/2据新华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