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大学信息剪报yd9803 原载:《通友信息》第16期 |
|
·陈小宁 美国大学如何挑选学生 前些天,我收到Duke University(中文叫:杜克大学)寄来的校刊封底的内容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在感谢(Thank you) 大字下的数字是这样写的: ● 2006到2007年度中共有98000个人捐款,其中半数以上是校友和他们的家长。 ● 从2006年6月底到2007年7月初共收到美元3亿8千另5万9千9百93元。 ● 其中的8千万元将用於学生的奖学金。 ● 超过2千6百万进入大学年度基金。 ● 大约1亿2千万用於大学的医疗。 ● 2千5百万以上用於诸如体育等的专项奖学金。 ● 约4百万用於学校的图书馆。 从以上的数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好的大学一旦建立 了资金上的良性循,是不愁招不到好学生的,而将来学生毕业后,对学校的回报又是从使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就用倒推的方法来分析一下,如何使学校能有发展。 学校的发展需要钱,有钱可以有好的待遇使教师工作稳定,有钱可以买更多的设备而建立更好的教学环境,同样有钱可以用奖学金或助学金招来更好的学生。所以“钱"字当头并不为过。 那么,钱从何来?钱可以从社会上来,可以从企业来,也可以从个人来。社会上是由於得到学校的影响和照顾造就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社区可以得到税收,但除了较小的奖励外,我不认为会有大笔的捐助。企业的赞助是由於企业得到了好的项目或产品,有了好的效益才会有能力回报,因此,这种回报是有条件的。同时也需要学校办得好,水平高。当然还可以走学校和企业联合的路子,我觉得许多社区大学和当地企业有某种程度的紧密联系,学校为企类培养特定的人才,企业就成了学校赖以生存的方法了。最後一种就是个人的捐款行为了。 相对於以上的几种情况来说,个人的捐助是唯一不需要回报的方法。 那么谁能是这一类我们称之为“富人”的人呢?能捐钱的应该是那些用不着这些钱并且有捐钱习惯的人。我以为大公司的CEO,或是高层领导,以及家传贵还在向前推进的人。当然他们一定是校友。否则为什么要捐给你们学校而不给别的学校呢。 既然是校友,就是说要么他是学校的毕业生,要么他的家人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总是和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如今能够向学校捐款,说明他对学校充满感激之情,可以说学校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使他认为祗有这样做对学校才算是有一种交待。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对於学校来讲是成功的标帜。 现在的前题非常明确:什么样的学生可以被培养成这样的校友? 答案也非常简单: ●聪明好学的基础。智商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要素,没有事半功倍的能力就不会走在事业的前沿。也不会有进取心。 ●乐善好施的品质。一个自私的人是不可能担当起忧天下人之忧而先忧,乐天下人之乐而后乐的重任的。况且一个不会为他人着想,不会为家庭,为社区,为国家负责任的人就祗有鼠目寸光。 ●领导才能的素质。这是现代社会主动进取的基本素质。没有团队精神,没有组织才能的孤军奋斗是没有希望的。 三者看似简单,但兼而有之却并非易事。这概念与我们熟知的德智体三好标准有类似的地方但更加全面。德智体考察的还是个人的现行基本情况,而在此的三条标准则已经考虑到今后的发展趋势。 考察学校对於学生的录取情况统计,符合第一条的是学习成绩为优良,而非全优。单项满分为800的大学人学考试就是项级院校也没有超过750的要求。第二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过一定小时数的社区志愿者活动,其要求是必须的。而第三条是要求学生在所参加的任何组织中担任过负责人的角色。而作为第一负责人的得分可能比第二位的高出数倍。 典型的例子有:1)正面的:富翁的女儿靠捡废品帮助穷人数年如一日,最後被项尖的学校录取,其学习成绩祗有中上等水平。2)负面的:亚裔学生全A成绩加上SAT满分,竟然没有一所重点学校录取,最後祗能上社区学校。无数的例子证明美国的大学录取绝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标准。难怪今年Duke University的校长在开学致辞中说到:今年Duke大学拒绝了超过700名在学校成绩排名第一名的学生的入学申请。 通遇以上的分析,我们基本上确定了美国大学对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的中学生的要求是: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具备为社会服务的基本素质和能够担当重任的领导才能。而对於重 点大学来说是三者缺一不可。 |
|
■ 多维社记者纪军 全球大学最新排行 美英占统治地位 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l1月9日将刊出的2007年全球大学排行榜中,美国和英国占据统治地位:美国哈佛大学蝉联第一名;英国剑桥、牛津及美国耶鲁大学同列第二。 英国的伦敦大学与美国的芝加哥大学首次挤进前10名;前50名大学仅有8所来自亚洲,其中香港与中国各有两名。北京大学名列第36名,清华大学居第40名。 据11月8日出刊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消息,这项由QS Quacquarelli Symonds进行的全球高等学府排名调查,是连续第四年举行,规模涵盖全球主要的大学,是申请就读大学学生的重要参考。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美国和英国在最新公布的世界顶尖大学排行榜上占据主导地位,彻底击败了欧洲大陆最著名的院校。 英国在该排行榜上大获全胜,有4所大学入围前10名。但对德国而言,该排行榜尤其令人失望。尽管德国政府努力打造一批精英研究型大学,但该国排名最高的大学海德堡大学(Heidelberg)仅名列第60位。 在用于评判整体分数的六项指标中,哈佛大学其中三项的得分最高,分别是国际学者意见、本国和跨国雇主做出的质量评估,以及师生比例。英国的大学占据了前五名中的三席。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列第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排名第五。 由于丰厚的工资和研究经费,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许多世界顶尖学者首选的国家。因此,大量美国大学在“同行评估"指标中获得高分,核指标占总分数的40%。 在雇主意见和平均每位学者的成果被引用次数(六个指标中的另一项)方面,英国顶尖大学获得高分。人围前十名的四所英国大学,从一项政府研究经费中获益。该体系严重偏向于表现最好的大学。 报道指出,欧洲大陆在该排行榜中的整体表现槽糕。与美国或英国相比,这些国家的研究经费分配往往更加均衡,导致大学之间的质量差距没有那麽明显。欧洲大陆排名最高 的大学是巴黎的里昂高等师范学院(Ecole Normale Suprieure),位居第26位。 在此次调查中,耶鲁大学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列第二。该校校长列文(Richard Lev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灵活而注重精英院校"的教育经费体系使美国大学获得了“一项优势"。在美国,多数教育经费都发放给了想出好创意的个人或者由个人组成的小团体。 据悉,《泰晤士报》每年均会举办全球大学排名,这次调查机构收集多项数据得出排名结果,其中包括取得5101位学者,1482家国际公司的意见,以及参考国际教职员所占比率、 国际学生比率、学生与全体教职员的比率、全体教职员论文引用次数等。 除了北京大学排在第36位和清华大学位居第40位外,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也跻身"世界50名校"。 调查单位指出,国际化是近年来大学教育的重要趋势,大学通过全球性策略联盟、加强研究、增加招募国际学生及共同教学等方式,使大学校园朝全球化发展。调查显示,全球前一百名大学中,亚洲的学校数比去年增加一所,共13所入榜;欧洲大学则由一年前的41所减少到35所;北美地区的大学则由去年的37所增加到43所。 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司)是世界领先的职业教育咨询公司,1990年由工商管理硕士沃顿建立,总部位于英国。该公司在巴黎、新加坡、华盛顿以及北京均有分部。 2007年全球大学排行榜前20名: l、哈佛大学,2、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并列),5、伦敦帝国学院,6、普林斯顿大学,7、加州理工学院,8、芝加哥大学,9、伦敦大学,10、麻省理工学院。11、哥伦比亚大学,12、加拿大马吉尔大学,13、杜克大学,14、宾州大学,15、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6、澳大利亚国立大学,17、东京大学,18、香港大学,19、斯坦福大学,20、美国卡内基大学、康乃商大学(并列)。 名列前50名的亚洲大学: 东京大学(第17名)、香港大学(第18名)、京都大学(第25名)、新加坡国立大学(第33名)、北京大学(第36名)、香港中文大学(第38名)、清华大学(第40名)、大阪大学(第46名)。 |
|
第一名与并列第二名的四所大学的风光照片见下图 |
|
|
|
美国大学灵活的入学机制 一、首先体现在对高中应届毕业学生的录取机制上。 在中国是一张试卷定终生的高校入学机制。在美国,学校根据自已学校的标准设定录取条件。这些入学条件有的是刚性的,有的是弹性的。比较好的大学设置的门槛较高。 刚性入学条件有: 高中所有课程和学业的成绩; 美国的中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在高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学科和不同层次的课程,而选课的结果将影确到高校对学生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的评价。学生的总体学业成绩可以用一个总体的等级平均分来表示。 高中校长或资深人士的推荐信; 美国的高等学校,尤其是重点大学非常重视这个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能够得到校长的推荐函,只有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得到这个重要的上优秀大学的砝码。另外,校长撰写的推荐函的内容一般情况下都是非常谨慎和客观的,如果推荐函有太大的夸大程度,这个校长以后的推荐函将永远失去效用。这充分体现了美国高校录取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其他的弹性材料可以包括学生高中学习时发表的作品、获奖情况、撰写的项目等。学生在高中毕业前将自己的这些有分量的材料准备好,然后给自己希望去的学校写“入学申请函”,索要入学申请表,并将这些材料寄给学校。高中毕业生可以向几个大学同时发出入学申请,所以有时一个学生可能得到几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美国高校的这种录取机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情况和长期学习情况的考察,有利于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体现了灵活的录取机制。 二、美国大学灵活的入学机制还体现在学生对大学的类型和层次的灵活选择上。 美国的大学分为四类,学习好的家里又有钱的学生上私立名牌大学研究性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学习好的家里没有钱的上公立名牌大学(研究生大学),如加州大学系统的伯克莱大学、洛杉机大学;学习不好的但家里有钱的上普通私立高校;学习不好的家里又没钱的上普通公立大学,如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的学校或社区学院;学生在申请高校时,就会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家庭的经济状况量力而行,申请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三、美国大学灵活的入学机制还表现在各大学之间灵活的转学机制上。 转学机制是两个学校之间对课程和学术水平的相互认可。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低级院校向高级院校转学。这种灵活的转学机制,激励了很多社区学院的学生,也为学生的不断成长、成才建立了一个灵活的机制,同时也是学校吸引生源的机制。 四、美国大学灵活的入学机制还表现在面向终生教育的弹性学制的入学管理机制上。 美国大学的弹性学制为学生的入学提供了灵活的选择和便利,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美国教育网) |
|
留学美国有四大认识误区 随着美国留学签证的进一步放松,留学美国的热潮不断升温,不少学生将美国当作留学的首选国家。不过,针对学生及家长的一些认识上不够明晰的状况,日前上教留学的李维平老师提出了四大误区。 误区一:规模越大教育质量越好 美国高等院校的类型主要有四种,分别为社区学院、四年制学院、大学以及专门学院。其中四年制学院一般是私立大学。学校规模比较小,班级也小,经常由教授直接给学生授课,学费一般也比较昂贵,在美国很多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都愿意先把孩子送入四年制学院攻读本科。而大学一般规模比较大,除了本科学院外,还有研究生院,提供从学士学位一直到博士学位的各类课程。大学通常是攻读研究生课程的首选。 误区二:学校专业排名最重要 美国的院校总数超过3600所。如果只把目光集中在少数精英云集的顶尖名校,其实就等于放弃了一大批十分优秀的学校。在选取学校时,可以参照以下因素选择适合自己攻读的学校。1、学校及专业排名,但这绝不是惟一的标准;2、学校的录取标准;3、课程设置、考试方法及评定标准;4、学校的教学力量,尤其是对读本科的学生;5、费用;6、学校奖学金的发放情况;7、学校招收海外学生的情况;8、学校的地点。 误区三:考好托福就能申请好学校 一些学生和家长往往误以为TOEFL或者GRE分数考得很高,或者自已的GPA(平均积点)很高,就能够获得对方学校的录取。其实不然,美国的大学是根据学生提供的材料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作综合而全面的评定,主要根据以下因素进行评估: 1、你所就读的学校、所学课程及使用教材、教学要求的难易程度;2、你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GPA);3、你的标准化考试成绩;4、你在某个专业领域内知识和技能发展的深入程度;5、认真构思及撰写的个人陈述;6、你的暑期活动或者校外工作经历等。 误区四:拿到全奖就等于拿到签证 学校申请与签证申请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成功的学校申请并不意味着签证申请也能够成功。 学校关注和评价的主要是申请人的学术能力及潜力;而使领馆的签证官主要评估的是申 |
|
请人留学目的的真实性可行性,学习经费是否充足,以及申请人学成后回国的可能性。有全奖仅仅表明你有足够的经费在美国学习,而不能证明其他同样重要的条件。只有申请人能把赴美留学的计划作充分的,理性的评估,从现实的角度考虑留学的可行性及将来的职业规划,并以此为指导来申请学校,才能令签证官信服,最后签发签证。(世界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