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涤纶/莱卡混纺织物染整工艺探索yd9709
刘建平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收稿日期:2007-08-06
作者简介:刘建平(1964-),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染整助剂的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
原载:染整技术2008/1;25-27
【摘要】介绍了变性涤纶和莱卡的性能及面料的特色,叙述了他们混纺织物的染整工艺,探索了染整工艺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指出了染整工艺中主要参数的范围。
【关键词】变性涤纶 莱卡 染整工艺
【中图分类号】TS190·64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08)01-0025-03
莱卡是杜邦公司用干法纺丝生产的聚酯型氨纶,可抗伸到原长的4-7倍,回复率100%,与橡胶相比,弹性更长更持久,而且重量轻1/3。目前,莱卡巳被广泛用于纺织产品生产的各个领域,其在服装行业的应用也十分宽广,从轻薄贴身内衣到厚重外衣、从运动装到时尚套装等。
变性涤纶CDP出普通涤纶和3,5-间苯二甲酸磺酸钠共聚而成,由于第三单体的加入,原来十分紧密的分子结构变得相对疏松,手感柔软,但强度也较差,容易擦伤;另一方面分子结构中引入磺酸基,CDP纤维吸湿性有所提高,而且能用阳离子染料染色。CDP纤维和Lycra纤维通过组织设计,获得
良好的弹性效果,适合于居家休闲及一些非剧烈运动穿着。
1 染色工艺
l·l 织物规格
15Ocm
80 % 44/24 CDP/2O % T162B Lycra;
150cm 80 % 44/24 CDP/20% 44H350SD Lycra。
1·2 工艺流程
针织布→水洗→前定形→染色→烘干→后整理→质检。
1·3 工艺参数
1·3·1 水洗
设备:Babco D21220 开放式水洗机
1·3·1·1 工艺条件
车速(m/min) 20-22
水洗温度(℃) 60-80
清洗次数 2槽
1·3·1·2 水洗处方
处方: 净洗剂(g/L) 3
分散剂(g/L) 2
抗皱剂(g/L) 2
pH值 4.5
1·3·2 前定形
设备:Babock定形机
1·3·2·1 工艺条件
前定形温度(℃) 185
车速(m/min) 20
时间(min) 1.5
1·3·2·2 工艺处方
抗氧化剂(g/L) 30
pH值 4.5
1·3·3 染色工艺
设备:Thies经轴染色机
1·3·3·1 染色工艺处方
处方:匀染剂(g/L) 1.5
消泡剂(g/L) 0.5
冰醋酸(g/L) 1
阳离子黑 x
阳离子蓝黑 y
pH值 4.5
1·3·3·2 升温上染工艺
在室温染液中加织物,运转5min后先后加入消泡剂、匀染剂、醋酸和染料,然后以2℃/min的速度升温至70℃,放慢升温速度至l℃/min升温至98℃,再以l.5℃/min的速度升温至11O℃,保温染色45min,后降温排液,淋洗,换水,加入醋酸和固色剂ECO(见1·3·3·3),然后升温至80℃,保温3Omin后降温排液,淋洗,换水,加醋酸和净洗剂L-1OO(见1·3·3·4),升温至50℃,洗涤3Omin,降温排水。
1·3·3·3 后处理工艺
处方:固色剂ECO(g/L) 6
冰醋酸(g/L) l
1·3·3·4 残留物去除工艺
处方:净洗剂L-100(g/L) 1
冰醋酸(g/L) 0.7
1·3·4 烘干
设备:BABCOCK定形机
工艺条件:烘干温度(℃) 150
机速(m/min) 25
时间(min) l
1·3·5 后整理
设备:BABCOCK定形机
1·3·5·1 工艺条件
后整理温度(℃) 120
机速(m/min) 20
时间(min) l
1·3·5·2 工艺处方
处方:柔软剂(g/L) 15
吸湿排汗整理剂(g/L) 15
冰醋酸(g/L) 1
pH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水洗
变性涤纶/莱卡面料在喷丝、整经、织造过程中会有一些油渍,还有一些小分子的低聚物,在水洗中必须把它们充分地去除,以避免在后续的染整加工中造成硅油及低聚物引起的色差。但是由于变性涤纶的性能不同于正常涤纶,在水洗过程中一定要把温度控制在60-80℃,并且对织物布面不能有很大的挤压力,否则会产生无法消除的压痕,在染色后出现压疵处颜色不一致。
2·2 前定形
变性涤纶和莱卡混纺织物前定形时,由于氨纶的物理性能,温度只能在185-198℃之间,这样既不损伤氨纶纤维,又能保证尺寸稳定性和织物平整度。
2·3 染色
2·3·1 染色升温
变性涤纶CDP为阳离子可染涤纶,考虑到莱卡纤维的染色温度,故将染色温度定在110℃。染浴温度为70℃以下时,阳离子染料对CDP纤维的上染率是很低的,这时升温可快一些,一般控制升温速率为2℃/min。70℃以上即到达玻璃化温度时上染速率明显增加。因此,70-98℃阶段应严格控制升温
速率为1℃/min,以降低初染率,保证较好的匀染性。最后控制升温速率为1.5℃/min升到11O℃,在此温度保温染色。
2·3·2 防止色花
2·3·2·1 色花产生的原因
由于涤纶超薄织物克重低,这就造成和厚重织物相同重量时,长度却相对增加,若织物幅宽小,长度就会增加几倍,织物在设备中运转一周时间相对增加,大量织物堆压在一起,不能有效运转起来,如升温过快就很容易造成色花、打结现象。另外,设备也是造成色花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现有的高温溢流染色机有一定的缺陷,容易产生色花。
2·3·2·2 防止色花措施
(1)合理选择染料。应选择上染速率较接近的染料即配伍性好。对于一般涤纶织物而言,三种染料混拼,不易造成色花现象。但对于变性涤纶超薄织物而言,要根据染色深浅选用不同的染料。一般染浅色时,染料用量少,应采用低温型染料。低温型染料分子小,扩散到纤维内部较容易,即上染速度快,应控制升温慢些。而染深色时,染料用量大,应选用高温型染料,高温型染料分子大,扩散到纤维内部较难,即上染速度慢。所以,控制升温速度应快些,但保温时间必须足够。
(2)选择合理有效的匀染剂和修补剂。应选择效果较好的阴、非离子型匀染剂,可以有效抑制因升温过快等原因造成的染料急剧上染,起到缓染作用,避免色花。另外,如果一且产生色花,可以选用合适的涤纶修补剂,对坯布加以修复,重新利用,不会造成更大的浪费。
(3)加大染色浴比,一般浴比1:20到1:25左右最佳。增加浴比可提高坯布带液率,使染料均匀有效地充分上染到纤维中去,从而避免产生色花。
2·3·3 防止擦伤
(1)染色设备选型。应首选经轴染色机,这种染色机的织物不动,染液由内向外循环使染料均匀有效地染到纤维中去,防止织物打结、擦伤。
(2)坯布染色前后运输过程中,一定用塑料袋包装,避免它与接触的不光滑面擦伤。
(3)染色缸内与坯布接触的任何部位都要打磨光滑。
(4)加大染色浴比,提高坯布带液率,从而减少坯布擦伤。
(5)染色时加大浴中柔软剂。由于染色过程中坯布运行时,相互挤压、碰撞,特别是到了高温110℃,纤维迅速膨胀,容易相互缠绕,从而产生擦伤。加入浴中柔软剂,可以有效避免这种现象。但要注意,一定加阴、非离子型的,否则会影响织物吸水性。
2·4 烘干及后处理
2·4·1 布面的门幅、克重控制
由于热定形已经基本上确定布面的门幅。克重等物理性质,后道烘干可以改善变性涤纶/莱卡混纺面料的回复性能。温度越高,对改善性能越好,但需要考虑染料的升华牢度及泳移,故选在15O℃左右。
2·4·2 织物柔软性、吸湿性
为了赋予变性涤纶/莱卡混纺织物更好的柔软性、吸湿性等穿着舒适效果,一般在后整理加入适量的柔软剂及亲水整理剂以达到更好的穿着效果。
3 结论
(1)变性涤纶/莱卡混纺织物在水洗过程中一定要把温度控制在60-80℃,并且对织物布面不能有很大的挤压力。
(2)变性涤纶/莱卡混纺织物前定形时,温度要控制在185-198℃之间。
(3)变性涤纶/莱卡混纺织物染色首选经轴染色机,并控制好升温速度,选好染料和助剂。
(4)变性涤纶/莱卡混纺色织物烘干温度应控制在150℃。
(5)变性涤纶/莱卡混纺色织物无论宽松或窄身的设计,同样的舒适自然,没有折皱,也不会太宽松,而且完美合身,充分体现简单的美感,时刻贴身享受。
4 参考文献
[1]陶乃杰,染整工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0
[2]杨如馨
戴孟卓,酸改性多组分共聚酯纤维染色性能研究[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6(1);48-55
[3]王家昭等,氨纶弹力生产及其应用[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9
[4]沈兰萍等,新型纺织产品设计与生产[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5]王风凯等,染整加工对氨纶弹性性能的影响研究[J]印染,2001
[6]沈涂清,氨纶的特点及其弹性织物在染整加工中应注意的事项[J]染整技术,1997,19(6);19
[7]范雪荣
局金云,氨纶纤维的结构和弹性特点与氨纶经编弹力织物染整加工的关系[J]纺织学报,1994,15(10);456-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