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的几个化学项目的检测yd9005
陈小诚 国家棉印染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原载:
2007年中国国际染整新技术暨染色一次成功率论坛演讲与交流资料集;143-148
在GBl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纺织品的甲醛、水萃取液pH值和禁用的偶氮染料三个化学项目皆规定为基本必控项目,它们的检测也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一、纺织品甲醛含量的检测
甲醛在常温下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的浓度通常为35%-40%,具有特殊刺激性,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黏膜。甲醛容易氧化,极易聚合,甲醛溶液放置时间过长或气温较低时,会逐渐形成乳白色或微黄色沉淀的聚甲醛。甲醛对生物细胞原生质是一种毒性物质,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仍有报道甲醛可能会诱发癌症。甲醛含量的检测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测定游离水解的甲醛,即模拟人体穿着时的甲醛游离,常用的方法为GB/T2912.1-1998《纺织
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等效采用ISO 14184.1-1998,以及JISL1041:2000《树脂整理纺织品实验方法》。二是测定释放甲醛,即模拟仓库储存时的甲醛释放,常用的方法为GB/T2912.2-1998《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第2部分:释放甲醛(蒸气吸收法)》等效采用ISO 14184.2-1998,以及AATCC 112-2003《密闭容器法测定织物中甲醛的释放》。在GB18401-2003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是GB/T2912.1-1998。
(一)G8/T2912.1-1998
1、检测原理
一定质量的试样在一定温度下萃取一定时间,萃取液用显色剂乙酰丙酮显色,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液的吸光度值。对照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出纺织品上的甲醛含量。
2、检测过程
(1)试样的测定
剪碎试样,分别称取1g 3份 (精确至l0mg),各加入100ml三级水,置于40±2℃的水浴中,振荡萃取60±5min,冷却后用砂芯坩埚过滤萃取液。吸取5ml的萃取液,加入5ml的乙酰丙酮,在40±2℃的水浴中显色30±5min,生成黄色物质。再用分光光度计在黄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412mm处以三级水5ml和乙酰丙酮5ml混合作空白,测定显色液的吸光度值。若甲醛含量较高,须用乙酰丙酮稀释显色液后再测定。
(2)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配制一系列(不少于5个)不同浓度的标准甲醛溶液(c),在412mm处以三级水5ml和乙酰 丙酮5ml混合作空白,分别测定甲醛溶液5ml和乙酰丙酮5ml混合显色后溶液的吸光度值(A),绘制吸光度-浓度(A-c)的标准曲线。
3、计算
A =
As – Ab - (Ad)
式中:A一 校正吸光度;
As 一 试样测得的吸光度;
Ab一 空白试剂测得的吸光度;
Ad一 空白样品中测得的吸光度(仅用于变色或沾污的情况下).
F = |
c×lO0 |
m |
式中:F一从织物样品中萃取的甲醛含量,
c一 读自工作曲线上的萃取液中的甲醛浓度,
m一 试样的质量:g
计算三次测定结果的均值。
4、注意事项
(1)由于有色纺织品也有一定数量,Ad不能轻易忽视。
(2)当计算值超过5O0mg/kg,即吸光度值超出标准工作曲线的范围而稀释显色液后,计算公式中要乘以稀释倍数。
(3)方法标准规定的测定范围是甲醛含量为20mg/kg到3500mg/kg之间的纺织品,故检测结果小于2Oµg/kg时,建议写作"<2Oµg/kg "。
5、标准甲醛溶液的滴定
标准甲醛溶液的滴定使用的是酸碱滴定法,即用百里酚酞作指示剂,稀硫酸滴定甲醛溶液。此反应的变色很不明显,可将pH计电极插在烧杯中,根据pH计读数的变化确定滴定终点。
6、双甲酮确认
对某些甲醛含量较高的检测结果存在怀疑时,标准规定,必要时需补充双甲酮确认试验,以排除除甲醛外的其他物质引起的吸收,但是标准对双甲酮确认的结果没有说明。由于双甲酮与甲醛形成无色缩合物,双甲酮确认试验的结果有3种情况:
(1)在412mm处的吸光度值等于零,说明试样的吸光度完全由甲醛产生,维持试样的检测结果。
(2)在412mm处的吸光度值等于试样的吸光度值,说明试样的吸光度值完全由甲醛外的物质产生,推翻试样的检测结果,甲醛含量未检出。
(3)在412mm处的吸光度值不等于零,且小于试样的吸光度值,说明吸光度值部分由试样的甲醛产生,部分由其他物质产生,推翻试样的检测结果,计算试样的吸光度值与双甲酮确认试验的吸光度值的差值,结合标准工作曲线得出试样的实际甲醛含量。
(二)国家对纺织品中残留甲醛的限量规定
国家(相关部门) |
纺织品分类 |
限量要求(mg/kg) |
中国 GBI8401-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
婴幼儿类:包括尿布、尿裤、内衣、围嘴儿、睡衣、手套、袜子中衣、外衣、帽子、床上用品。 |
≤20 |
直接接触皮肤类:包括文胸、腹带、针织内衣、衬衫、裤子、裙子、睡衣、袜子、床单、被罩、。 |
≤75 |
|
非直接接触皮肤类:包括毛衫、外衣、裙子、裤子、桌布窗帘、沙发罩、床罩、墙布。 |
≤300 |
|
日本 (厚生省1974 年34号令) |
24个月以内婴儿用品:包括尿布、尿布套、围嘴巾、内衣裤、手套、袜子、外衫、帽子、衬衣、被褥等。 |
吸光度(A-Ao) <005 |
24个月以上及成人用品,包括内衣裤、手套、袜子及日式布袜、假发、假睫毛、假须、袜带等之贴合剂。 |
75以下 |
|
成人中衣,包括衬衣等。 |
300以下 |
|
成人外衣。 |
1000以下 |
|
美国 |
所有纺织品和服装 |
1000以下 |
美国(服装业) |
所有纺织品和服装 |
500以下 |
德国"环保" 纺织品要求 |
婴儿及儿童服装 |
<20 |
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服装。 |
<75 |
|
不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服装。 |
<300 |
|
Oeko-texl00 (国际纺织生态 检查协会标准) |
婴、幼儿纺织品、服装。 |
20 |
直接接触皮肤。 |
75 |
|
不直接接触皮肤。 |
300 |
|
装饰材料 |
300 |
(三)GB/T2912·2-1998
1·检测原理
一定质量的试样在一定温度下置于密闭瓶中的水面蒸气上一定时间,吸收液用显色剂乙酰 丙酮显色,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液的吸光度值。对照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出纺织品上的甲醛含量。
2、检测过程
(1)试样的测定
称取1g试样(精确至10mg),悬挂于吸入5ml三级水的密封瓶水面上方,置于49±2℃的烘箱中20h±l5min。吸取5mL的吸收液,加入5mL的乙酰丙酮,在40±2℃的水浴中显
色30±5min,生成黄色物质。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同GB/T2912·1-1998。
(2)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同GB/T2912·1-1998,仅溶液浓度有所不同。
3、计算
F = |
c×50 |
m |
式中:
F一 从织物样品申孽取的甲醛含量,mg/kg;
C — 读自工作曲线上的萃取液中的甲醛浓度,mg/L
M — 试样的质量:g
(四)方法的比较
GB/T2912·1-1998与JISL1041:2000比较,除了试样质量和Ad非必须完成之外,检测原理、检测步骤和计算基本一致。GB/T2912·2-1998则在检测原理、检测步骤和计算上和AATCC 112-2003基本一致,参数有些不同。
方法标准 |
吸收温度℃ |
吸收时间 |
显色温度℃ |
显色时间 |
GB/T2912·2-1998 |
49±2 |
20h±15min |
40±2 |
30±5min |
AATCC 112-2003 |
49±1 |
20h |
58±1 |
6min |
(五)甲醛含量超标产品的处理
(1)经测定甲醛含量超标的服装,可以用40℃左右的水浸溃lh,并用清水漂洗数次,便甲醛溶解于水中,再置于阳光下晒干后穿用。或打开包装置于通风处,使其自然挥发。
(2)经测定甲醛含量超标的织物,可以浸轧数次,焙烘以去除甲醛。或在通风处放置,使甲醛自然挥发。
二,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pH值即溶液中H+的浓度(pH=lg[H+]),化学上用来表征溶液的酸碱度,数值在0-14之间。中性水溶液pH=7,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
人体表面的皮肤呈弱酸性,pH值为5.5-6.0之间,酸性环境可以抑制某些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保护皮肤免遭感染。如果与皮肤密切接触的纺织品因没有清洗干净过酸或过碱,人体的弱酸性环境将会遭到破坏,引起皮肤瘙痒或过敏。此外,过量化学物质的残留将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目前纺织品水萃取液的pH值测定常用的方法是GB/T7573-2002《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修改采用ISO 3071-1980《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以及AATCC81-2001《湿法加工纺织品水萃取液的pH值》和JISLl018、1096-1999《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在
GB18401-2003中规定的测定方法是GB/T7573-2002。
(一)GB/T7573-2002
1、测定原理
一定质量的试样在一定温度下萃取一定时间,萃取液用pH计测定pH值。
2、测定过程
(1)试样的测定
剪碎试样,在GB6529-1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规定的一级标准大气中调湿,分别称量2±0.05g试样3份,各加入10ml三级水,置于室温25±2℃的水浴中振荡萃取lh。用标准缓冲溶液校正pH计,用pH计对萃取液进行测定,注意待电极读数稳定后记录。
(2)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
缓冲溶液,即能抵制外加的少量酸或碱而保持pH值不发生明显政变的溶液。由于其能保持稳定的pH值,故用来对pH计进行标定。一般使用化学公司成套的pH值标准缓冲溶液共有三种。大部分实验室所用的pH计采用二点法校准。一点是pH=6.86(25℃)的混合磷酸盐,第二点是pH=4.01(2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或pH=9.18(25℃)的四硼酸钠。第二点缓冲溶液的选择应接近被测溶液的pH值,且注意温度不同缓冲溶液的pH值校准数值也不一样。
(3)计算
第一份试样的水萃取液不计读数,主要用来平衡pH计的电极,第二、三份萃取液测得的pH值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4)电极的选择和使用
l)目前实验室一般使用的大都是pH复合电极,即将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复合一起,分为可充液式和非可充液式,二种都可使用。从成分看,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电极应选择常温、低离子浓度敏感的种类。
2)电极使用前必须用3mol/L的KCL进行浸泡,切不可使用三级水。不用时电极头部也要浸泡在内装3mol/L KCL溶液的塑料小瓶中,可以延长电极寿命,但小瓶中溶液要经常更换,不能受污染。
3)电极不管使用与否,一般出厂一年以后就失去使用价值。
(二)国家对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规定
国家 |
纺织品分类 |
限量要求 |
中国 GB/T18401-2003《国家纺织产 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
婴幼儿类 直接接触度肤类 非直接接触皮肤类 |
40-75 4.0/7.5 4.0/9.5 |
(三)方法的比较
GB/T7573-2002与AATCC81:2001、JISL 1018、1096,1999相比,检测原理、检测步骤基本一致,但参数差异较大。
方法标准 |
试样质量(g) |
试液体积(ml) |
萃取温度(℃) |
萃取时间 |
测定结果 |
GB/T7573-2002 |
2±0.05 |
100 |
室温 |
1h |
3份平均 |
AATCC8l:2001 |
10 |
250 |
l00 |
10min |
1份 |
JISLI018 1096:1999 |
50 |
50 |
l00 |
2mim |
l份 |
不同检测方法对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存在较大的影响。一般说,AATCC 81:2001比JISL1018、1096:1999测得的水萃取液pH值要大,JISL1018、1096:1999比GB/T7573-2002测得的水萃取液pH值要大。
(四)水萃取液pH值超标产品的处埋
经测定水萃取液pH值超标的产品,可以用温水漂洗数次,若碱性过大,可以在漂洗液中加几滴醋酸,干燥即可。
三、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会还原出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这些染料被人体皮肤吸收后,在正常的代谢反应条件下,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 DNA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这些偶氮染料就作为了禁用染料。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国内有三个方法,即GB/T17592·1-1998《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GB/T17592·2-1998《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GB/T17592·3-1998《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 薄层层析法》,欧洲的有EN14362-1:2003《纺织品某些源自偶氮染料的芳香胺的测定方法 第l部分 无需萃取的某些偶氮染料测定》和 ENl4362·1-2:2003《纺织品 某些源自偶氮染料的芳香胺的测定方法 第2部分萃取的偶氮染料测定》。在GBl8401-2003中规定的测定方法是GB/T17592·1-1998。
(一)GB17592·1-1998
1、检测原理
纺织品中的偶氮染料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用连二亚硫酸钠还原分解,产生的禁用芳香胺进行液-液分配柱提取或溶剂直接提取,溶液浓缩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或气相色谱仪测定。
2、检测过程
(1)试样的预处理
从10g剪碎的试样中称取1.0g(精确至0.01g)2份,加入16ml预热的缓冲液,在70±2℃的水浴中润湿30min,加入3mL连二亚硫酸钠溶液,在70±2℃中保持30min,得到还原液。
(2)抽提
1)棉、麻、粘纤
在还原液中加入1ml,氢氧化钠溶液,用4×15ml乙醚抽提,抽提液加2滴盐酸。
2)羊毛、丝绸
在还原液中加入1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提取柱中吸收l5min后,用4×2ml乙醚抽提,收集液加2滴盐酸。
3)浓缩
在真空旋转蒸发器中浓缩,2ml乙醚洗涤,氮气吹干,加入3滴氢氧化钠溶液,lml乙醚定容离心分层,乙醚层进入气相色谱/质谱或气相色谱分析。
(4)标准工作液对比
取lml合适浓度的标准工作液,处理方法同试样 (省略润湿步骤),与试样溶液的峰面积对比,计算试样中芳香胺含量。
(5)色谱分析
1)定性
2)定量
3、结果表示
(1)定性
对GC/MS的总离子流图上的每一组分进行质谱图解析,对照标准工作液中组分的出峰时间作出有无禁用芳香胺的判断。
(2)定量
计算采用外标法按峰面积定量。
Xi= |
Ai×Cs×Vi |
As×m |
式中:
Xi = 试样申组分i的含量,mg/kg
Ai = 试样中组分i的峰面积:
As = 经处理的标准工作液中组分士的峰面积;
Cs = 经处理的标准工作液中组分i的浓度,µg/ml
Vi = 定容体积,ml
M = 试样质量,g
计算二次结果的平均值
4、方法确认
准确度以回收率表示,必须达到标准要求。
回收率= |
1组分检出量 |
×100 |
加入i组分量 |
(二)国家对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限量规定
国家(相关部门) |
纺织品分类 |
限量要求(mg/kg) |
中国 GB18401-2003 |
婴幼儿类 |
禁用 |
直接接触皮肤类 |
<20mg/kg |
|
非直接接触皮肤类 |
||
欧盟 |
|
<30mg/kg |
(三)方法的比较
GB/T17592·1-1998与ENl4362-1:2003比较,采用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还原条件-致,但EN14362-1:2003在提取和浓缩时不加任何的酸碱溶液,全部采用过柱方法。定量采用内标法,且对取样和判定作了明确的规定。对多种颜色织物,各种颜色部分应尽可能分别检测,对不同纤维组成的纺织品,不同部分 (根据纤维和/或颜色)应分别检测,还说明芳香胺的限量仅适用于在材质和颜色是均一的样品,不适合于不同组分的混合样品。GB/T18401-2003规定还原条件下染料中不允许分解出的芳香胺为23种,EN14362-1:2003为22种,其中有3种不一致。
特别注意:使用不同方法检测出结果差异很大,无可比性,判定时要特别注意。